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15-03-24 18:50:20)
标签:

情感

分类: 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姚店小学 课题组     周秀玲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最重要、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敏锐性。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刻不容缓。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到有感情朗读,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这样对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致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以及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新课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中指出“不同学段都应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苏轼也曾经说过:三分诗,七分读。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为学生构建情感的桥梁,使其有感情的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学生的作文能力也能大大提高,感情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地位如此之高。而在教学实践中情感朗读却存在很多问题。使其作用没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来,没有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中,真正读出情趣,读出思想,读出意境。

    三、课题内容

    本课题着重通过各种教学,各种训练方法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得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做以下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研究朗读教学中的问题,一是角色错位。教师仅仅是朗读教学的召集人,旁听者,捧场人。学生的个体学习缺乏指导。二是学而不思,学生在朗读中自读自悟,缺乏交流情感体验。三是思而不学,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虽有交流,但语言表达苍白空凋,缺乏个性。

2、研究增强学生的朗读意识。一是节奏意识,了解和逐步掌握朗读情感是的加快,声调的激昂,情感节奏的舒缓。声调的压抑等,把握适当的停顿在朗读节奏中的重要意义。二是角色意识,启发学生去体悟角色的思想感情。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表达出深刻含义和丰富感情。三是问题意识,通过多读多诵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研究。

4、课内外形结合,以课内带课外,促进小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5、以课外活动为主载,促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四、研究的目标

1、以朗读为载体发挥语文的功能。

2、探索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操作方法,提高朗读的能力。

五、研究的对象

       姚店小学全体学生

六、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小学朗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

3、比较法:边行动、边研究,边比较,筛选最佳朗读教学方法与研究机制,努力发挥朗读的正向功能,追求朗读教学的最佳效果。

4、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5、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6、量表评价法: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制定出朗读发展性评价的量表,根据量表上的所陈述的各项评价指标,并不断完善和发展朗读的标准和机制。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一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5年2月—2015年5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5年6月)

    八、研究的策略

 1、研究当前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当今小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存在的弊端,找出解决的办法,才能有效的进行朗读教学。

 2、研究小学生语文有效朗读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

1)早读—抓情趣

以组织学生竞赛读,同桌互读、男奴生赛读,还可以通过音乐挂图渲染出朗读气氛,只要做朗读的有心人,早读就有了情趣。

2)保证示范性朗读

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读全文一遍,这一朗读可很有意思……,他念的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位意义的一半了。”可见,倾听高水平的朗读,是理解作品的一种途径,教师若能入情入境的范读,学生定会如沐春风,陶醉其中。然后再一遍遍入情入境的朗读,直到“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才算把方法教到位,在对照朗诵,这可提高自身朗读水平。

3)生动传神表演朗读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头饰、做动作进行表演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表演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演,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了其中的每个角色。把自己真正融入了童话故事中……

    4)课外──拓展朗读

课外是课堂朗读指导的有效补充,更是朗读指导的最终目标所在。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不能仅仅只囿于教材。何况,我们的教学对象──小学生往往喜欢接受新的东西。教师为练习朗读,整天布置学生读课文n次,这样的朗读训练长此以往,只会令朗读变得机械化。因此,我们不妨引领学生拓展朗读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的课外美文。

 (5)开展活动──推动朗读

 开展各种朗诵比赛:如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推动学生朗读热情,提高朗读水平。

九、课题预期成果:

1、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充分发挥语文功能。

.    2、使学生的语感明显提升,喜欢朗读,乐于展示。

     3、进行多样的朗读能力展示(如演讲、故事会、诵读等)。

4、结合课堂内外,激起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充分发挥语文功能。

 5、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全面提升语言素养,为终身阅读奠定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