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哥窑,只有北宋官窑

(2015-03-01 00:09:39)
标签:

北宋官窑

瓷器

考古

收藏

文化

分类: 北宋官窑研究

 

           在中国古瓷史上,另一个与北宋官窑齐名的谜案就是哥窑。哥窑是个传

       说,八百多年来无人知晓它的真实面目和来源出处,哥窑更是个传奇,奇在

       它用开片为饰,创一代新风,前无古人,后有无数的追随模仿者,实在是别

       出心裁,妙不可言;因而备受历代制瓷者和收藏家的追捧和喜爱。

    哥窑最大的特征就是有各种各样的大小开片,哥窑的开片不是自然生成

  而人为造成的,是运用特殊的技术和手段才烧制成功的。这种有特殊开片

  的瓷器究竟是由哪个窑口什么时候烧制出来的呢?因为窑址没有找到,至今

  都是个迷。和北宋官窑所不同的是,哥窑有许多“传世器”,这些传世器使

  哥窑的形象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几乎所有的人都坚信哥窑的存在,有

  关哥窑的研究也都是围绕着这些传世器来进行的。近年来学术界通过对考古

  发现的一些出土开片釉器和传世器的对比研究,得出了如下几个互不相容的

  结论:

    1. 哥窑出自龙泉,龙泉黑胎青瓷就是哥窑;

    2. 哥窑是南宋官窑中的一个品种;

    3. 哥窑就是元代的哥哥洞窑;

    4. 哥窑来自明清的景德镇窑;

                   2012118日至9日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在浙江龙泉举行了"2012龙泉

       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

     古研究所的二十几位专家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分析论证会后确认:浙江龙泉窑

     就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中的“哥窑”,而认定龙泉哥窑

     的根据是明清文献中的相关记载。

 

              明清文献究竟有哪些记载?

 

            (1)明嘉靖四十年(1561)《浙江通志》: “相传旧有章生一、生二兄弟,

                     二人未详何时人,主琉田窑造青器,粹美冠绝当世。兄曰哥窑,弟曰生

                     二窑。”

            (2)明嘉靖四十五年《七修类稿续稿》:”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

                     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

                     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

            (3)《龙泉县志》:“章生一窑,其器皆浅白断纹,号百圾碎”。

            (4)明陆深《春雨堂随笔》 “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

                      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一所陶者色淡, 故名哥窑。”

            (5)清《处州府志》又载:“从其兄其生一,所主之窑,皆浅白断纹,号百

                     极碎,亦冠绝当世”。

 

              由此可见,龙泉哥窑一说最早源自明代嘉靖,宋代并没有哥窑的记载,《浙

       江通志》  明确注明有关哥窑的记载是“传说”, 其他的各种有关章一章二哥窑

       的记载几乎都是从这个“传说”沿袭而来,大同小异,明显的是相互传抄。这种

       道听途说、没有得到证实也无法考证的传闻,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更不能作为

       窑址考古结论的证据。

              其次,如果“黑胎、紫口铁足、胎骨厚薄不一;青色釉,深浅不一,开片呈

       浅白断纹”是哥窑的特征,那么南宋官窑是最符合上述标准的窑口,为什么哥窑

       是龙泉而不是南宋官窑呢?

              再则,黑胎青瓷本身就是龙泉窑中的的一个突变品种,并不是龙泉的传统和

       主流,南宋期间突然出现的这种黑胎青瓷又源自何处?更重要的是,如果南宋之

       前就已经有这种开片釉器存在的话,那又该是什么品种?

 

              其实,所谓的宋代五大名窑的称谓,是从明代才开始出现的,《宣德鼎彝谱》:

     “ 内库所藏柴、汝、 官、 哥、 钧、 定各窑器皿 ......”  这里所指的五大名窑当然

       就是北宋时期的五个著名窑场。汝窑  ·  官窑  ·  钧窑  ·  定窑都是在北宋时就早已

       成名,“哥窑”作为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如果真的存在,只能是在北宋,怎么

       可能出现在北宋以后的南宋或其他时代呢?寻找哥窑理所当然应该在北宋的窑口

       中进行。观察北宋年代各类窑口的产品就会发现,这种与哥窑相类似的开片釉器

       实际上起源于汝窑,汝窑是最早掌握和运用特殊的技术方法烧制出这种特殊开片

       的窑口。我们从传世的汝窑器中可以看到,汝窑的开片十分奇特,不仅有大片小

       片,更有十分美妙的冰裂纹片。汝窑的冰裂纹和其他大小片纹都不是自然形成的,

       而是用特殊技术手段人为烧制出来的。比较一下汝窑的开片,特别是开细碎纹的

       器物,你会发现这些开片和“哥窑”竟是如此相近,(图五)汝窑就是哥窑吗?

