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做到“五个必须”
(2024-08-23 08:46:49)
一、必须在人大工作中深化对全会精神的理解和把握
党的全会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各级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和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认识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策部署上来。要深入思考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权力机关、工作机关和代表机关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推动人大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深入思考如何自觉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主动适应改革需要,依法行使好立法、监督、决定等职权,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具有人大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体系,以改革创新精神稳中求进,推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必须以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为指引,明确人大工作方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我们擘画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提出多项重大举措,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用7个部分部署经济和民生领域改革,同时统筹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其他各领域改革,各项部署系统集成、重点突出、协调配套、浑然一体,覆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方方面面。其目标是到2035年要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为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一定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围绕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立法研究和法律规范,不断增强改革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在推动改革发展中彰显人大作用
坚持守正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总要求。新时代、新形势要求各级人大作为立法机关和法律监督机构一方面要围绕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相关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通过立法征集、咨询、听证、审议、评估等形式,民主协商、依法决策,为党和政府落实改革举措建言献策,参谋服务,推动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大决定重大事项权,人事任免权和依法监督权,对事关长远、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依法作出决议决定;把具有改革创新精神作为选拔干部、进行人事任免的重要条件;要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动能和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继续加大对人大预算决算、国民经济计划、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完善产权制度、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议题进行专题审议监督,强力推动经济社会提质转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人大职能。
四、必须在健全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级人大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必须把代表民意、反映民意,加强改善和保障民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立足之本,以一贯之。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关注的重点放深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改革,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不断推进改革,督促政府集中精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要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文化、教育和生态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五、必须健全民主法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推进依法治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民主法治建设。要主动适应改革目标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完善基层治理体系,逐步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把依宪治国和依法办事结合起来,加大普法宣传和执法监督,加强依法治理,切实提高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知法守法意识,依法保障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增强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作为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保障,不断完善征询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健全网络问政和民意融入决策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丰富人大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