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背景:
根据《清末币史录》一书第(125页)对(斯图加特铸币厂)来华争取造币市场的历史有一简略的记录..该厂于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来华争取造币市场。“斯图加特铸币厂”德语“SUNGAREI”源于“德文”低地德语(Plattdeutsch“DSUNGAREI”)的语种,为德国一私铸币公司(斯图加特铸币厂)的缩写。
德语分“高地德语(Deutsch“Hochdeutsch”)”和“低地德语(Plattdeutsch“DSUNGAREI”)”两种。由于各地“方言”差距甚大,词汇不同,语法也不一样,彼此无法通话。高地德语指“阿尔卑斯山”和临近的德国“南部山区”。而低地德语主要分布于德国“北部沿岸地区”。低地德语通常又分为三大体系,即(东低地德语、低地萨克森语、低地法兰克语)。
德语(Deutsch)是德国、奥地利的官方语言,也是瑞士的4种官方语言之一。它属于印欧语系下“日耳曼族”语言的“西日耳曼语”。而“低地德语”由于听上去象“英语”发音(此币就是例证)。《“SUNGAREI”(斯图加特铸币);“7
MACE 2
CANDABEENS”(倉庫平衡七金錢二分鐘),缩写(库平七钱二分)》。故翻译时狠难把握准确,这可能就是此厂(斯图加特铸币厂)来华未争取到造币市场的原因之一吧。
该厂来华后(1897)的同年6月,首先给“新疆”和“甘肃”两省”试雕了“光绪元宝”模具一套,并将(试雕模具)呈予清政府审验。因此模背面上缘没有英文省名,而是该铸币公司(斯图加特铸币厂)的德文“SUNGAREI”缩写。故朝庭审验批复:“可暂试铸,户部处理”。而“户部”则将“试模具”委与“新疆省”试铸,而“甘肃省”(清无铸钱局)则由“新疆省”代铸样币数枚。所以,从严格意义讲,这是一种试模样币,未流通,存世极罕。
据《甘肃兰州地方志》记载:甘肃省在
同治十年(1871年)由陕甘总督“左宗棠”兼“新疆巡抚”时奏请清政府,向上海洋行和英国汇丰银行先后借银五佰二十两,从德国购置机器设备,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七月建成“兰州制造局”。当时的“兰州制造局”是专铸军工器械的单位,也是清政府在西北地区最早建造的军用工业基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四月,兰州道台“彭英甲”将该局(兰州制造局)迁至兰州城内“小仓子巷(街)”,并更名为:“兰州机器局”。
此时正逢“斯图加特铸币厂”来华争取造币市场。“彭英甲”借此奏请朝庭铸造银圆,但奏请未果。故“甘肃省”在清代没有铸钱局是其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