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巩本栋《宋代文献编纂与文化变革》出版

(2022-05-03 17:57:29)
标签:

档案

档案学

历史

文化

分类: 档案学著作

巩本栋《宋代文献编纂与文化变革》出版

巩本栋《宋代文献编纂与文化变革》出版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年12月出版

绪论

第一章  “崇尚斯文,垂世教人”:宋初四大书的编纂与宋代文化的承先启后

第一节 宋初四大书编纂的原因和宗旨

一、“广见闻,增智虑”:《太平御览》的编纂

二、“兄终弟及”与《太平广记》的编纂

三、去除繁芜、以存精华的《文苑英华》

四、“垂世教人”“足为鉴戒”的《册府元龟》

第二节 《太平御览》的分类及其文化意义

一、《太平御览》对前代类书的承继

二、《太平御览》分类的发展变化

三、《太平御览》分类的文化意义

四、《太平御览》“兵部、四夷部”的分析

五、《太平御览》对其它三书的影响

第三节 《太平广记》的编纂与宋初士人的小说观念

第四节 《文苑英华》的文体分类与文学文化意义

一、《文苑英华》“杂文”类所透露的消息

二、从《文苑英华》的“杂文”到《唐文粹》的“古文”

三、《文苑英华》依题材内容分类的意义

四、《文苑英华》以题材分类对后之选本的影响

第二章  “礼乐交举,儒术化成”:宋真宗与宋代经学文献编纂的新变

第一节 宋真宗在宋代文化史上的作用

一、儒学发展与帝王好尚

二、宋太祖、太宗崇儒右文的本意

三、宋真宗与北宋崇儒风气的形成

第二节  宋代孟子升格运动与《孟子注疏》的编纂、刊刻与流传

一、笼罩在《孟子注疏》上的疑云

二、孟子升格运动与《孟子注疏》的产生

三、《孟子注疏》的刊刻与流传

第三节 “论家之正体”——对宋代经论的探讨

一、“较诸他文应用之处为多”:宋代论体文和经论的发展

二、“经术者,所以经世务也”:宋代经论的现实指向

三、“牖启聪明,如山水丝竹之怡悦性情”:经论的文学色彩

四、经论之衍生:以《东莱左氏博议》为例

第三章  宋代的私家藏书、编纂与文化:以宋敏求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 “喜藏异书”“择之甚精”:宋氏的家学与藏书

第二节 “礼乐之因革”:《唐大诏令集》的编纂与唐宋典章制度传承

第三节 “纂唐文章之散逸、卷部不伦者”:对唐人别集整理的贡献

第四节 《唐百家诗选》编纂的文献来源

第五节  “欲知唐诗者,观此足矣”:王安石《唐百家诗选》的编纂与影响

一、《唐百家诗选》呈现的唐诗风貌

二、《唐百家诗选》的编选与王安石嘉祐初年的心态

三、《唐百家诗选》的编选与文要“得体”的观念

四、“去取之间,用意尤精”:《唐百家诗选》的编选旨趣

五、“论诗如舒王,方可到剧挚之地”:《唐百家诗选》的影响

第四章  “中原文献之所传”:吕祖谦在中国文献文化史上的地位

第一节 “靖康之难”与文献之厄

第二节 “华丽家族”:吕氏家族的学术源流

第三节  吕祖谦的主要著述和成就

第四节 “以广大为心”与“以践履为实”:吕祖谦思想的特色

第五节  文化中兴:《皇朝文鉴》的编纂及其文献文化史意义

一、《皇朝文鉴》编纂始末

二、《皇朝文鉴》的编选宗旨

三、“以道为治”的意味(一)

四、“以道为治”的意味(二)

五、北宋党争在《皇朝文鉴》中的反映

六、“事辞相称”与“文质兼备”

七、《皇朝文鉴》的编选与南宋文化中兴

第六节 《古文关键》的编选及其文体学意义

一、“就全篇中考其节目关键”:从《精骑》到《古文关键》

二、《古文关键》成书时间与新见宋本《总论看文字及作文法》

三、“君子之事业”:《古文关键》的编纂宗旨和所体现的文体观念

四、“转换开阖”:吕祖谦古文读写的“关键”之法

五、《古文关键》对《崇古文诀》和《文章正宗》的影响

六、融合“性理、艺文”:《古文关键》编纂的文体和文化意义

第五章  南宋复雅词集的编纂与文艺“绍兴”

第一节 南宋词坛复雅之风的兴起及其理论内涵

第二节 南宋绍兴和议之后的礼乐文化重建

第三节 复雅词集的编纂与文艺绍兴

第四节 复雅的范式及其嗣响

第五节 “把周郎旧曲谱新翻”:三家《和清真词》的分析

第六节 三家《和清真词》的文学与文化意义

第六章  《古文真宝》的编选、刊刻、流传与宋代文化的转向

第一节 《古文真宝》的编者与编选年代

第二节 《古文真宝》的版本系统及其演变

一、陈栎对《古文真宝》的改编

二、元末林桢对《古文真宝》的整理和注释

三、明初《详说古文真宝大全》的出现

四、明人对《魁本》和《详说》二本的综合

第三节 《古文真宝》对北宋以来“古文”传统的承继

第四节 《古文真宝》选录劝学文的文化意义

第五节 《古文真宝》与理学思想的下渗

第六节 《古文真宝》的东传

附录:《古文真宝》元、明主要版本篇目对照表

结语

征引文献

后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