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府老街
(2023-10-02 21:32:23)
来源:丝路都市文化汇时间:2023-10-2
在宝鸡市区胜利塬,有个“西府老街”,以美食、美景精心打造,集合了民俗、旅游、美食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元素,成为广大游客体验陕西传统民俗文化和品尝地方特色小吃的好去处。
国庆假日闲来无事,带着家人驾车进入市区,沿着起伏曲折的北坡公路盘旋而上,经过西府十字,来到西府老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木牌楼。据说它是目前西北地区新建景区中唯一的纯木质、纯手工、最精致、最具规模的一座牌楼,也是每个到此游玩的游客必打卡的地方。
穿过古香古色的巨型青花瓷大老碗雕塑,进入老街,青石板路、仿古的建筑、红黄靓丽的各色旌旗,彩灯高挂,匾帖高悬。街两旁酒肆茶楼,书画墨庄,书法碑匾,琳琅满目。明清时期宝鸡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文化名人党崇雅府邸,精美的凤翔泥塑、马勺脸谱、木版年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吸引了很多游客观赏,原汁原味的西府民俗令人沉醉。
走进西府老街,脚下的每一块青石板,眼前的每一块店招,身旁的每一间店铺,随处可见或精细或简约的雕刻形象,耳畔的每一声吆喝都散发出古陈仓老街的气息,淋漓尽致地张扬着古老的关中文化;满街飘散着食物的香味,浓浓的烟火气息来扑面而来。
在明清风格显著的西府老街,木雕、砖雕、石雕精美十足,酒肆教坊、集市牌楼、锣鼓社火、脸谱皮影、泥塑剪纸更是引人注目。我们不仅参观了西府刺绣、社火脸谱纪念馆、象牙雕刻文创工作室、老火车纪念博物馆、奇石博物馆,还体验到了西府宝鸡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马勺脸谱、凤翔泥塑、剪纸等西府民俗,感受传统工匠之美、文化之魂、历史之影。
作坊街是体验西府传统工艺的好去处,辣子面作坊、挂面作坊、腐竹作坊、豆腐作坊、油坊、酒坊等,还原传统工艺,亲眼见证美食是如何产生的精控温度,卤水点至,门口架子上的手工腐竹总是吸引着路人的驻足。裹上围裙,打开酒窖密封的盖子,经历几个月的发酵酒香扑鼻而至,满街馨香。店内的炉膛火不灭,店门外晾着的新鲜豆腐嫩如白脂,热气腾腾……这是生活的味道,也是流动的迷人烟火气。
西府老街,能让人记住的不止是那里的古色古香的传统作坊,还有遍布宝鸡地区丰富的美食,这里汇聚了西府各种特色小吃:臊子面、biangbiang面、水围城、擀面皮、肉夹馍、糖画等不一而足,让人流连忘返,赞不绝口;羊肉泡馍、麻花、油糕……一段老时光,一条老街区,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老字号,老街上美食满满当当……
一碗红油飘香的臊子面,酸辣筋道的削筋面,少有的手工制作擀面皮,鲜嫩爽滑的卤汁豆花,落地开花的酥脆麻花,从明清开始备受大家喜爱的老点心,到一碟祖孙三代同做的,且永远在排队的甜蜜油糕……还有醋粉,饸饹面,藕粉皮,核桃馍,西府合盘,菠菜面,麟游血条面……酸的、咸的、辣的、甜的,总能让你的味蕾嗨到停不下来。
外地游客驱车上百公里来西府老街,除了游玩,大都为了吃上一口北郭30年老店——润侠岐山臊子面以及彭家粽子坊、水围城、麟游血条面、肖家猪蹄、樊家油糕、藕粉皮、核桃笏板、抖音网红——纯手工擀面皮......等各色宝鸡西府特色美食,以酸辣为主的西府小吃,主要调味料西府特产的岐山醋和凤县大红袍花椒,非这两种调料调不出正宗的西府味道。这也是西府名小吃到了别地就再也找不到这属于正宗老陕味道的主要原因。
岐山臊子面、樊记油糕,蜂蜜粽子、手工擀面皮、西府合盘……这些西府美食,是我每次来西府老街必须要品尝的西府味道,即使吃不了,也要将它们摄入镜中,纳入心里。
这次我携妻带孙先各品尝一个三代传承的油糕,喝了碗凤翔豆花、吃了碗擀面皮、肉夹馍,最后来了碗红油飘香的岐山臊子面,美美地解了个馋。
逛吃尽兴之余,漫步穿梭在西府老街青石街巷,倚着秋风,凭着秋雨,撑一把老街特有的油纸花伞,走进古茶楼,喝个小茶,听个小曲,沉迷在西府老街的烟雨之中;我想那唯美的秋色不正如这关中西府老街每一处背后的故事仿佛穿越了时代的记忆,每一块、每一条都记载着岁月,承载着沧桑。
岁月西府,老街流传。这里汇集了宝鸡四区八县的名优美食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以集美姿态还原了古陈仓的历史风貌和市井风情,将深藏在我们记忆深处的“西府之美”一一呈现,传承着西府人最原始的记忆。
西府老街集宝鸡历史与现代、民俗与传统于一体,在这里,你既可以近距离体验西府传统民俗风土人情,亦可品尝西府特色传统美食及非遗手工艺。
朋友们,如果这个假期,你还不知道去哪。西府老街一定是你品味风情,品尝美食的绝佳胜地。三五友人相约逛完吃完,喝个小茶,品个小酒,听个小曲,再叙叙旧,拍个抖音,惬意舒坦,悠闲自在,甚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