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科学教科版实验操作考试题单

(2015-03-24 09:01:14)

小学科学三上实验操作试题1:哪种材料更韧

(10分钟内完成)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认识不同材料,韧性不一样。

二、实验器材:四根相同宽度、厚度(1毫米左右)的木条、卡纸条、铁片、塑料条(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系上带钩的线)、钩码一盒、压的重物(砖块)、测量弯度用的尺子、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在台上用重物压住四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卡纸条、铁片、塑料条的一端。

2.另一端伸出台面5厘米,挂上一只钩码,观察它们弯下去多少。

3.另一端伸出台面10厘米,挂上一只钩码,观察它们弯下去多少。

4.另一端伸出台面15厘米,挂上一只钩码,观察它们弯下去多少。

5.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

6.整理实验器材。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____        

……………………………裁…………………………剪…………………………线………………………

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 

(30分)

实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

3分

 

2. 组装实验装置

在台上用重物压住四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卡纸条、铁片、塑料条的一端。(4.5分)(1.台面选择合理2分。2.重物压住的方法科学,重物边沿与桌边对齐2.5分)

4.5分

 

3. 改变另一端伸出台面的长度挂上相同的重物进行实验。

A、另一端伸出台面5厘米,挂上一只钩码,观察它们弯下去多少。(4.5分)(1.材料伸出台面5厘米均正确1.5分。2.测量弯下多少测量方法正确,具体方法:用三角板等比出桌面的水平延长线,再测弯下去那端离桌面水平延长线的距离1.5分。3.测量数据正确1.5分)

B、另一端伸出台面10厘米,挂上一只钩码,观察它们弯下去多少。(4.5分)(1.材料伸出台面10厘米均正确1.5分。2.测量弯下多少的方法正确1.5分。3.测量数据正确1.5分)

C、另一端伸出台面15厘米,挂上一只钩码,观察它们弯下去多少。(4.5分)(1.材料伸出台面15厘米均正确1.5分。2.测量弯下多少测量方法正确1.5分。3.测量数据正确1.5分)

13.5分

 

4.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

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6分)(材料韧性按一定顺序排列正确,每种材料1.5分)

6分

 

5.整理实验器材

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

3分

 

小学科学三上实验操作试题2:观察水和食用油

(10分钟内完成)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比较水和食用油两种液体,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二、实验器材:水、食用油(盛于125ml细口瓶中,贴上标签)、100ml烧杯3只、试管架、试管(φ15mm×150mm)2支、细木条2根、玻璃片2块、胶头滴管2支、不同形状的容器2种、盛装废弃物的250ml烧杯(贴标签)、A4纸、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将食用油、水分别倒入烧杯进行比较观察。

2.用胶头滴管分别将食用油、水滴在玻璃片上观察。

3.用胶头滴管分别将食用油、水滴在纸上观察。

4.将食用油、水分别倒入试管内,放入木条进行观察。

5.将食用油、水倒入同一烧杯里观察。  6.将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观察。

7.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8.整理实验器材。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____        

……………………………裁…………………………剪…………………………线………………………

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 

(30分)

实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

3分

 

2. 实验过程

A.将食用油、水分别倒入烧杯行比较观察(3分)两只100ml烧杯中倒分别倒入少量的食用油、水倒法正确(1分)。从颜色、透明度;气味;流动进行比较(2分)

B.用胶头滴管分别将食用油、水滴在玻璃片上观察(3分)。滴管的使用:排气、吸液、不倒置(1分)。观察:液滴圆瘪、大小(2分)

C.用胶头滴管分别将食用油、水滴在纸上观察(3分)。滴管的使用:排气、吸液、不倒置(1分)。观察:让它们在纸上滚动后痕迹(2分)。

D.将食用油、水分别倒入试管内,放入木条进行观察(3分)。向两支试管倒液体的方法(1分);放入木条观察要条浮的高矮情况(2分)

E.将食用油、水倒入同一烧杯里观察(3分)。同一只100ml烧杯中倒倒入小量的食用油、水倒法正确(1分),观察比较轻重(2分)

