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种菜

(2023-11-18 12:11:24)

                                              种菜

   

      来源:当代散文丝路都市文化汇 时间:2023-11-17

   我们这儿过去一直是粮食队,以种粮为业,1982转为蔬菜队,开始种菜。以前种了几十年的粮食作物,猛然让人们种菜,大家都不会。

  没办法,只有外请技术员给我们传帮带,做专业指导。当时生产大队给每个生产小队聘请了2名技术员,一个是区农技站的蔬菜专家,一个是老蔬菜认的土技术员。在这些技术员的精心示范指导下,从培育种子,经管秧苗,到耕地、耙地,抅田楞,打畦子,浇水、施肥,播种点花,插秧育苗、点花分枝、田间管护、病虫防治都要一一传授,手把地手教,慢慢地学。

川道地种菜虽好,但由于以前是种粮的,肥力不够,要把原来的生茬地变成熟地,必须增加肥力,改变一下土质结构。所以几千亩好地全都被深翻了一遍,再浇上粪便,等晒干后把田里的士旋耕筛细,整成一畦一畦、一陇一陇,待到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浇水灌溉,慢慢地从幼苗长大,开花结果。

要说这种菜是个技术活,远比种粮复杂的多,不仅费力,还费神,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第一年集体种菜,经验不足,管护疏心,加之受病虫害侵袭,产量质量都不高,送到城里菜店也买不上好价钱。

第二年各个生产队建起了温室大棚,菜苗育种有了保障,大田栽培推行地膜复种,定期浇水、防虫,加强田间管护,逐渐了种菜技术,大田里的菜品色品位上去了,送到菜店的价钱自然也能好一些。

我当时在生产队当出纳保管,平时在温室里帮技术员育苗的时候,浇浇水,施施肥,间间苗,除除草,拉拉下手。有时候坐在生产队拉稀粪的车到宝鸡城里、斗鸡街道的背街小巷的公共厕所里掏完粪拉回来倒进地里沤肥,一天到晚把自己弄得臭哄哄的。你还别说人畜的粪便,经过发酵,稀释后,用来浇菜,不仅肥效好,而且肥力持久。正所谓,“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记得当时我们生产大队川道地种的全是菜,菜园一畦一畦,一片连着一片,里面的菜应有尽有,有黄瓜、花菜、茄子、西红柿、江豆、四季豆、萝卜、白菜、甘兰、菜花、西葫芦、苦瓜、冬瓜、菠菜、芹菜、韭菜、黑白菜、鸡毛菜,缨儿都是翠绿翠绿的,包包蓝把地皮都拱裂了,叶叶菜挤得没缝儿,叶子向四方伸展,像是在仰天大笑。从远处看去,菜园一片五彩缤纷———红红的辣椒,一个接一个紧挨着,串成了串儿,好似一串串红灯笼;地上的小白菜结成了队,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走近来看,各种各样的蔬菜挂满枝头,煞是可爱:豇豆似又细又长的挂面,又像飘逸的丝带,枝叶缠着竹杆盘旋而上;一条又一条长长的黄瓜顶着黄花,浑身长满了刺;圆乎乎、油光发亮的茄子身穿紫色长袍,像个棒棰着实令人眼馋;那辣椒,有的伫立枝头,有的藏在叶子后面,青的像翡翠,红的像玛瑙;还有红通通的西红柿,绿油油的芹菜、韭菜,以及各种颜色的蔬菜在阳光的照耀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蕴藏着农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果到了84年的时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集体化生产改变,推行分田单干,集体田地全分给了农户。我老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菜园子,也就七八分不到一亩地,这个小菜园子就成了我们这些菜农自由的空间,可以灵活地选择种菜,想种啥菜就种啥菜,啥能挣钱就种啥买啥,私人种菜也不需要在菜店送了,只能拉着架子车顺街窜巷地买,一天卖个零花钱不成问题,生活也活便多了。

