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练习课)教学设计
(2015-08-07 09:51:16)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有条理思考。
2.通过练习,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难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列举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写出36和24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2.写出100以内10和6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汇报交流。
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找出的?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12题.
师问:谁能说说什么数是两个数的公倍数?两个数的公因数指什么?学生在书上完成连线后汇报方法。
追问:你是怎么找出24和16的公因数的?你是怎样找到2和5的公倍数的?
学生可能用不同的方法。
24和16的公因数有1、2、4、8;
2和5的公倍数有10、20、30……
2.完成第13和14题。
(1)学生独立完成。(2)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师问: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写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指导完成思考题。
(1)小组讨论方法。(2)教师指导解法。
思路:46块水果糖分给同学后剩1块,也就是同学们分了(46-1)块水果糖。
38块巧克力分给同学后剩3块,也就是同学们分了(38-3)块巧克力。
由于每种糖果都是平均分给这个小组的同学,因此这个小组的人数既是45的因数,又是35的因数,要求小组最多有几个人,就是求45和35的最大公因数。
(四)阅读与自学“你知道吗?”
(1)学生阅读。
(2)让学生了解一些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
大家在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首先要明白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意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其次要掌握找公倍数、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才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课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