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在军:《苏雪林和她的邻居们—一条街道的抗战记忆》

(2022-05-01 10:09:25)
标签:

档案

档案学

历史

文化

分类: 档案信息开发

苏雪林和她的邻居们— 一条街道的抗战记忆

张在军:《苏雪林和她的邻居们—一条街道的抗战记忆》
张在军 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 
张在军先生近年致力于民国教育文化研究,此书广搜博引武汉大学师生在民族危亡的艰苦岁月高扬民族大义、刻苦奋进、为国为民所表现的诸多事迹。全书文字流畅、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读来毫无枯涩之感。我相信读者一定能从中获益良多。

抗日战争时期我从高小读到高中毕业,青少年的大部分岁月是在四川乐山陕西街度过的,关于这条街和乐山的不少情境,至今犹铭记在心。

——吴新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你写的苏雪林非常生动,我小时候对她的记忆的确如你所写。对袁昌英和杨端六的描写也很正确。小时候每天上学都必须经过陕西街,从万佛寺走下来就是陕西街,走过无数次。每天经过同学郭玉英的家,在外面叫她,她就出来一起去上学。没有想到陕西街还出过那么多的名人!我干弟杨宏远后来成了中科院院士,当年还是个小男孩!

我觉得你写的陕西街会给许多人留下美好的记忆!

——陈小滢(陈西滢凌叔华之女)致本书作者

 
内容简介
川西乐山陕西街,一条只有几百米长的老街。随着抗战爆发,众多机构西迁,这儿顿时热闹起来。包括“珞珈三女杰”(苏雪林、袁昌英、凌叔华)在内的武汉大学的十几名教授曾云集于此,乐西公路工程处办公地点在这儿,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职工宿舍在这儿,就连国军三二补训处也驻扎在这儿。随着抗战胜利,各个机构复员,这儿又归于沉寂。那人、那事早已远去,但历史又如何能够忘记?

作者简介
张在军,笔名张弩弓,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栖身岭南的“九头鸟”,游走江湖的地产人。近年致力于民国教育文化研究,出版《苦难与辉煌: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西迁与东还:抗战时期武汉大学编年史稿》《坚守与薪传:抗战时期的武大教授》《当乐山遇上珞珈山:老武大西迁往事》《发现乐山:被遗忘的抗战文化中心》《战乱与革命中的东北大学》等。另有杂文随笔集《文化苦语》《真想来生做狗》《满天星》《花香笔不香》等

 

目  录
引子:一条街道,一段记忆

 

 

 · 让庐:陕西街49号

 

 · 苏雪林:课堂之外的女汉子

 

 · 张宝龄:与苏雪林同居不同寝

 

 · 袁昌英:上得讲堂,下得厨房

 

 · 杨端六:从上将厅长到迁校功臣

 

 · 凌叔华:没有陈源的日子

 

 

 

 · 大夫第:陕西街22号

 

 · 郭霖:抗战未捷身先死

 

 · 赵师梅:教授中的“钻石王老五”

 

 · 陈登恪:陈寅恪的“八弟”

 

 · 赵学田:实习工厂让冯玉祥赞叹

 

 · 方壮猷:主攻宋史,爱生如子

 

 · 文斗:文天祥后人,电机学专家

 

 · 戴铭巽:会计学界一代学人

 

 · 董道蕴:“御医”当校医

 

 

 

 · 陕西街23号:教授与将官共处

 

 · 国际刑法学家蒋思道

 

 · 黄炎培诗赠邓定远将军

 

 

 

 · 八角楼:乐西公路工程处

 

 · 赵祖康受命赶工

 

 · 工程处的专家们

 

 

 

 · 韩文源与“三二补训处”

 

 · “八二三”之劫与“八一〇”之喜

 

 

 · 后记

 

 · 附录:采访清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