F.将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观察(3分)。向不同容器中倒入水倒法正确(1分),观察比较形状(2分)

18分

 

3.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

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水重,食用油轻;水完全透明,食用油有点透明;水没气味,食用油有气味;水无颜色,食用油是淡黄色的;水滴更圆,食用油不够圆;它们没有固定的形状(6分)

6分

边操作边描述

4.整理实验器材

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油和水都要倒入废弃物烧杯,养成习惯,试管和烧杯可老师清洗(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

3分

 

小学科学三上实验操作试题3:空气占据空间

(10分钟内完成)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二、实验器材:100ml烧杯、水槽、餐巾纸、水、盛装废弃物的250ml烧杯、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将水槽装上水。

2.将餐巾纸塞进烧杯内,紧贴在烧杯底部。

3.将烧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观察实验现象。

4.把烧杯竖直地从水槽中提出来,观察烧杯内的纸湿了吗?

5.再一次将烧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倾斜,观察实验现象。

6.将烧杯从水槽中取出,观察烧杯内的纸湿了吗?

7.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

8..整理实验器材。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____        

 

……………………………裁…………………………剪…………………………线………………………

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 

(30分)

实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

3分

 

2. 实验过程

A.将水槽装上水(3分)。(注意水量适中利于实验的开展)

B.将餐巾纸塞进烧杯内,紧贴在烧杯底部(3分)。注意纸团的大小

C.将烧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观察实验现象(3分)。竖直扣入水观察水没有进入杯中

D.把烧杯竖直地从水槽中提出来,观察烧杯内的纸湿了吗?(3分)取出观察餐巾纸没湿

E.再一次将烧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倾斜,观察实验现象(3分)。倾斜有气泡从水中冒出(1.5分);水进入杯中(1.5分)

F.将烧杯从水槽中取出,观察烧杯内的纸湿了吗?(3分)取出观察餐巾纸湿了

18分

 

3.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

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6分)

6分

 

4.整理实验器材

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

3分

 

小学科学三上实验操作试题4:用量筒取40ml水

(10分钟内完成)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正确使用量筒取一定量的液体。

二、实验器材:100ml烧杯(2只)、50ml量筒、胶头滴管、水、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用烧杯往量筒中倒水,接近40ml。

2.将量筒平放在台上。

3.再用滴管往量筒中加水直到液面的凹面在40ml刻度线处为止。

4.正确读数。

5.将量取的40ml水倒入烧杯中。

6.向教师报告结果。

7.整理实验器材。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____        

 

……………………………裁…………………………剪…………………………线………………………

 

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 

(30分)

实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

3分

 

2. 实验过程

1. 用烧杯往量筒中倒水,接近40ml。(3分)向量筒中倒水方法正确;接近40ml

2. 将量筒平放在台上。 (3分)量筒选择正确,平台选择合理科学。

3.再用滴管往量筒中加水直到液面的凹面在40ml刻度线处为止。(4分)滴管的使用:排气、吸液、不倒置、悬空(1分)。滴到液面的凹面在40ml刻度线处为止(3分)。

4.正确读数。(8分)量筒必须平稳;视线与量筒液面的凹面最低处水平;读数正确

5.将量取的40ml水倒入烧杯中。(3分) 

21分

 

3.实验现象

向教师报告测量数据。(3分)

3分

 

4.整理实验器材

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量取的40ml水要倒入废弃物烧杯,养成习惯(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

3分

 

小学科学四上实验操作试题1:温度测量

(10分钟内完成)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二、实验器材:红水温度计、100ml烧杯两只(分别盛温水、冷水)、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从温度计盒内取出温度计,观察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是       ,最低温度是       ,每一刻度表示       

2.将温度计正确置于温水中。

3.待红色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正确读出温度。

4.将温度计正确置于冷水中。

5.待红色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正确读出温度。

6.将测出的温度向教师报告结果。

7.整理实验器材。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____        

 

……………………………裁…………………………剪…………………………线………………………

 

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 

(30分)

实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

3分

 

