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立夏,早上8点钰林同学发来微信说要来半山参加半山立夏节活动。虽然时间有点晚了,因为立夏节重头戏立夏非遗服饰秀《送春迎夏》、《半山立夏谣》,还有蚕花娘娘、祭祖大典等仪式活动,都是安排在9点钟之前举行的。不过来亲身体验一下半山立夏节还是可以实现的。于是,钰林、大桩和我相约在半山路公交站相会,一起前往半山娘娘庙的活动现场。
由于是临时决定的活动,第二个我们会合,时间已经在10点半了。天下着蒙蒙细雨,我们沿着一条小路向娘娘庙赶去。半路上有不少群众已经往回走了,看来活动已经快结束了。我们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去体验一下。来到会场发现大部分活动都已经结束,分发乌糯米饭、称人等项目都已经收摊。不过还好,有几个地方还有人,我们排队领到了一点蚕花豆,在另一个摊位上领到了盒装冷冻乌糯米饭和半山风光明信片,占了一点半山立夏节的光,没有白来一趟。
钰林和大桩兴致蛮高,在娘娘庙里参观了贡品、祭祀蚕花娘娘的道具等物品,浏览了半山立夏节的展板,在惠民活动摊位前一一参观了草鞋编织、运河民俗画、灶头画制作等非遗项目。
我们在现场逗留了一个小时,亲身体验了半山立夏节民俗活动,钰林说我们明年还要再来!
杭州半山地区有一个传统习俗,许多年以来每当立夏这天,当地群众会自发聚集到半山娘娘庙附近,按照当地风俗举行“送春迎夏”仪式、吃“乌米饭”、烧“野米饭”、“称人”、组织“庙会集市”等活动,祈求身体健康、平安度夏、五谷丰登。现在每年的立夏节在半山都 举行半山传统立夏民俗体验、跑山迎夏等系列活动,深受杭州市民喜爱。
2016年,“半山立夏习俗”作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1年,“半山立夏习俗”作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夏季的开始。半山立夏习俗是杭州半山地区民众在立夏节气前后世代传承的系列送春迎夏民俗活动。这是他们协调地方生产生活节律的实践知识与智慧结晶,也表达了顺应天时、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
立夏习俗传承地半山街道,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北部的皋亭山脉,距市中心约10公里,因境内的半山而得名。这里位于大运河南端、水陆交通便利。旧时,民众多种稻、养蚕,是典型的江南农耕文化聚集区。半山,原名“皋亭山”,南麓半山腰有娘娘庙,俗称“半山”。该庙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间,因倪姓女子有护国撒沙之功,被南宋高宗敕封“撒沙护国显应半山娘娘”而兴建。明清以来,屡毁屡建,香火旺盛。从二月蚕季始至五月端午,庙会不断,立夏日习俗活动尤为兴盛。
立夏习俗内容包括:节令信俗仪式活动,有蚕花会、立夏祭祖、娘娘诞庙会、送春迎夏仪式等;节令游艺习俗,有称人、烧野米饭、绘泥猫、跑山等;节令饮食活动,如乌米饭、蚕豆、健脚笋、立夏饼、七家茶等;节令商贸活动,有江南农桑产品交易集市。
20世纪50年代末,半山地区成为杭州重工业生产基地,立夏习俗逐渐衰弱。1990年代,娘娘庙在原址前重建,2002年皋亭文化研究会成立后逐步恢复立夏主要习俗。2007-2011年每年于立夏日举办习俗活动,2012-2019年已举行8届“半山立夏节”。受惠民众广泛,遍及周边街道社区,影响力辐射杭嘉湖,群体传承性突出。2009年,“半山立夏习俗”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半山立夏习俗集信俗活动、社会交往、游艺习俗、节令饮食、集市活动等于一体,是春夏转换节点上当地民众生活、社会文化发展的标志,并使传统知识、地方文化脉络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相关仪式中得到传承。杭州半山立夏习俗是“二十四节气”知识与实践体系地方性传承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这一地区民众独特的生活节律与行事特征。
当地社区民众以保护自身文化传统为己任,在实践中团结互助,分享成果,体现了传统文化涵育文明的当代社会教育作用,发挥了其服务于城市社区公共文化生活的功能。这其中既有都市人浓浓的乡愁,也反映了承接历史、融合当代精神的新时代文化建设需求。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
