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一游
(2024-05-29 10:38:22)天水一游
天水和宝鸡接攘,距离也不远,不到180公里,记得2005年西交会时去过一次,印象不是很深。
天水在我国的文化史中可谓是赫赫有名,这里古称秦州、上邽,是“三皇之首”伏羲氏的诞生地,伏羲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据说天水的名称来源于“天河注水”的传说。相传在秦末汉初时期,连年干旱、民不聊生。一天夜里,金光闪耀,大地裂开一条大缝,天河之水注入其中,形成天水湖。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所知晓,将此地改名为天水郡。
过去天水鲜有名气,不知何时,古城天水已经成为西北人心中的旅游的“朝圣之地”。
当下时值五月,风和日暖,万物竞茂,正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5月16日一大早,我们乘坐旅游大巴车,头顶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踏上了探索天水名胜之地的旅程。
一路翻山越岭,钻洞过桥,观赏美色美景,静听清风轻吟、鸟鸣浅唱之声,于八点半来到一处陇上清凉地—净土曼殊寺。
说起这曼殊寺,亦称净土寺,与“麦积山石窟”相邻,位于仙人崖后川。该寺群山环绕,苍松满谷,山风吹来,松涛阵鸣,人称“净土松涛”,为秦州十景之一。曼殊净土寺四周的十八座山峰,形成了闻名于当地的“十八罗汉拜文殊”的独特景致。每座罗汉峰形似莲花瓣;十八座绿峰皆向文殊主峰朝拥,显示出“绿海宝莲”的天造奇观。
沿台阶而上,但见曼殊寺整体依山势而建,整个建筑群如一只展开两翅的大鹏,欲扶摇直上,在寺庙中有天王殿、地藏殿、伽兰殿,祖师殿、古佛殿、文殊殿、大雄宝殿、金刚殿等殿宇,它们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错落有序,高大恢宏;峭壁绿树间隐现的日月洞、修行洞,喷虹吐云、气象万千的悬崖凸石形成的天然佛首像,生动逼真,瑞象拥绕,更显奇绝;药王泉、宽心泉、智慧泉和般若泉,“四大圣泉”清冽甘美;院内花草相间,百花绽放,高大的牌坊楼、清纯碧绿的甘露池,让人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第一次来的人都会觉得这里不像想象中的寺庙那样,有时又像生态园林式公园,成为四方游人流连忘返之胜地。
游完曼殊寺才九点多,我们接着往著名的风景名胜地-----麦积山赶。
麦积山,俗名麦积崖,石窟是我国的四大石窟之一,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因为山型酷似农家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共有石窟近两百个,大多建在二十至八十公尺高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层层相叠,密如蜂巢,被人们誉为“东方雕塑馆”。
其石窟佛教造像造型质朴,多展露会心的微笑,最负盛名的北魏“小沙弥”造像、麦积山44窟正壁主佛像、127窟一佛二菩萨石雕造像、两尊“窃窃私语”的北魏塑像,以及古老的栈道、神秘的佛龛、精美的雕塑和斑驳的壁画,略带稚气的童男童女造像,处处彰显着独具韵味的东方之美……
很难想象,在千百年前,人们是如何在一座山上,建造了如此多的佛窟,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沿着陡峭的栈道台阶盘旋而上,山势直立,很是惊险。麦积山石窟的佛像确实很多,也很精美,大多数石窟用网罩着,一尊尊微笑的佛像眼神微眯嘴角上扬;还有那飞天壁画,其脸部和肌体部分均为薄薄一层优质细泥塑出,非常有立体感。在此一一仔细观看,拍照打卡,我们又穿过个小洞到了西崖,靠近西崖出口有一个洞窟造型很奇特,两边有交脚菩萨轻盈的立在莲花上,引人注目。
站在麦积山远眺,初夏的麦积山,沐浴在暖洋洋的阳光下,山上的树木随着季节的变换更替衣物,红的,绿的,黄的,五彩缤纷,流光溢彩。麦积山石窟屹立在群山之间,仿佛镶嵌在山间的明珠,格外显眼。蓝天白云做背景,麦积山做主角,一幅山水画便呈现在眼前,美的不可一世,令人陶醉。