2. 实验过程

A. 从温度计盒内取出温度计,观察并正确回答问题。(3分)能正确说出其量程(三个空各1分)

B. 将温度计正确置于温水中。(5分)手持温度计的上部(1分);经色液泡完全浸没水中(2分);不碰响杯底和杯壁(2分)

C.待红色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正确读出温度。(4分)读数时机(1分);温度计不拿出(1分);视线与红色液柱顶端平形读数正确(2分)

D. 将温度计正确置于冷水中。(5分)手持温度计的上部(1分);经色液泡完全浸没水中(2分);不碰响杯底和杯壁(2分)

E.待红色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正确读出温度。(4分)读数时机(1分);温度计不拿出(1分);视线与红色液柱顶端平形读数正确(2分)

21分

 

3.观察实验现象,做出判断,并向教师报告结果。

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3分)

3分

可操作过程中报告

4.整理实验器材

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

3分

 

小学科学四上实验操作题2:过滤沙、食盐和水的混合物

(10分钟内完成)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60mm漏斗、玻璃棒、100ml烧杯3只(一只盛清水、一只盛沙、食盐与水的混合物、一只用于收集滤液)、滴管、滤纸(圆形)、盛装废弃物的250ml烧杯、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制作过滤器:

(1)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按1、3层打开),放入漏斗中,滤纸应低于漏斗的边缘。

(2)用滴管取清水将滤纸浸湿。(3)如有气泡,用玻璃棒轻轻挤压,排除空气。

2.组装器材:将过滤器放在铁圈上,漏斗下尖端靠烧杯内壁。

3.用玻璃棒将待过滤的混合物引入漏斗中(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4.将滤纸展开后有沙存在,下端烧杯的液体较清澈。5.整理实验器材。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____        

……………………………裁…………………………剪…………………………线………………………

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30分)

实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

3分

 

2. 实验过程

1.制作过滤器:(8分)

(1)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正确打开(按1、3层打开),放入漏斗中,滤纸应低于漏斗的边缘。 (4分)(滤纸大小形状教师先给学生做好)对折滤纸(2分);正确打开(按1、3层打开)(2分)注意根据漏斗大小,调整滤纸角度。

(2)用滴管取清水将滤纸浸湿。(2分)正确使用滴管1分;清水将滤纸浸湿,使滤纸紧贴漏斗1分。

(3)如有气泡,用玻璃棒轻轻挤压,排除空气。(2分)用玻璃棒赶走气泡

3.组装器材:将过滤器放在铁圈上,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4分)将过滤器置于铁架台铁圈上,调整铁圈高度(2分);放好积液烧杯;使漏斗下端尖管口贴在烧杯内壁。(2分)

4.用玻璃棒将待过滤的混合物引入漏斗中(做到一贴二低三靠)。(6分)玻璃棒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处(2分);滤液烧杯口嘴轻靠玻璃棒(2分);滤纸低于漏斗边沿,过滤的混合物低于滤纸边沿(2分).

18分

 

3.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6分)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6分

 

4.整理实验器材

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漏斗和接滤液的烧杯要清洗,放混合物的烧杯不清洗,下一组接着用(1分),清洁桌面(1分)

3分

 

小学科学四上实验操作题3:分离食盐与水

(10分钟内完成)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1.从盐水中分离出食盐(会做蒸发实验)。

2.正确使用酒精灯。

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60mm蒸发皿、100ml烧杯(盛装饱和食盐水)、玻璃棒、坩埚钳、石棉网、盛装废弃物的250ml烧杯、火柴、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调整铁架台铁圈的高度使之达到酒精灯外焰加热的高度。

2.用坩埚钳将蒸发皿放在铁圈上。

3.将盐水倒入蒸发皿内约10ml。

4.点燃酒精灯,用外焰给蒸发皿加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蒸发皿中的盐水。

5.直至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白色颗粒。

6.用坩埚钳将蒸发皿从铁架台上取下,放在石棉网上。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

7.整理、清洗实验器材。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____        

……………………………裁…………………………剪…………………………线………………………

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30分)

实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

3分

 

2. 实验过程

1.调整铁架台铁圈的高度使之达到酒精灯外焰加热的高度。(3分)调整铁架台铁圈的高度合理

2.用坩埚钳将蒸发皿放在铁圈上,将盐水倒入蒸发皿内约10ml。(3分)用坩埚钳放蒸发皿(1分);倒入盐水量正确(2分)