今天是立夏,我们体验了杭州半山立夏节盛况
亲身体验半山立夏节
今天是立夏,早上8点钰林同学发来微信说要来半山参加半山立夏节活动。虽然时间有点晚了,因为立夏节重头戏立夏非遗服饰秀《送春迎夏》、《半山立夏谣》,还有蚕花娘娘、祭祖大典等仪式活动,都是安排在9点钟之前举行的。不过来亲身体验一下半山立夏节还是可以实现的。于是,钰林、大桩和我相约在半山路公交站相会,一起前往半山娘娘庙的活动现场。
由于是临时决定的活动,第二个我们会合,时间已经在10点半了。天下着蒙蒙细雨,我们沿着一条小路向娘娘庙赶去。半路上有不少群众已经往回走了,看来活动已经快结束了。我们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去体验一下。来到会场发现大部分活动都已经结束,分发乌糯米饭、称人等项目都已经收摊。不过还好,有几个地方还有人,我们排队领到了一点蚕花豆,在另一个摊位上领到了盒装冷冻乌糯米饭和半山风光明信片,占了一点半山立夏节的光,没有白来一趟。
钰林和大桩兴致蛮高,在娘娘庙里参观了贡品、祭祀蚕花娘娘的道具等物品,浏览了半山立夏节的展板,在惠民活动摊位前一一参观了草鞋编织、运河民俗画、灶头画制作等非遗项目。
我们在现场逗留了一个小时,亲身体验了半山立夏节民俗活动,钰林说我们明年还要再来!
半山立夏节的介绍
杭州半山地区有一个传统习俗,许多年以来每当立夏这天,当地群众会自发聚集到半山娘娘庙附近,按照当地风俗举行“送春迎夏”仪式、吃“乌米饭”、烧“野米饭”、“称人”、组织“庙会集市”等活动,祈求身体健康、平安度夏、五谷丰登。现在每年的立夏节在半山都 举行半山传统立夏民俗体验、跑山迎夏等系列活动,深受杭州市民喜爱。
2016年,“半山立夏习俗”作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1年,“半山立夏习俗”作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夏季的开始。半山立夏习俗是杭州半山地区民众在立夏节气前后世代传承的系列送春迎夏民俗活动。这是他们协调地方生产生活节律的实践知识与智慧结晶,也表达了顺应天时、祈福迎祥的美好愿望。
立夏习俗传承地半山街道,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北部的皋亭山脉,距市中心约10公里,因境内的半山而得名。这里位于大运河南端、水陆交通便利。旧时,民众多种稻、养蚕,是典型的江南农耕文化聚集区。半山,原名“皋亭山”,南麓半山腰有娘娘庙,俗称“半山”。该庙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间,因倪姓女子有护国撒沙之功,被南宋高宗敕封“撒沙护国显应半山娘娘”而兴建。明清以来,屡毁屡建,香火旺盛。从二月蚕季始至五月端午,庙会不断,立夏日习俗活动尤为兴盛。
立夏习俗内容包括:节令信俗仪式活动,有蚕花会、立夏祭祖、娘娘诞庙会、送春迎夏仪式等;节令游艺习俗,有称人、烧野米饭、绘泥猫、跑山等;节令饮食活动,如乌米饭、蚕豆、健脚笋、立夏饼、七家茶等;节令商贸活动,有江南农桑产品交易集市。
20世纪50年代末,半山地区成为杭州重工业生产基地,立夏习俗逐渐衰弱。1990年代,娘娘庙在原址前重建,2002年皋亭文化研究会成立后逐步恢复立夏主要习俗。2007-2011年每年于立夏日举办习俗活动,2012-2019年已举行8届“半山立夏节”。受惠民众广泛,遍及周边街道社区,影响力辐射杭嘉湖,群体传承性突出。2009年,“半山立夏习俗”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半山立夏习俗集信俗活动、社会交往、游艺习俗、节令饮食、集市活动等于一体,是春夏转换节点上当地民众生活、社会文化发展的标志,并使传统知识、地方文化脉络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相关仪式中得到传承。杭州半山立夏习俗是“二十四节气”知识与实践体系地方性传承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这一地区民众独特的生活节律与行事特征。
当地社区民众以保护自身文化传统为己任,在实践中团结互助,分享成果,体现了传统文化涵育文明的当代社会教育作用,发挥了其服务于城市社区公共文化生活的功能。这其中既有都市人浓浓的乡愁,也反映了承接历史、融合当代精神的新时代文化建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