记得我家分得那块地在大田的地中间,离原生产队机井不远,浇水比较方便。每年开春,都要翻地整地,然后把家里厕所的粪便一桶一桶地担来浇在地里,再施以化肥,打成昽畦,待温室菜苗育好,拉运过来栽到地里,铺上地膜,浇上水,等一个多礼拜缓上后,接下来就是精心管护的事了。

种菜可不是一人就能干了的活儿,忙的时候得全家男女老少都不能闲着,七手八脚一齐上。男的在铧沟,的,女的栽菜,老的施肥的,小的顺沟浇水,配合的相当默契,少一道工序都不行。

种菜也分季节,有夏菜和秋菜。夏菜有西红柿、黄瓜、蒜苔、姜豆、茄子、四季豆,秋菜有甘兰,菜花、白菜、萝卜、辣子、西葫芦,其它韭菜,菠菜、芹菜、香菜、鸡毛菜一年四季都能种。

菜不光要种好,还要看好、管好。三分种,七分管。平常来说,菜地饱了肥,足了水的时候,一如人一样安然地睡去了,菜园里一片宁静。可一旦饿了、了,就给人的眼色看看,一天天看着作物苗不见长,这就需要追肥了;看着作物苗不正气,这是需要浇水了。家人们只能整天往菜园里跑,用心照看,精心呵护着这些蔬菜。

大凡种过菜的人都知道,菜地吃水特别勤、特别多,有时隔个三五天就得浇一遍。到了浇水的时候,一片片菜苗又灵动起来,仿佛是一片片流动的画卷。

种菜最重要的是要及时防病打药。这蔬菜的病虫害比较多,像黄瓜的枯萎病,西红柿的硬结病,大白菜的腐叶病,辣子的伤霉病,青叶菜的病虫害,对蔬菜的伤害较大,必须定期配药、打药,进行防治。否则一旦蔓延开来,不堪收拾,损失很大。

两三年以后,人们逐渐掌握了种菜的规律,知道啥季节该种啥菜,啥菜该怎样管护。就如冬天的时候要给地里拉粪沤肥,春天的时候要平整田地,栽种菜苗,四五月给黄瓜、西红柿、江豆、四季豆点花搭支架,六七月份这些夏菜都成熟,该收获了。八九月份又要翻地平畦栽种白菜、萝卜、菜花,包包菜,拉葱、拉蒜,还要上街卖菜,经常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四季不得清闲。

我家的这七八分菜地也真够我俩口种的,一天到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的时候早上天刚亮就要起来,一直干到天黑才能回家,加班加点浇地是常有的事。大田里翻地打畦子种菜浇地卖苦力的事是我来干,我媳妇则负责给菜点花、分枝、搭架、打药、采摘、外卖。多数情况下都是互相配合着干,俩口子种菜怎能分那么清?

无数个清晨和傍晚,我们在这块菜地里辛勤耕耘着、付出着,小心翼翼地呵护好每一棵秧苗,每一畦菜田,锄草,松土,打虫、撑枝、浇水,忙个不停,期盼着能有好的收获。

人常说,人不哄地,不哄人。你付出多少心血,就有多大回报。经过一季辛勤的劳作,那些小菠菜、油麦菜,小葱充满生命力的颜色在一片枯黄中格外醒目,多多少少有点惊喜,生菜苗像绿色的小旗,香菜苗像绿绿的绒毛,豆角苗顶着种子的皮,仿佛是戴贝雷帽的少年,菜一大截细长翠绿的茎顶着不少叶子,一把根就像龙须一样,齐刷刷的,艽菜像小麦苗似的绿油油的。再看那架上挂满了黄瓜,一个个长着嫩刺儿,顶着黄花儿,沾着露珠儿,像胖娃娃的小手,被艳红的霞光一照,显得格外水灵。西红柿红艳艳的叫人喜欢。它的花是黄色,非常精细。它的叶子是墨绿色的。它的茎很粗,果实是红的,格外诱人。

仲夏时节,来到菜园,那茂盛鲜嫩的蔬菜把田地遮得严严实实,成群的小蜜蜂,低声哼着小曲儿,对对蝴蝶在金黄的菜花上翩翩起舞。那些菜的样子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像胖乎乎的娃娃,有的像晶莹剔透的珍珠,有的像一个个小灯笼,还有的像一条条的彩带,一阵风吹来,那又绿又长的黄瓜,圆圆的西红柿打着嘟噜,辣椒红得像火,有还那叶缠枝绕又青又嫩的江豆、四季豆绿得要滴下来,散发着阵阵清香。想吃黄瓜了,就随手摘两根,放进嘴里一咬,那股脆劲儿别提有多新鲜了!

