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鳍豚灭绝的原因

(2016-03-20 10:40:31)
标签:

白鳍豚

白暨豚

分类: 灭绝动物
白鳍豚,海洋哺乳动物,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50年来第一种在地球上消失的大型水生脊椎动物,而且是受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灭亡的第一种大型哺乳动物。

2007年,白鳍豚被公布为功能性灭绝,美国《时代周刊》把长江白鳍豚的灭绝评为2007年十大人为灾难之四。


20世纪中期,长江中尚可见到白鳍豚较大群体,但此后白鳍豚的数量却急剧下降,最终走向灭绝,原因何在?

白鳍豚灭绝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因素。

白鳍豚灭绝原因之一,人为因素。这是导致白鳍豚灭绝的最主要因素。

由于长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的监管不力导致长江一带环境不断恶化,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围湖造田、工矿废水、江湖阻隔等原因,导致长江鱼类资源越来越少,以鱼为生的白鳍豚能够得到的食物也越来越少。

同时,渔民捕捞作业对白鳍豚的误伤屡见不鲜。据统计,1973—1985年间,共意外死亡59头,其中被鱼用滚钩或其它渔具致死29头,占48.8%;被江中爆破作业致死11头,占18.6%;被轮船螺旋桨击毙12头,占20%;搁浅死亡6头,占10%;误进水闸1头,占1.6%。另据统计,长江下游水域中意外死亡的白豚,有三分之一是被轮船螺旋桨击毙的。

而一些不法之徒大量使用炸鱼、毒鱼、电打鱼等有害捕鱼手段,更令白鳍豚的生存雪上加霜。

另外,随着长江沿江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长江水质的污染日益严重,都极大地影响了白鳍豚的健康,造成其繁殖能力减弱。


白鳍豚灭绝原因之二,自然因素。

历史上白鳍豚的种群数量一直都比较少,因此难以大量繁殖;而且它们的成长周期较长,母豚一般在6岁才达到性成熟,而且每两年才繁殖一次,并且每胎基本都是1仔,据研究,白鳍豚的怀孕率一般仅为30%,自然繁殖率很低。这也是导致白鳍豚灭绝的原因之一。

虽然人们相信,长江里还有少量残存,但是可以肯定是的,仅凭这最后几只个体,已经无法延续种群,预计白鳍豚会在十年内彻底灭绝,成为灭绝动物之一。


更多关于白鳍豚的资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