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游临安清凉峰十门峡景区(下)——龙门景区

2022-07-18 14:37:42
标签: 十门峡 龙门 瀑布 旅游 水潭

                           龙门瀑布群的美景令人陶醉

                                                         (摄影 钰林等)

    龙门是十门峡景区最重要的四门之一,四门是指剑门、虎门、龙门和象门,这四门各有特色,风采各异。龙门的特点是水,形成了瀑布与水潭为主体的景观,具有无限的魅力。

    十门峡景区的龙门地处群山环抱之中,这里高山翠绿,清水激荡,一条河流从山谷中流出,因地势的起伏,形成了一处处的瀑布,整个山谷中响彻着“哗哗”的流水声。沿路而上,沿途的水流略平缓些,几座人造的石桥和亭子散落其中,很有些江南小桥流水的韵味。河水清澈冰凉。这里的生态环境之美让人感叹。经过一个山洞之后,山势也逐渐变陡,平缓的大道变成了狭小的阶梯,进入山中沿着阶梯或上或下,拾级而行。瀑布也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愈发壮观起来。龙门景区有华东唯一大的瀑布群,有18条瀑布从千丈悬崖飞泻而下,在峡谷中汇集成流,形成了飞瀑和深潭等景观,瀑布成群,深潭成串,潭瀑相连,溪涧遍布,每一个瀑布下面因长年冲击而形成一个一个的水潭,其中有老鹰潭、乌龟探泉、鳌鱼潭、祈福瀑、藏蛟瀑等。

    龙门景区的标志石高高在上,有一座亭子伫立在上面。钰林一行进入景区后,在龙门整整徜徉了三个小时,按照景区的导览图基本游遍了全部景点。在盛夏时节,来到这瀑布与水潭的世界,会感到有一丝清凉。走在拦溪坝的大石块上,一边欣赏着溪水欢快地奔流,耳畔回响着哗哗的水流声,浑身舒适自在。

    沿途的景观都非常好,一条溪流从山上流下,因为地势关系,溪水流经的水道上都是成片的巨石,有的叠在一起,有的散乱地分布,水流从巨石的缝隙中穿过。水流的力量是巨大的,发大水时能把如此大的石块从山上冲下来,从而形成跌宕起伏的水道。

    水流会自然地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形成一个个水潭,碧绿的水清晰地倒映着各种景物。在一处景点,可以看见三个大大的、鲜红的“源”字,这既是水源的“源”,也是生命的“源”,更是青山绿水的“源”。保持自然环境的优美是非常重要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只有山好、水好、环境好,才能吸引众多的游人来到这深山沟,为村民的幸福生活创造条件。

    钰林一行游览了“旺阳界”,旺阳界原建有旺阳庙,内供有观音菩萨,当地百姓祭祀以求风调雨顺、多子多福。山区百姓劳作辛苦,均希望后代中多有男丁而此庙多能心愿得偿,故旺阳名副其实。但庙在文革中毁,甚是遗憾。后在在原址上竖立单块青石目前高度世界第一的送子观音菩萨以慰信众,因未建上盖建筑故名旺阳界。

    龙门景区有一种石头叫做“水轮石”,是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生成的,颜色呈黄色,颜值不错。用这种石头修葺而成的园林小品很好看。

    当然,龙门景区最精彩的亮点是瀑布群,在这个峡谷里集中着十八条大大小小的瀑布,有的直流而下,有的贴着山坡蜿蜒而下,有的散发着晶莹的水珠,组成了一个瀑布世界。这个瀑布群是华东最大的瀑布群,是非常珍贵的旅游资源。观赏瀑布除了贵州黄果树大瀑布、广西德天瀑布、黄河壶口瀑布等瀑布外,在我们杭州附近也有这样美丽的瀑布群,真的令人高兴。

    官财瀑、玄黄瀑、回龙瀑、潜龙瀑、银龙双瀑等等,一个个好听的名字,一条条姿态各异的瀑布,真的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龙门景区给人以美的享受,是非常好的自然景观景区。

 

图为龙门景区入口。
图为龙门景区导览图
潺潺细流从溪流上的拦水坝缝隙中流出 
 龙门景区景观
横跨在溪流上的人行拦水坝
水潭
石桥下的溪流
图为溪流从山上流下,在大大小小石块堆成的溪床中流淌。
 图为用无人机拍摄的龙门景区入口处

旺阳界

禅悟亭、生肖广场

图为水轮石
 水轮石小品
水轮石小品
水轮石小品
 水轮石小品
图为鱼跳龙门潭
一潭清水
桥下的流水
 水花飞溅
 巨石堆砌
青山下
青山绿水
涓涓细流
溪水道

                                龙门瀑布欣赏

图为降龙十八掌“龙战于野”的玄黄瀑布
玄黄瀑布
玄黄瀑布
图为潜龙瀑的文字说明
观赏潜龙瀑
潜龙瀑 
潜龙瀑布下
潜龙瀑是最美的瀑布 
无人机拍摄的瀑布风景
双龙取水的银龙双瀑,此为降龙十八掌的第十二式。
 银河双瀑
图为银龙双瀑美景
图为银龙双瀑美景
图为银龙双瀑美景
图为银龙双瀑美景
图为小瀑布
龙门景区有许多这样的小瀑布
涓涓细流汇成溪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