       肯定不是。那么汝窑和哥窑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http://s8/bmiddle/0060E1Psgy6QjjLQn0X47&690

 

             正如我在前篇所述,北宋官窑和汝窑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北宋官窑设立后

      汝窑的工匠被招入官窑,汝窑的开片技术在北宋官窑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光

      大,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官窑中出现了各种各样令人惊叹的

      开片釉产品,其中就有“哥窑”这种特殊的开片釉器;可以说,北宋官窑玩的

      就是开片,开片是北宋官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由此可见,汝窑是所有开

      片釉的鼻祖,而北宋官窑才是“哥窑”的真正诞生地;哥窑本身就是北宋官窑

      创烧出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开片釉品种。所以,在北宋官窑被发现之前,当然找

      不到“哥窑”的窑址;流传了八百多年的“哥窑”实际上并不存在。

             考古的任何结论都必须要有实物来证明,没有实物支持的结论都只是猜测

      和臆想,臆想不等于事实和真相,唯有实物才最富有说服力。请看我收藏的这

      个开细碎片的贯耳壶,正是明清文献中所记载的“哥窑”中最经典的“百圾碎",

      其实就是北宋官窑中的一个开片釉品种。底足的胎色表明烧制这种官窑器所使

      用的不是黑土,既没有没有“紫口”, 也没有“铁足”,更没有什么“金丝

      铁线”。除了开片不同以外,胎质和胎色与其他北宋官窑产品完全一致

     (见图六)

 

       http://s2/mw690/0060E1Psgy6QjmibrAB11&690
       http://s9/mw690/0060E1Psgy6Qjmk4F0Ae8&690  
              图六 北宋官窑天青釉百圾碎贯耳壶尊  元明会馆藏品

 

       北宋官窑烧制绝大多数是开片釉礼器,开片的种类多种多样:

        http://s6/mw690/0060E1Psgy6Qjn6XERT15&690

        http://s14/mw690/0060E1Psgy6Qjn7udEV7d&690

        图七 北宋官窑开片釉首耳壶  元明会馆收藏

 

        这些标准的所谓的“哥窑”,实际就是北宋官窑中的一个品种:

        http://s12/bmiddle/0060E1Psgy6QjpO3EiTdb&690 
        图八 北宋官窑贯耳壶

 

  请再仔细看看这四组白胎官窑礼器,北宋官窑和“哥窑”居然同出一窑:

  http://s7/mw690/0060E1Psgy6QjoLHuqq36&690 

       图九 北宋官窑最典型的天青开片釉礼器 元明会馆藏品

 

  http://s10/mw690/0060E1Psgy6Qjp5O8Ah49&690 

      一〇 北宋官窑灰青釉礼器 最典型的“哥窑” 元明会馆藏品

 

        http://s8/mw690/0060E1Psgy6QjpdbsJF97&690
        图一一 北宋官窑灰青开片釉礼器 元明会馆藏品

   
      http://s12/mw690/0060E1Psgy6Qjprr6DF2b&690

   图一二 北宋官窑灰青釉礼器 开片极少 元明会馆藏品

 

               上述四套礼器中,图一〇这套开片釉礼器就是非常典型的“哥窑”器。除

        了釉色和开片不同以外,它们与其他三套礼器的大小尺寸和造型以及胎质胎色

        都完全相同;说明这些礼器是同窑口、同年代、由相同的工匠制作而来。这种

        成套的礼器,当然不是普通生活用瓷,更不是普通民窑所能制作生产的;它们

        的出处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北宋官窑。

               至此,哥窑的本来面目已经清晰可见,古今中外所有的有关“哥窑”的种

        种胡编乱造和以讹传讹可以休矣。所谓的“哥窑”只是北宋官窑的一个开片釉

        品种,明清古籍中的“哥窑”完全是无中生有和杜撰;传世哥窑和龙泉哥窑以

        及历代的其它各种开片釉器实际上全部都是后世仿北宋官窑制品。世上原本根

        本就没有什么哥窑,只有北宋官窑。

 

 

         作者:董 明  《北宋官窑的发现和考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