3.点燃酒精灯,用外焰给蒸发皿加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蒸发皿中的盐水。(5分)正确使用酒精灯:检查酒精灯(酒精量、灯芯)(1分);用火柴点燃酒精灯(1分);外焰加热(1分);玻璃棒搅拌,不碰内壁(2分)

4.直至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白色颗粒,正确熄灭酒精灯。(4分)熄灯的时机(2分);两次盖灯帽灭灯(2分)

5.用坩埚钳将蒸发皿从铁架台上取下,放在石棉网上。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3分)用坩埚钳将蒸发皿从铁架台上取下(1分) ;放桌面在石棉网上 (1分);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1分)    

18分

 

3.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6分)

6分

 

4.整理实验器材

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注意要清洗蒸发皿,用坩埚钳夹住放入水槽冲洗后,再用坩埚钳夹出擦干放到石棉网上(1分),清洁桌面(1分)

3分

 

小学科学五上实验操作题1:影子

(10分钟内完成)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认识光和影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手电筒1支、长方体木块3块、A4纸3张、铅笔1支、纸箱一个、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在A4纸上放一块长方体木块,打开手电筒开关,从不同位置照射。用铅笔在A4纸上描出影子部分。

2.在另一张A4纸上放上放三块木块(与手电筒距离不一样),打开手电筒开关。用铅笔在A4纸上分别描出影子部分。

3.将1块木块平放在另一张A4纸上,打开手电筒开关,从水平和垂直方位照木块。用铅笔在A4纸上分别描出影子部分。

4.分析每次实验采集的A4纸上描出影子得出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____        

……………………………裁…………………………剪…………………………线………………………

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30分)

实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

3分

 

2. 实验过程

1.在A4纸上放一块长方体木块,打开手电筒开关,从不同位置照射。用铅笔在A4纸上描出影子部分。(6分) 手电筒从上照射1分,描影子1分;左侧面选一个角度照射1分,描影子1分,右侧面选一个角度照射1分,描影子1分

2.在桌面不同远距离三块木块,背面立放一张A4纸,在与A4纸相对平形的位置,用手电筒照射三块木块,用铅笔在A4纸上分别描出影子部分。(6分) 手电筒照射距离近的木块1分,描影子1分;手电筒照射距离居中的木块1分,描影子1分;手电筒照射距离远的木块1分,描影子1分;

3.将1块木块平放在一张按“L”放的A4纸上,打开手电筒开关,从水平和垂直方位照木块。用铅笔在A4纸上分别描出影子部分。(6分) 手电筒从水平方向照射1.5分,描影子1.5分;手电筒从垂直方向照射1.5分,描影子1.5分;

18分

 

3.实验现象分析

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垂直照射影子最短,平射影子最长(平行形不变,倾斜形改变)。6分)

6分

 

4.整理实验器材

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

3分

 

小学科学五上实验操作题2:验证光是直线传播

(10分钟内完成)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验证光是直线传播。

二、实验器材:硬卡纸或吹塑纸三张(在同一位置开好小孔)、火柴、蜡烛、票夹、透明水槽(盛添加有少量牛奶的水)、激光笔,A4纸、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一)实验一:1.将硬卡纸或吹塑纸用票夹固定在桌面上。点燃蜡烛,放在桌子的一端。

2.调整硬纸卡,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焰。

(二)实验二:1.将盛添加有牛奶的水的水槽移到方便操作的位置。

2.用激光笔从水槽的一侧通过水照向另一侧,观察水槽里的现象。

(三)实验三:1.用纸卷一个直径比眼睛稍大一点的圆筒。

2.闭上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通过这个纸筒观察烛焰,然后将纸筒的前端弯折后观察。

(四)分析每次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五)整理实验器材。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____        

 

……………………………裁…………………………剪…………………………线………………………

 

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30分)

实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

3分

 

