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吃系列——红旗冰糕

(2015-07-20 07:20:54)
标签:

美食

情感

杂谈

在快递业如此发达的今天,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快递。鲜花可以是情感的快递,衣服是美丽的快递,食品是味道的快递,但有那么一些东西,只有机器猫的时空门能实现快速传递,否则就变了味,也因此,这些东西显得弥足珍贵。

今天我要说的,是家乡的特产——红旗冰糕。

红旗是个雪糕厂,从小我就吃他们家的雪糕。每当窗外响起“红旗冰棍,5分一根”的叫卖声,我就用呆萌的眼神看向家里的大人。他们心情好时,会拿出5分钱满足一个小吃货;心情不好时,就当听不见叫卖声,看不见我的眼神,弄出一副忙碌的样子。

当时红旗雪糕厂的产品并不多,有细冰棍、大块雪糕,最高级的就算是一大桶一大桶的冰糕了。

在吉林市的大小广场或小区里,都有一些围着白围裙、头戴白帽子的阿姨、大叔在卖红旗冰糕。

冰糕分大勺和小勺,最早的口味有奶油味,其实就是原味,后来丰富到淡粉色的草莓味、嫩黄色的香蕉味、粉绿色的哈密瓜味和浅棕色的巧克力味等。那种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大勺可以放两勺,小勺可以放四勺,价钱一路攀升,最近一次吃是2013年夏天回家的时候,涨价涨得很利害,一杯差不多要五块钱了。

红旗冰糕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因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它一直独领风骚,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确实比其他的冰激凌产品都好吃。

红旗冰糕很纯,从保温箱里拿出来一会儿就会化,所以它做不成甜筒的样子售卖,因为运输过程中就会都化光了吧。

红旗冰糕很香,我喜欢吃原味的,每次用小木片挖点儿放在嘴里,都有浓浓的牛奶香。

红旗冰糕那时还不贵,许多家庭都会买一整袋放到冰箱里,还要配一个专门挖冰激凌的不锈钢勺子——勺子在冰糕上一下一下地刮几次,软软的冰糕就一层层地乖乖地跑到勺子里,然后对着碗用力夹一下带弹簧的勺柄,一个冰糕球儿就落入了碗中。

我曾贪恋这种挖冰糕球儿的方式,尽管已经吃到喉咙以下的气管凉得发痒想咳嗽了,还会去用那勺子挖冰糕球儿。当时我甚至想,当个卖冰糕的也不错,这样可以天天挖冰糕,也可以天天吃冰糕。

红旗冰糕的鼎盛时期,被发明出许多吃法。最简单的就是拿着小木片,在一次性塑料杯里一小口一小口地挖着吃,冰糕吃完了,还不忘仰头把杯子里的冰糕汁喝掉、舔光。采取这种吃法的多数是学生,比如当时的我们。

高级一点儿的,属于已经挣钱的年青人。他们往往四五个人一起,在广场遮阳伞下的桌子旁围坐一圈。一般每人最少点两个冰糕大球儿,再要一瓶汽水。冰糕被放在玻璃碗中,冰糕与碗接触的地方开始融化时,就倒进汽水。汽水的泡泡鼓着冰糕,怂恿着它加速融化。再用大勺子搅一搅,就成了一碗冰凉刺激、甜爽诱人的奶昔。

当时,我们一帮学生看着这些经济自主的哥哥姐姐肆意地变着花样吃冰糕,真是羡慕嫉妒恨,真想一下子长大,工作领工资,然后也在广场上坐在遮阳伞下大口大口地吃冰糕。

更豪的吃法是在聚会时。记得一次去参加同学J的生日PARTY,我们十几个要好的朋友挤到J的家里。J的妈妈很热情,准备了许多零食,还在一个像脸盆那么大的碗里放了许多水果块,有葡萄粒、苹果块、哈密瓜丁等,还莫明其妙地把绿豆糕切成小丁撒在里面。

好吃好玩的太多,我们一时没太顾忌这一大盆的奇怪组合是干什么用的。想吃里面的水果,但没找到叉子或牙签之类的餐具,大家只是看着,迟迟没敢下手。

玩了一会儿,J的妈妈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哎呀了一声,就跑进了厨房。接着,她拿出一大袋冰糕和两把挖冰糕的勺子,一大一小,让J和她一起挖冰糕。

我尖叫着,怎么能放过这么好的差事?抢过J的小冰糕勺,开心地挖起来。

我学着J妈妈的样子,把挖好的冰糕球丢进那个脸盆大的碗里,盖在水果块和绿豆糕丁上。

不知挖了多少个,一大袋冰糕没了半袋儿。我手有些酸,看着大家拿着勺子舀冰糕和水果吃得心满意足的样子,馋得想罢工了。

J的妈妈可能看透我的心思,笑着说:差不多了,不用挖了,快去吃吧!

我几乎是趴到冰糕水果碗上,拨开人群吃起来。

J在餐桌上摆上一排小碗,告诉我们如果想加饮料,可以把水果、冰糕和绿豆糕舀到碗里再加。

真是太周到了!我先舀了一碗,加了橙汁;吃完又舀了一碗,加了可乐……

这次J的生日会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因为吃到了史上最最高级的红旗冰糕大餐,也因为吃了太多的冷饮回到家就不停地跑厕所。

后来,我在不同的城市吃到许多不同的雪糕、冰激凌,但无论是哈尔滨的马迭尔冰棍、贵得离谱的哈根达斯,还是处处可见的M记甜筒、梦龙雪糕,全都没有家乡的红旗冰糕好吃。

有人说,那是童年的记忆和味道,一辈子都忘不了,一辈子都在寻找。

为了回味那童年的味道,为了那一声“嗯,就是这个味”,我每次回老家,都要去吃红旗冰糕,哪怕红旗冰糕的叫卖声越来越少,哪怕是冬天雪花在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