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反思(郑如)

标签:
教育 |
分类: 4.案例反思 |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教法.教具
教学重点
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讲练结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http://s3/mw690/0060oXXXty6VN93QddEb2&690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反思(郑如)" TITLE="12.3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探究
做一做:接着上面所做图像,在OC上任取一点P,过点P画OA、O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
问题:测量PD与PE的长度,它们相等吗?在OC上再取几个点试一试,也相等吗?
猜一猜: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证一证:引导学生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清题设、结论,将文字变成符号并加以证明
http://s5/mw690/0060oXXXty6VN9tMymEf4&690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反思(郑如)" TITLE="12.3
http://s13/mw690/0060oXXXty6VN9CyZvm7c&690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反思(郑如)" TITLE="12.3
http://s14/mw690/0060oXXXty6VN9ELh5r3d&690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反思(郑如)" TITLE="12.3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反思
汉滨初中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角的平分线的画法及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第一,跟着教师做一做,然后给出问题,所做射线与角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课题;第二,探索新知,通过实验、猜想、验证,总结角平分线的性质;第三,练习巩固新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操作、观察、归纳出角平分线的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情况,自我感觉有优点,也有一些问题。
一、成功之处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运用定理。
许多学生学习了定理后,遇到相对应的题目往往不知道该怎样用定理,通过一些对应的题目,或者用数学语言给出条件,让学生得出结论,并说出应用的定理,可以强化学生对定理的运用能力。
2.注重分析思路,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注重书写格式,让学生学会清楚的表达思考的过程。在证明的选题上,注意了减缓坡度,循序渐进。在开始阶段,证明方向明确,过程简单,书写容易规范化,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体会例题的证明思路及格式,然后再逐步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小步前进,每一步都为下一步做准备,下一步又注意复习前一步训练的内容。通过精心角平分线的证明问题,减缓学生几何证明的坡度。
二、不足之处
1.本节课在授课开始,让学生跟着我画一画,先教后理解此用意,学习不易掌握。学生对距离把握不到位,而没有在引入新课未提到距离的定义。
2.在授课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能力有些低估,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在教学中总是以我在讲为主,没有给学生过多的展示机会,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对课堂所用时间把握不够准确,由于在证明命题浪费了一部分时间,以至于在后面的小结没有完成,给人感觉这节课不够完整。这也使我注意到在授课内容的安排上不应死板教条,而应根据内容、时间和学生情况进行更合理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