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爱的教育》教学反思

(2015-05-20 08:57:0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反思

走进《爱的教育》教学反思

巢湖市人民路小学 夏成芳

教学反思:读书指导课是为推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而确立的新课型,是一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其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指导学生总结、交流读书心得以及书写读书笔记,逐步增强阅读能力。本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起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的愿望。

首先:课前我安排交流“你喜欢的读书名言”,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接着我从《卡罗纳》这篇课文入手,复习了读书方法,交流了读书收获,再引出《爱的教育》一书,使学生产生想了解这本书的欲望。我在认识《爱的教育》一书时,以“要读这本书你会怎么读?”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喜欢阅读的书籍及怎样了解一本书。我根据学生产生了解这本书的欲望设计了阅读目录的环节,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思考“你最想读哪一个故事?说说理由。”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想法不一,充分发挥了学生对文本的想象能力,也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对本书的好奇心。

其次:在阅读《铁匠的儿子》一文时,教学中学生阅读时思维活跃,在点拨中懂得从句子中体会文章的情感,并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原设想是课外阅读学生能品出文中的基本情感即可,其实教学过程中如果注意抓住个别学生回答中的信息进行生成,一定能对本文的情感品出更深层次的内涵。这与自己本身在教学中的倾听能力有关,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然后:在教学中我在学生读文交流汇报后,设计了“你想对波列科西说什么?你想对他父亲说什么?”这一环节,达到对文章主题升华的目的。通过展示教师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做读书笔记并引导学生养成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也达到与学生所体会到的情感产生共鸣的目的。

再次:我教学中设计的“读完《铁匠的儿子》后,你还想知道波列科西将来的命运如何吗?你还想知道目录中其他人物的故事吗?请大家课后到《爱的教育》这本书中去感受爱的真谛。”这个对话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阅读本书的兴趣,也做到从读一篇文章到读这本书的过渡。同时在拓展中我让学生交流最近读过的好书,激发学生阅读其它书籍的热情。从课堂上想展示自己读过的好书的孩子很多,足见这个环节为爱读书的孩子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对其它学生也具有很强的促动作用。这让我感受到像这样的读书活动课应该多开展几次。

最后在读书名言中总结读书的意义,将教学气氛推向高潮,把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欲望燃到高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