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2020-07-12 07:05:43)
标签:

杂谈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作者:献福寿山石
  
      “承安宝货”方孔钱于上世纪40年代即被古钱收藏大家丁福保先生收录于他自己编纂的【历代古钱图说】一书中。谱曰“金史章宗本纪承安二年十一月铸承安宝货,五年罢之。续通鉴纲目,宋庆元四年金造承安宝货,其文楷书,制极美,钱之大小轻重似宋之当五钱”。这一概述表明:一为“承安宝货”从承安二年始铸(公元1197年),它所用材质,丁福保先生未预细述。一为【通鉴纲目】明确记载,宋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金章宗铸造过“承安宝货”楷文当五钱。
        为什么历史上“承安宝货”方孔钱被长期疏于认可?这里有历史的机缘也有人为的错判。有关史籍记载金承安二年(1197年)始铸“承安宝货”钱,史籍存在版本不同,也会出现漏记错记的可能,这一史籍仅侧重宣传了银铤,而疏于介绍同期还铸造过方孔钱。金时已大量使用银两,承安年间每两银作价二贯钱(宋时一贯等于1000枚小平铜钱),同期南宋的银价每两折铜钱二千三百文上下,相较于南宋每两银价折钱,金地银价已是通货膨胀中的价格了。至此民间盗铸猖獗并杂以铜锡,导致商贾罢市,不得已章宗于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废止“承安宝货”。笔者认为,“承安宝货”方孔钱亦在同期寿终正寝。金章宗铸制的银铤期限短、存世不丰,其作为硬通货,后世仍可熔炉新铸也可切割使用,现存凤毛麟角,仅以枚记。
         前面章节不难看出,“承安宝货”在金章宗时期不仅铸有银铤且铸有方孔钱,后者早在80年前即被丁福保先生断明身份并予以认可,“承安宝货”被发现时存世及罕,丁老认定它为“无定价”,到目前为止,此币面世也未达到泛滥程度,极具收藏价值。丁福保先生对中国古代钱币研究功底之深、态度之严谨从中可见一斑,值得后辈学习敬仰。
      “承安宝货”方孔钱被发现认定后好景不长,命运就被后来的藏家改变,从此步入迷途,它被同时期的钱币收藏家戴葆庭先生判定成“伪作”。又被当代著名的货币史学家和钱币学家彭信威先生打入冷宫,这一现象在钱币界引起了轰动,专家话语权的威力真的不容小视,他产生的负面影响,误导了中国泉界几代人。一时间,广大钱币爱好者遇到“承安宝货”大都避与涉猎。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金子到任何时候都会发光。近年来,各地陆续发现有“承安宝货”方孔钱面世,不仅限于折五铜钱,尚有其它钱型攥在藏家之手,互联网亦有银质“承安宝货”方孔钱展示。纵观藏友对于“承安宝货”方孔钱在网上的诠释,不难看出仍有个别泉友还处于余毒影响之下,他们至今依然紧抱戴葆庭、彭信威两位专家的旧观点不放,对于这种信口雌黄,早被众多持有“承安宝货”方孔钱的新生代钱币收藏家贻笑大方。衷心希望仍在迷茫中的泉友改弦易辙,秉持旧说只能钻入牛角,要以科学态度与时俱进。
        金代受辽国长期影响,银钱并行,非银两独掌天下,除银铤外他们亦铸银、铜方孔钱。只是金史被后来的统治者遗漏乃至篡改,基本面目全非。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不被正史重视的悲哀写照。当下,对于少数民族政权在历史上的作用史学界已引起高度重视,正在积极补课,以期还原历史全貌,以物证史弥补史籍不足不乏是种科学手段。
        金自1115年立国,历九帝经119年,于公元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的南北夹击下亡国。翻看金史其曾经有过辉煌,先联宋灭辽,后又独灭北宋,致使北宋皇族残余南下临安(今杭州)偏安一隅,史称南宋。金国存续期间国家经济一度得到发展繁荣,从金铸钱币质量即可窥豹一斑,其铸币无不精美绝伦、独树一帜。如大定、泰和、崇庆诸钱即为金代铸币的典范,至今深受泉界喜爱追捧。
         笔者将要展示的几枚“承安宝货”方孔钱均为铜质,铸制精美,从锈色包浆看它们出自不同时期,但皆不失金代钱风。从钱型看,有光背、背三两、四两、五两之分,背三两钱经略小。从字体看,有两种写法,其中“承”字又有简笔之别。愚见,如此锈色、包浆均为自然生成,非一日之功,亦非伪作。造假小人最终目的在于取利,已被专家判定死刑的钱币没有傻瓜去做,无利可图的事儿造假者绝不会沾手。
        笔者以上拙言仅为一己管见,与泉友共赏,以期互勉。时逢《东方古钱发现研究网》诞辰,亦为【中国古代钱币】电子版创刊号祝贺!
                 光背“承”字简体,钱经34.36毫米,厚2.1毫米,重10.05克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三枚钱币出自不同坑口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承安宝货背三两系金代“权钞钱”,钱经30.85毫米、厚2.04毫米,重             11.03 克,惜丁福保先生无缘鉴赏。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承安宝货”背四两,书体俊秀、包浆入骨,此非造假者能为之,钱经              32.35毫米、厚2.05毫米、重9.95克。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这两枚钱币锈色各异但神韵雷同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这枚“承安宝货”背五两权钞钱是目前发现面值较大者,钱经34.37                毫米、厚2.31毫米、重12.91克。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三兄弟神似一母所生,秀色可餐。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一起观赏金钱风采,是伪作吗?戴葆庭、彭信威二位先生若看到                     这些钱币未必判假。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以物证史-金代确铸有“承安宝货”方孔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