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有效渗透自然拼读法,提升学生识记单词的能力

(2019-10-24 09:51:39)

如何有效渗透自然拼读法,提升学生识记单词的能力

徐小萌

一、 自然拼读法简介 

自然拼读法是英语国家的孩子学习英语的读音以及拼读单词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解决拼读单词的问题,这种方法对我国的孩子同样受用,不过我国的孩子要区别字母和拼音的发音及书写,能做到不混淆,不误读,有意在拼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积累经验,久而久之就能做到熟能生巧。 

 二、 自然拼读法的作用

(一)汉语拼音的铺垫作用

我们的英语是从三年级开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完全掌握拼音。在拼音的基础上在学习字母,比较轻松,但是个别字母与拼音的书写形式及发音方式不一样,要及时强调区别。

(二)减轻学生学习单词的难度,提高学习英语的信心。

自然拼读法是近几年流行的教学方法中比较快捷的学习方法,而且是收到公认好评的一种学习方法。自然拼读法循序渐进教授学生拼写单词的方法和窍门,让学生掌握一种拼读的能力,这就解决了学生害怕单词的心理,学生看见单词就能拼读拼写,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英语短文是由单词构成的,只要学生能做到看到词能够拼读出来,拼出来后能了解意思,那么阅读短文就不是一件难事。学生在阅读短文时不仅能够巩固自然拼读法的应用,而且能增加课外阅读量,做到一举两得。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自然拼读法

(一)学习字母及字母组合读音

刚接触英语都要从26个字母学起,掌握这些字母的读音和书写后就要强调字母读音以及字母组合的读音。 

(二)拼读教学

学生掌握字母的读音后,就可以进行拼读单词了,拼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见词能读的能力,如果学生能够做到见词能读,这对以后的课外阅读及口语能力额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三)书写教学

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书写教学的方法与平时的字母书写教学大致相同。

(四)拼写教学

学生在听见单词,能把这些单词分解,把单词中各个音节的发音都分解出来,并凭记忆,拼写出单词。刚开始拼写比较慢,在不断练习不断总结的过程中,孰能生巧,后面速度越来越快,方法越来越科学。拼写一般经历三个步骤:

1.听音:教师说出一个单词,让学生听清单词中所含的音素。

2.辨音:教师说出单词,学生会把单词分解,把一个单词中各个字母发什么音都分解出来。 

3.写音:学生把听到音素的音转变成形,并能够正确地写下来。 

(五)课内外阅读教学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又处在记忆的黄金期,教师有意在课堂上渗透自然拼读法,只要在小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大部分小学生能够掌握这一本领。但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定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不断运用并复习,而课内外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阅读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自然拼读法在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开展多样的课堂活动

由于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有限,而字母和字母组合的拼读,拼写与操练相对机械化,比较枯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致,不断的注入活动或游戏,让学生整堂课都在有意注意,避免学生因教学内容枯燥而分心。尽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让学生在适当的玩中学,帮助学生巩固复习自然拼读法。    

(二)及时复习巩固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定律,遗忘有个周期,小学生也不例外,学得快,忘得也快。教师应该多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寻找经典的教学素材,比如精辟的故事,再加上动作,这样会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通过编chant, short song以及绕口令,让学生听过之后回味无穷,记忆深刻,不容易忘记。

(三)借鉴而不是照搬国外的教学经验 

近年来自然拼读法在我国越来越流行。我们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学习英语本土国家的学生是怎样学习自然拼读法。但是国外的经验多是把英语当成母语,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第二语言的实际环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适合我们学生学习的方法引用过来,避免学生学习英语时走弯路,这样学习效率更佳。

五、 结语

小学英语是打基础的阶段,而单词是英语学习中基础的基础。小学用自然拼读法学习英语时,教师适当的引导和操练,让学生掌握看词能读,听音能写的本领,这对学生将来的英语学习很有帮助。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渗透自然拼读法是很有远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