2. 实验过程

实验一:1.将硬卡纸或吹塑纸用票夹固定在桌面上。点燃蜡烛,放在桌子的一端。(3分)硬卡纸或吹塑纸用票夹固定在桌面形成一条直线

2.调整硬纸卡,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焰。(3分)两次调整硬卡纸或吹塑纸(形成直线上观察1.5分,不是一条直线上观察1.5分)

实验二:1. 将盛添加有牛奶的水的水槽移到方便操作的位置。(3分) 牛奶的水浓度1分,水槽移到便于操作的位置2分

2.用激光笔从水槽的一侧通过水照向另一侧,观察水槽里的现象。(3分)照射方法1分,观察现象2分。

实验三:1.用纸卷一个直径比眼睛稍大一点的圆筒。(3分)

2.闭上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通过这个纸筒观察烛焰,然后将纸筒的前端弯折后观察。(3分)两次眼睛通过这个纸筒观察烛焰(没弯折观察1.5分,弯折观察1.5分)

18分

 

3.实验现象分析

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6分)

6分

 

4.整理实验器材

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

3分

 

小学科学五上实验操作题3:拉力大小与小车的运动

(两人合作,10分钟内完成)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小车、带钩的线、秒表、回形针一盒、粉笔一支、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同样的桌面,从起点到终点,同样的小车,回形针的大小相同,同样大的钩子,同样长的线。

2.标明起点和终点,小车每次都从起点到终点。

3.从挂第一个回形针开始增加回形针数量。

4.用回形针的数量表示拉力大小,这便是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力。

5.小车运动的快慢(用秒表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来表示)。

拉力大小(回形针个数)

实验次数

小车运动的快慢(起点到终点用时)

 

第1次

 

第2次

 

 

第1次

 

第2次

 

 

第1次

 

第2次

 

6.分析每次实验采集的数据得出结论:                                   。7.整理实验器材。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____        

 

……………………………裁…………………………剪…………………………线………………………

 

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30分)

实得分

1.检查仪器

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

3分

 

2.实验过程

1.同样的桌面1分,从起点到终点1分,同样的小车1分,回形针的大小相同1分,同样大的钩子1分,同样长的线1分。(共6分)

2.用粉笔标明起点和终点,小车每次都从起点到终点。(3分)三种拉力,每种拉力测试两次;每次测试正0.5分

3.小车运动的快慢(用秒表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来表示)。(3分)每次测试正确0.5分

4.回形针的数量表示拉力的大小,从挂第一个回形针开始增加回形针数量直至小车运动起来,这便是小车运动起来得最小力。(3分)

5.再确定两个大于最小力的回形针数进行测量并作记录(3分) 每次测试正确0.5分

18分

 

3.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6分)

6分

 

4.整理实验器材

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

3分

 

小学科学五上实验操作题4: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

(10分钟内完成)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

二、实验器材:小车、木条、弹簧测力计、细绳、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向老师说明该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2.用木条将小车轮卡住,把细绳的一端系在小车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细线的另一端,记下测力计示数F1

3.将木条取下放在小车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小车,记下测力计示数F2

实验次数

滑动摩擦力f1(即F1)

滚动摩擦力f2 (即F2)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4.分析对比f1、f2大小得出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____        

 

……………………………裁…………………………剪…………………………线………………………

 

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30分)

实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

3分

 

2. 实验过程

1.相同条件: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桌面);2分;不同条件:用木条卡住车轮为滑动2、反之为滚动2。(共6分)

2. 用木条将小车轮卡住,把细绳的一端系在小车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细线的另一端,记下测力计示数F1。(6分)检查弹簧测力计并调“01分,三次测量并把握住读数时机正确读数每次1.5

3.将木条取下放在小车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小车,记下测力计示数F2。(6分)检查弹簧测力计并调“01分,三次测量并把握住读数时机正确读数每次1.5

18分

 

3.实验现象分析

现象描述正确,并得出正确结论。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6分)

6分

 

4.整理实验器材

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

3分

 

小学科学六上实验操作题1:杠杆的秘密

(10分钟内完成)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认识杠杆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杠杆尺、杠杆尺支架、一盒钩码、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组装好杠杆;2.做省力杠杆的实验;3.做费力杠杆的实验;4做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实验。

