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丹顶鹤的资料

标签:
动物丹顶鹤保护动物 |
分类: 保护动物 |
丹顶鹤,即是我们传说中的仙鹤,生活于沼泽、湖泊、芦苇丛等地带。在中国历史上,丹顶鹤被公认为一等的文禽,明朝和清朝给丹顶鹤赋予了忠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内涵,也是中国的“国鸟”。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现存的丹顶鹤不足1500只,已经属于濒危动物。
丹顶鹤的保护级别
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
丹顶鹤的分布与现状
丹顶鹤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俄罗斯联邦。在中国繁殖于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达里诺尔湖等地。越冬于江苏、上海、山东等地的沿海滩涂,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偶尔也见于江西鄱阳湖和台湾。迁徙时经过东北南部、华北等地。
由于丹顶鹤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生物。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使丹顶鹤的栖息地不断变为农田或城市,例如吉林省西部的月亮泡曾是丹顶鹤的繁殖地,因为人为进行围湖筑堤,使堤内水位上涨,挺水植物带基本消失,堤外湖漫滩干涸,垦为农田,丹顶鹤也从此绝迹;又如江苏北部的邵伯湖与高邮湖之间的沼泽地带,曾是丹顶鹤的越冬地,由于每年到该地渔,牧和狩猎的人不断增多,增加了人为干扰,以及拣卵、偷猎等,使丹顶鹤的数量急剧减少。
全世界的丹顶鹤总数至2010年估计仅有1500只左右,其中在中国境内越冬的有1000只左右,并且数量还在逐年减少。如今,中国已经建立的以保护丹顶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已经超过18个,其中的吉林向海、湖南东洞庭湖、青海鸟岛和江西鄱阳湖等还被列入国际上的拉拇萨尔条约保护湿地目录之中,使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丹顶鹤的形态特征
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属于大型涉禽,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丹顶鹤的骨骼外坚内空,强度是人类骨骼的7倍,而且它在迁徙的时候,常常排成巧妙的楔形,使后面的个体能够依次利用前面个体扇翅时所产生的气流,从而进行快速、省力、持久的飞行,时速可达40公里左右,飞行高度可以超过5400米以上,而且能够边飞边鸣。丹顶鹤的寿命可达60年。
丹顶鹤的生活习性
丹顶鹤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湖泊、草地、海边滩涂、芦苇、沼泽以及河岸沼泽地带,有时也出现于农田和耕地中,尤其是迁徙季节和冬季。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常由数个或数十个家族群结成较大的群体。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苇塘边,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
丹顶鹤成鸟每年换羽两次,春季换成夏羽,秋季换成冬羽,属于完全换羽,会暂时失去飞行能力。
丹顶鹤繁殖期4~6月。一雌一雄制。每窝产卵2枚,偶尔有产1枚的,卵为椭圆形,苍灰色或灰白色、钝端被有锈褐色或紫灰色斑,愈往尖端斑愈稀和愈淡。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坐巢孵化,孵化期30~33天。雏鸟早成性,出壳后即能蹒跚行走,4~5天后即能随亲鸟离巢游泳于浅水中,2龄性成熟。
前一篇:渡渡鸟的标本
后一篇:鹤顶红跟丹顶鹤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