不知怎么了,下山的时候却起了雾,虚无缥缈的云烟,将麦积山遮掩,向下走变得比较困难,加之我本身就有恐高症,风一吹感觉就会飘落而下,我手扶围杆,小心亦亦,遇到危险路段半蹲着颤颤惊惊地下了山,仿佛到天堂走了一趟。
十二点半驱车来到天水市区,已到午餐时间。我们来到秦州区街道一市场,专门来吃天水麻辣烫。只见一门牌上挂着横幅,上写“走遍千山万水,吃麻辣烫就来天水”。
吃完午饭,穿过步行街,古建沧桑,时光斑驳步履不觉慢了下来,让整个古城泛着暖黄色的光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石碑古树,天水名城古韵与古树名木见证历史沧桑,山、水、林、泉等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城、寺、观、阁等丰富的人文资源交相辉映、令人向往,羲皇故里、人文天水, 古城韵味正浓。
初夏时光充满生机,阳光透过树叶散落在墙面,整个古城斑斓厚重,一街一巷都充满了浓郁的历史风韵,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文庙和明清时期的古宅,一座修葺整齐的拱门院子映入眼帘。各种古朴的庭院错落有致,房屋结构严谨,雕刻精细,融合了南北建筑的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领略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
漫步来到“将军祠”
下午四点钟,我们走进了伏羲庙,感受着古老的神韵。据说,伏羲庙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祭祀伏羲的庙宇,是目前我国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是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被誉为华夏第一庙。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伏羲庙坐北朝南,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外牌坊,门前广场,每年都会举办祭祀伏羲的活动,庙内殿、阁、亭、榭,与院内星罗棋布的株株参天古柏相得益彰。
伏羲庙前面是女娲补天石。大门内侧东西墙角原有古槐两株,相对而立。现存东边1株,树干中空,经鉴定为唐代所植。院内遍布古柏,据说原本64棵象征64卦,现在好像只存活37棵,为明代所植,挺拔苍翠,浓荫蔽日,甚为壮观。
伏羲庙内供奉着伏羲的塑像,这个团龙为明代木雕,极其珍贵。凤的背部为龟背,寓意长寿吉祥。伏羲手持八卦阵,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智慧。庙门前的伏羲祭祀广场宽广而庄重,我想象着过年庙会时这里热闹非凡的景象。
在庙内,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形式的伏羲文化展览,了解伏羲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对我们来说,院内的千年古柏是最大的亮点,原本64棵古柏代表着八卦中的64个方位,每年都会根据天干地支的算法选出一颗古柏为庙宇值班,以确保一年风调雨顺。
古柏粗壮,树上斑驳的纹理和挂满的祈福红牌,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有两颗特别的古柏树中间一棵突出一个圆球状,很是光滑,人们上前都要摸一摸,沾沾福气;还有一棵上贴满了人形红纸,上面还有香烧出的小洞,据说这就是人们祈福,用艾草头烧小人相应部分就可以驱邪避灾。
天水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自然风光秀美的旅游胜地。这里不仅有古老的历史遗迹,还有令人陶醉的自然景观。
在这短短的一天里,我们领略到天水独特的文化韵味,感受湛蓝的天空、凉爽的微风,在青色漫坡的草地,在溪流潺潺的旷野,在密林森森的远山,在古城、古街、古庙,在静谧的山水之间,探寻历史的痕迹,享受大自然的魅力,留下难忘的回忆。
当下正值五月初夏,风轻云淡,阳光灿烂,正是出门游玩好的时节。让我们带上家人一起感受微微夏风,踏上天水这趟旅程,观看古城建筑美景,欣赏这万家灯火,畅游天水古城,共同去感受天水的独特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