左边(阻力点)情况

右边(用力点)情况

用力情况

钩码数(个)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数(个)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5.分析采集的数据得出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____        

……………………………裁…………………………剪…………………………线………………………

 

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30分)

实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

3分

 

2.实验过程

1.组装好杠杆。(3分)组装1,调平2

2.做省力杠杆的实验。(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是否省力?)(6分)在杠材尺上确定支点、阻力点、用力点2分;两次改变钩码进行实验每次2分。

3.做费力杠杆的实验。(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是否费力?)(6分)在杠材尺上确定支点、阻力点、用力点2分;两次改变钩码进行实验每次2分。

4.做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实验。(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还是费力?)(3分)在杠材尺上确定支点、阻力点、用力点2分;两次改变钩码进行实验每次2分。

18分

 

3.分析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6分)

6分

可边操作边描述

4.整理实验器材

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

3分

 

小学科学六上实验操作题2:轮轴有什么作用

(10分钟内完成)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认识轮轴的作用: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二、实验器材:轮轴、轮轴支架、一盒钩码、线、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组装好轮轴。

2.在轴上挂(   )只钩码,在轮上挂(   )只钩码轮和轴才平衡。

3.在轴上挂(   )只钩码,在轮上挂(   )只钩码轮和轴才平衡。

4.分析实验采集的数据得出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____        

 

……………………………裁…………………………剪…………………………线………………………

 

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30分)

实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

3分

 

2. 实验过程

1.组装好轮轴。(6分)支架、轴、轮组装科学3分;固定轴上挂线科学1.5分;固定轮上挂线科学1.5分。(线要求学生自己挂在轮和轴上,不能老师先系好)

2.在轴上挂(  )只钩码,在轮上挂(  )只钩码轮和轴才平衡。(6分)在轴上挂钩码(1分);在轮上挂钩码(1分);观察时平衡(2分);填数正确每空(1分)

3.在轴上挂(  )只钩码,在轮上挂(  )只钩码轮和轴才平衡。(6分)在轴上挂钩码(1分);在轮上挂钩码(1分);观察时平衡(2分);填数正确每空(1分)

18分

 

3.分析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6分)

6分

 

4.整理实验器材

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

3分

 

小学科学六上实验操作题3: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作用

 (10分钟内完成)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认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滑轮组及支架、一盒钩码、线、测力计、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 组装好定滑轮用钩码代表重物,在线的一端挂(     )个钩码;通过定滑轮,在线的另一端挂(      )个钩码代表拉重物用的力,定滑轮平衡;观察用力方向和省力的情况。

2.组装好动滑轮;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重物用的力是(      )N;用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提升重物用的力是(     )N;观察用力方向和省力的情况。

3.组装好滑轮组;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重物用的力是(      )N;用测力计通过滑轮组提升重物用的力是(     )N;观察用力方向和省力的情况。

4.分析实验采集的数据得出结论: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并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省力;滑轮组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省力

5.整理实验器材。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____        

 

……………………………裁…………………………剪…………………………线………………………

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30分)

实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

3分

 

2. 实验过程

1. 组装好定滑轮(1分),用钩码代表重物,在线的一端挂(     )个钩码(1.5分);通过定滑轮,在线的另一端挂(      )个钩码代表拉重物用的力,定滑轮平衡(1.5分);观察用力方向和省力的情况(2分)。(共6分)

2.组装好动滑轮(1分);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重物用的力是(     )N(1.5分);用测力计通过动滑轮提升重物用的力是(    (1.5分)N;观察用力方向和省力的情况(2分)。(共6分)

3.组装好滑轮组(1分);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重物用的力是(     )N(1.5分);用测力计通过滑轮组提升重物用的力是(     )N(1.5分);观察用力方向和省力的情况(2分)。(共6分)

18分

 

3.分析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并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省力;滑轮组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省力。(6分)

6分

可边操作边描述

4.整理实验器材

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

3分

 