夏菜收过,到了秋季,又得忙着清理拔菜杆,重新翻地整田,四四方方一片田,打好畦子搂成楞,再种上白菜、萝卜、甘兰、菜花、冬瓜、葱等秋冬菜,白菜、萝卜是点种的,出苗参差不齐,需要间苗补苗,甘兰、菜花、冬瓜、葱都是秧苗移栽到大田,需要精心管护。

  我平常要做的就是担粪上菜。家里离菜地有五六百米,一有时间我就用桶担着粪就往菜田赶,每当我用粪勺将粪水洒向绿油油的菜时,看到菜张嘴尽情汲取,舒服地展开每片叶子;遇上很干渴的时候,浇水还能听到嗤嗤的吸水声呢。每每这样的时候,心里总是很舒服,很开心。

  11月间,再看那青色的萝卜,圆圆白菜,嫩黄的菜花、甘兰,绿油油的青菜、大葱和蒜苗,畦一畦的,整齐得象列队的士兵。成熟时节,亲手摘着想要卖的菜,装着沾着新鲜泥土的菜拿到市场里去买,变钱到手,里乐滋滋的。

12月以后寒露霜降,菜地里种的萝卜和白菜不能受冻,在自家菜园子翻个地窖埋起来,整个冬天就有菜吃。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农田有大棚,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菜吃,得自已种下储备点,否则,没得菜吃。

   在我看来,种菜不仅仅是一个菜园子,白菜几畦、萝卜几畦和有些规模的耕种那么简单,其中倾注了多少的心血,只有自己知道。种菜的季节,人们要扛着沉重的锄头将菜园里的几块菜地翻上一遍,再整土地,挖好排水沟,打好畦子,掏出一个个坑,来了农家肥往一个个坑里倒,然后往里撒种、插秧,掩上土。菜地里中间育苗、浇水、拔草、点花、上架、绑枝、打药、防虫、管护,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平常人们只看着这些长势旺相,真正绿色的蔬菜喜欢,那明白它们的来之不易。

当然,种菜实际上也是件很开心的事。自己种的菜,种的是心情,摘的是感觉,品的是悠闲。我喜欢种菜的过程,看到自己种的菜,经过浇水、施肥,慢慢地从土里面吐出了各种小苗,并一天天长大,开花、结果,心里很高兴,而品尝自己种的菜,更是一种享受,有收获的成就感。

当种菜成为一种生活,收获的不仅仅是菜,更是一种意外的喜悦。特别是在菜园享受着种菜的乐趣,看到家人满意地吃着自己种的菜,一种幸福洋溢在心头,加是无法言语的愉悦。

一晃几十年过去,如今我们这儿的农地已被国家建设征用了,昔日的大片连在一起的大块菜田也不见了。但每当看见在我的住所附近有人在荒坡沟滩开垦了小块的菜地,我总喜欢溜达到那里,捉捉菜虫,扯扯杂草,趁机看看长得正欢的青菜,那青葱欲滴的绿常常吸引着我的眼睛,内心不由温柔了许多,仿佛我又回到那青葱岁月,心里泛起甜蜜的回忆。

想想当年自己的家里种了这菜后,只要有空我总要到菜地旁瞧一瞧,凝视着深深扎根于土壤中的菜长得越来越茂盛,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我惊呀于一粒小小的种子在泥土里竟能孕育出如此顽强的生命,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现在生活在城市,菜园子只是在梦里。2016年从单位离职有很多时间,想在河滩或坡上圈几分地种种菜,躬耕田园,过与世无争、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但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作罢!

最后让我用魏晋著名隐士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全诗作此文的结束句吧。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跟马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