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卖火柴的小女孩》二次备课 吕二小 张友萍
(2015-05-12 11:08:45)
标签:
教育 |
分类: 六年级语文教师二次备课 |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吕二小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提前阅读安徒生作品,了解安徒生和那个时代(加入内容)
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
2、作家以及时代介绍。
3、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听朗读录音
3、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4、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5、汇报课文的三部分
三、感悟课文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
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
结合学生的感悟,请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女孩现实生活悲惨的句子。
比如冷──
天气的冷: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走着。”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
*“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师:是啊,这个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除了寒冷,还能给光头赤脚在街上的女孩带来什么呢!难怪小女孩首先就想到火炉了。请同学们接着交流。
(1、学生品读,说出自己的感悟
2、再读,把读到这里的心情读出来)
人情的冷:
*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
(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有感情地读)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
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
5、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生回答(温暖、食物、疼爱等)
师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交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感知自然、社会带给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紫色是设计说明)
四、朗读课文,从中学习本课生字词(新加入的内容)
五、预习作业
|
第几次擦燃火柴 |
分别出现了什么幻象 |
反映了小女孩怎样的现实 |
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设计意图:这个作业设计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铺垫)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重在读,以读带悟,读悟结合,通过读来深入理解课文,感悟的是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激发同学对小女孩怜悯之情。)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读,继续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导入:上节课我们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部分,感悟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悲惨。(生简要说)这节课我们继续分析她的悲惨命运。(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有机衔接上一课时)
2、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认真揣摩。小组内交流。
3、班内把自己感悟最深的部分朗读出来。
学生读,教师指导朗读(把品读的内容内化为朗读)
(设计意图:体会现实,以汇报朗读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师放课件点拨:现实与幻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象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设计意图:总结点拨等进一步感悟小女孩悲惨命运)
4、结合同学的汇报师板书:
实
冷
饿
缺少亲情和家庭温暖
5、找出课文中每次擦燃火柴的句子,朗读并比较:(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学生认真品读这些句子,说出自己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象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引导学生说出对比的写作方法)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二、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两个曾经是指什么?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简单介绍时代背景
四、总结写法
课文应用了——写作方法?(根据学生回答,师总结:对比的写法,女孩美好的幻象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课文中你还能找出那些对比的地方?)
五、小练笔
本文虚实对比的写法,小女孩幻象的美好和冷酷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回到现实,让我们自然而然得出幻象中的美好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社会现实造就了小女孩悲剧的结局。其中对比鲜明的凸显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这就是对比作用,试着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一个事物。
从课文幻象中,我们得知小女孩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假如女孩卖火柴的时候奶奶还在世,小女孩会……而不会…….,开动脑筋想一想写下来。
六、课外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
残酷的现实
冷
饿
缺少爱和家庭温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