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的生活习性

标签:
雪豹保护动物濒危动物 |
分类: 保护动物 |
雪豹是高原地区的岩栖性的动物,经常在永久冰雪高山裸岩及寒漠带的环境中活动,常栖于海拔2500~5000米高山上。夏季可在3000~6000米的高山上见到,冬季多随着食物的迁徙而下降至2000~3500米。
雪豹平时独栖,仅在发情期前后才成对居住,一般有固定的巢穴,设在岩石洞中、乱石凹处、石缝里或岩石下面的灌木丛中,大多在阳坡上,往往好几年都不离开一个巢穴,窝内常常有很多雪豹脱落的体毛,它们一年换一次体毛。
它们是一种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每日清晨及黄昏为捕食、活动的高峰。白天很少出来,有时会躺在高山裸岩上晒太阳。其上下山有一定的路线,喜走山脊和溪谷,经常沿着踩出的小径行走,巡猎时也以灌丛或石岩上作临时的休息场所。
雪豹以岩羊、北山羊、盘羊等高原动物为主食,也捕食高原兔、旱獭、鼠类等小动物以及雪鸡、马鸡、虹雉等鸟类,在食物缺乏时也盗食家畜、家禽,在食物特别短缺时也吃植物。其猎食往往采取伏击或偷袭的方法,常在野羊活动地区附近隐藏,在袭击牧民的羊群时,总是先悄悄地潜伏在岩石峭壁的缝隙里,而且一次只猎杀一只。
为了猎食,雪豹往往出去很远,常按一定的路线绕行于一个地区,饱食后可以一个星期不进食。
雪豹的配偶期多在冬末1~3月,雌兽妊娠期98~103天,一般在4月中旬或6月初产仔,每胎3~5仔,大多在清晨生产。幼仔约在18~22个月后离开母亲,独立生活。在野外的寿命一般8~13年,而在动物园的寿命可超过15年。
雪豹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非法捕猎等多种人为因素,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现已成为濒危动物之一,在中国,雪豹的数量甚至少于大熊猫。
前一篇:关于独角鲸的角的作用
后一篇:冠麻鸭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