陈艳红:《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研究》

标签:
档案档案学法律史文化 |
分类: 档案信息开发 |
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研究
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基本框架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六节
主要创新
节
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分析
节
政府应急信息发布中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
第二节
当前形势下政府、媒体与公众互动的积极影响因素
第三节
政府应急信息发布中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失衡的表现
第四节
政府应急信息发布中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重构的对策
节
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应急信息发布内容的构成
第二节
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应急信息发布内容的要求
第三节
重大突发事件中伪信息的传播与治理
节
政府应急信息发布时间要素的内涵
第二节
注重政府应急信息发布时间要素的原因
第三节
把握政府应急信息发布时间的原则
节
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的传统渠道
第二节
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的网络渠道:政务微博
第三节
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的网络渠道:政务微信
节
突发事件政府应急信息管理制度
第二节
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的行政问责制度
第三节
我国应急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
节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应急信息发布的渠道
第二节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应急信息发布的内容
第三节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应急信息发布的保障机制
第四节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应急信息发布对我国的启示
节
政府应急信息发布效果评价的范围与对象
第二节
政府应急信息发布效果评价体系
第三节
政府应急信息发布效果评价程序
第四节
政府应急信息发布效果评价方法
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5月
内容简介
本书构建了一套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发布的要素体系,包括主体要素、内容要素、时间要素、渠道要素、保障要素、评价要素等,对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的关键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揭示。具体来说,政府、媒体与公众是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的主要参与主体;在内容上
要坚持真实性、全面性、权威性、统一性、开放性、人文关怀等原则;在时间上要处理好时新性、时宜性的关系;在渠道上应坚持发布渠道的多元化;优化政府应急信息管理制度、应急信息发布的行政问责制度、法律法规等保障体系,并科学评价应急信息发布效果。
作者简介
陈艳红,女,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专家,湖南省青年社科研究“百人工程”学者,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于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含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7项,参与、省部级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1部并获湖南省第十届优秀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合作出版著作(教材)5部,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学术成果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等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
目 录
序
章 导论
第二章
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三章
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的主体要素
第四章
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的内容要素
第五章
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的时间要素
第六章
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的渠道要素
第七章
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的保障要素
第八章
美国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研究——以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为例
第九章
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应急信息发布的效果评价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前一篇:齐爱民:《数据法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