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人大会议设立“代表通道”的实践与思考

(2022-03-16 17:24:21)
关于人大会议设立“代表通道”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陕西人大研究 时间:2021年第3
  
   
       自从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在人代会上设立“代表通道”,标志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置的“代表通道”正式开启,这是全国人大历史上第一次通过通道形式,由代表登台亮相,接受媒体采访,表达民意诉求,回应社会关切的创新之举,必将载入全国人大会议的荣光史册。 
  同时,我们看到在全国人代会开启“代表通道”之际,甘肃、云南、广东、河南等一些省市人代会也在2019年率先“试水”建立了“代表通道”。 
  目前,“代表通道”,已成为地方人大会议的一个标配和重要特征。据检索,2020年以来,除了上面提到的4个省市,安徽、湖北、河北、浙江、陕西、湖南、西安市等省市人代会都开设了“代表通道”。在“代表通道”上,代表们谈履职、话改革、诉民求、谋发展,金句不断,光彩照人,不仅展现了新时代更加自信的代表形象,更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用媒体记者的话说,这条短短的“代表通道”,是民主的窗口,更是人大代表履职的缩影,已成为当下全国和地方各级人代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笔者认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在全国和地方各级人代会上设立和开启“代表通道,把人大代表从幕后推向幕前,从会场走向“话筒”,从被动听审报告到媒体镜头前直面观众主动发声,公开透明,集中代表和反映了民意诉求;更以持续追踪的姿态,打开了人民群众关注两会、了解两会、读懂两会的新视角,令人耳目一新,展现了新时代的新气象。 
  通过“代表通道”,通过代表与记者和群众之间的互动,把一场生动、具体的两会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媒体和公众的面前,体现了民主与自信。“代表通道”,不仅展现了代表的风采,也彰显了两会开放透明的新气象。 
  实践证明,“代表通道”涉及话题广、受众参与度高、传播效果明显。这是新时代我国政治传播和人大宣传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代表履职公开的新平台,是人大会议开放透明的新窗口,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深入人心提供了鲜活样本,成为了国家民主政治生活的一个新鲜剖面。 
  笔者认为,“代表通道”是“两会”“部长通道”和党代会“党代表通道”民主政治制度和人大会议制度的又一创新和实践。当前,在全国和地方各级人代会上设立“代表通道,”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是形势需要。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代表通道。”把建立和完善“代表通道”作为改革完善人大会议制度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讨论,制定制度规范,作为人大会议的重要内容和规定动作,严格操作程序,注重工作效果;同时要注意借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和“党代表通道”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在各级人代会上逐步设立和推广“代表通道,”不断总结完善和提高。 
  二是要注重提高代表素质。“代表通道”不是“秀场,”而是一个“考场,”它考验着每个登场的人大代表的媒介素养。与普通受众不同,人大代表经常是媒体的报道对象和重要信息来源。这一特殊性,要求人大代表不仅要有专业的履职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媒介素养,这是人大代表更好履职的需要,也是人大制度与时俱进的需要。 
  三是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群众。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各个方面,尤其来自基层一线的工农商学兵代表集中代表和反映民意,加之平时大会发言、露脸的机会少。因此,开通人大代表发声通道,让更多来自基层、来自一线的代表站到前台,接受媒体采访,现场谈感受、话打算、回答提问、反映民意,谈使命担当,话心中憧憬,更能汇集民智,表达民诉,体现民意。 
  四是要回应国计民生和社会关切。“代表通道”一头系着治国安邦的国脉,一头接着衣食住行的民生。通的是民心,道的是民意。人大代表驻足台前,应当从发布某地方、行业领域的举措信息,转移到代表主动走到镜头前,围绕社会关注和人民群众关心的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就医、上学、住房、养老等事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改革发展稳定方面的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顺应民意期盼。 
  五是要坚持公开透明。人代会是国家政治的象征,人大会议公开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题中之义,也是世界和社会公众通过现代媒体网络目睹和了解会议的重要窗口。每年人大会议期间,会场内的“好声音”,如何传递到会场之外,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传统模式是记者驻守在会场各自约访代表,现在“代表通道”的设立,传递的是民主开放的办会理念,使人大会议更加公开透明,务实高效。因此,“代表通道”不仅仅是向新闻媒体公开,更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向社会公开,而且应该是内涵丰富、及时互动、更高质量的公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