小学科学六上实验操作题4: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系

(10分钟内完成)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研究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方木块2块;同样厚度的卡纸做成1倍宽度、2倍宽度、4倍宽度各一张;同样宽度的卡纸做成1倍厚度、2倍厚度、4倍厚度各一张;垫圈一盒、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把方木块放在桌上作桥墩,宽度不变,把纸梁受压弯曲到接触桌面作为弯曲的标准,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2. 预测1倍宽、2倍宽、4倍宽但长度、厚度不变的纸梁承载的垫圈个数。

3. 实测1倍宽、2倍宽、4倍宽但长度、厚度不变的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纸梁宽度

1倍宽

2倍宽

4倍宽

抗弯曲能力大小

预测

 

 

 

实测

 

 

 

4. 预测1倍厚、2倍厚、4倍厚但长度、宽度不变的纸梁承载的垫圈个数。

5. 实测1倍厚、2倍厚、4倍厚但长度、宽度不变的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纸梁厚度

1倍厚

2倍厚

4倍厚

抗弯曲能力大小

预测

 

 

 

实测

 

 

 

6.分析实验采集的数据得出结论: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7.整理实验器材。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____        

……………………………裁…………………………剪…………………………线………………………

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30分)

实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

3分

 

2. 实验过程

1.把方木块放在桌上作桥墩宽度不变(1分),把纸梁受压弯曲到接触桌面作为弯曲的标准(1分),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垫圈用手拿取,不用镊子(1分)。(共3分)

2. 预测1倍宽、2倍宽、4倍宽但长度、厚度不变的纸梁承载的垫圈个数(每次预测1分)。(共3分)

3. 实测1倍宽、2倍宽、4倍宽但长度、厚度不变的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每次实测1.5分)。(共4.5分)

4. 预测1倍厚、2倍厚、4倍厚但长度、宽度不变的纸梁承载的垫圈个数(每次预测1分)。(共3分)

5. 实测1倍厚、2倍厚、4倍厚但长度、宽度不变的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每次实测1.5分)。(共4.5分)

18分

 

3.分析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6分)

6分

 

4.整理实验器材

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

3分

 

小学科学六上实验操作题5: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两人合作,15分钟内完成)

学校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强度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铁钉3颗、绝缘导线3根、电池盒3个、电池3节、大头针一盒、抹布。

三、基本实验要求:

1. 预测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的关系。

2. 制作10圈、20圈、30圈的电磁铁。

3. 相同电池节数(1节),实测10圈、20圈、30圈的电磁铁分别吸大头针颗数。

线圈的圈数

吸大头针颗数

第一次

第二次

10圈

 

 

20圈

 

 

30圈

 

 

4. 制作一个30圈的电磁铁。5. 用同一个电磁铁,实测1节、2节、3节分别串联的电磁铁分别吸大头针颗数。

电池的节数

吸大头针颗数

第一次

第二次

1节

 

 

2节

 

 

3节

 

 

6.分析实验采集的数据得出结论:增加电磁铁线圈的圈数,增加串联电池节数,电磁铁的磁力会增加。

7.整理实验器材。

主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监考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确认成绩学生签字_____        

 

……………………………裁…………………………剪…………………………线………………………

 

学校                      姓名                   得分               

实验步骤

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

满分

(30分)

实得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点(1.5分)、检查实验用品(1.5分) (必须要有动手清点的动作)

3分

 

2. 实验过程

1.预测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电磁铁线圈的圈数  串联电池节数 的关系(预测每种情况2分)(4分)

2.制作10圈、20圈、30圈的电磁铁(正确制作每种电磁铁2分)。(共6分)

3.相同电池节数(1节),实测10圈、20圈、30圈的电磁铁分别吸大头针颗数(每做一次0.5分,注意每次吸过的大头针暂时不能重复使用1.5分)。(共4.5分)

4.用30圈的电磁铁,实测1节、2节、3节分别串联的电磁铁分别吸大头针颗数每做一次0.5分,注意每次吸过的大头针暂时不能重复使用1.5分)。(共4.5分)

19分

 

3.分析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增加电磁铁线圈的圈数,增加串联电池节数,电磁铁的磁力会增加。(5分)

5分

 

4.整理实验器材

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1分),仪器整理复位(1分),清洁桌面(1分)

3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