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走向生本》内容摘要

(2019-01-15 09:30:40)
标签:

教育

分类: 读书
《教育走向生本》内容摘要

《教育走向生本》内容提要


在教育中我们必须怀有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

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是儿童自己,我们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仆人。


上   


一、两种教育体系


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夸美纽斯

让儿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依靠儿童的内部自然来进行教育或教学。

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变得简单。——克莱恩

东方文化背景下的丰花硕果

“为教师的设计”就是“为学生的设计”吗?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学生是一个个生命实体。

教师的意志就是学生的意志吗?除了主观意志,学生还有自身的自然规律所反映的自然意志。自然意志连主体自己都不能察知,它就更不屈从于外部压力了,只要你的做法违背了人的自然,人的自然就要加以报复,并且表现为一种隐性而长期的过程。厌学,污染等。

孔子的“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抛秧的启示——尊重人的内部自然

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他们合理的主观意志和自然意志,也就是儿童的天性。

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则是尊重被教育者的设计。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奥修

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

无所谓者有所为——忘我的境界,高度的注意就是忘我。

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建立促使人回归人的自然的教育。

教师的认识规律就是学生的认识规律吗?

好看的课不一定是好课,而不好看的课不一定是差课。

成人的演绎为主律与儿童的归纳为主律:儿童认识的基本走向是从具体到一般的,是归纳的。


截流式教学与源流式教学

截流式教学培养的人是较难以从实际出发进行思考的,有可能是书之奴隶。

把可以交付给学生的知识的认识任务交付给学生,他们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要求知道“为什么”,而这也就会对何时需要、何时不需要提示知识本源作出自己的选择,找到他们适合的“度”


成人认识的理智律与儿童认识的情感律


无论从现代教育伦理学的观点还是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都无可置疑地要使学生在今天的学习中就感到兴奋,感到幸福。幸福地过好每一天,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同时,幸福的感受是人的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 幸福的日子使人聪明。幸福会使人产生对所做事情的超智慧, 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儿童生产了知识,他就爱知识,也就能不同凡响地出色地用知识。至情至性而得至行。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让儿童自己去获取知识,就有让他们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爱的含义。


作为儿童的知识和游离于儿童之外的知识,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属于儿童的知识本身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它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既是智力范畴,又交叉着情感领域。带着某种情感所学的知识,会永远带着这种情感的烙印,而游离于儿童之外的知识,如纯粹的书本知识,就没有这样的特点。只有情理交融,知识才能在儿童头脑中确立。


师本教育的连动式机制与生本教育的激发式机制


后者是像开动汽车一样,教师给学生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教师与学生是激发教师民被激发者的关系。


特级教师罗易:我作为语文老师,只有一个人,不可能像我的学生们,去研究张之洞的洋务运动,去思考人的进化,去考察‘李后主应当在哪里哭——是到太庙哭,还是垂泪对宫娥’,但我可以同学生们一起探讨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寻找资料,如何对资料作整理,如何规范地完成文章等等。


现代生本与人本主义的区别


我们生本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外部地位,更在于学生的内部自然天性和潜能的发挥。


二、生本教育体系的若干理念


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本体


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天生的阅读者。主动产生效率。


乘法思维:教师给儿童10就要使之得到100以下1000,让儿童每天到校,都感到自己与昨天不一样,每天都有新的东西,思想奔涌而出。


人类的阅读是一种最适宜于把既有的信息与当前的创造结合起来,把接收与联想结合起来的活动方式。以信息引发信息,以情感引发情感。对于儿童来说,阅读是他进入人类文化宝库的大门。


儿童是天生的计算者,是天生的艺术欣赏者,是天生的活动者。


儿童人人可以创新

儿童的创新是儿童学习的核心过程。每节课都有大量的创造机会。


儿童潜能无限

孩子们所拥有的潜力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能启发他们的多得多。你必须要从旁协助他们。——克莱恩


人们可以比以前学得更快、更好也更快乐。如果你想信这个结论,你就可以获得极佳的成果。不要再自我设限,认清自然学习比所知的标准学习过程过五倍,可以使我们有许多期待。


儿童的独立性  尊重了儿童的独立性,就是保护着他们最大发展的可能性。


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


保证学生的“独立有效思维时间”。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教师完成的。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学生是教育过程的最后动作者。


要全面依靠学生,其中带根本性的认识有三点:1、“资源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2、“生态论”,学生将在某种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3、“现状论”,现今的学生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什么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呢?第一,是由于对教育“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的认识。学生是在自己生产自己。第二,学生个体作为资源,表现在具有学习动力和学习基础这两个方面。第三,学生作为教育的资源,形态十分丰富。第四,学生作为教育资源,与其他教育资源的关系是有机的,对其他教育资源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第五,学生作为教育资源,是一种活性的资源。


让学生发生“变异”的新教育生态


“我们是不是有与莎士比亚、牛顿和甘地一样的潜能?如果是,那么他们只是有比较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的潜能罢了。至少,这是爱因斯坦提到自己时所持有的看法。也许正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阻挡他们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表现。”


生本教育提供了学生受到的外部压力与他的内部动力相一致的学习生态。


新的学生生态,将是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统一的生态。


把课堂进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为儿童自己的课堂,使儿童的生命活动与社会需求同一起来,从而产生最活跃的、共生或共振式的学习和教育生态,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感到更加精神振奋、更加自由开放,更能够接受自己和他人,更乐于倾听新的思想。


儿童发展现状的呼唤:首先是他们的独立意识。其次是今天儿童的知识比之于过去时代的獐,要丰富的多、现代得多。再次,社会对儿童未来所提供的空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思考


超越两难之法:判明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


无为而为:指的是教育者的表面上的、有形的“无为”,隐含着实质上的无形的有为。


克莱恩强调应当向孩子学习,我们可以从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中得到许多,从孩子身上学习怎样把工作变为游戏,这是非常宝贵的技能。


教少学多


“不必多说,示范一下”是学习写作的首要规则,同时也适用于教学。


10/7乘以10/7(知七得十)——从语文读写加速现象看教少学多原理


一二年级生本教育语文教学实验  第一次,使用“意义识字”教材,识字后立即进行阅读。第二次,是及时满足了学生大量阅读中产生的表达冲动。


给一张活性蓝图:从计划教育到自调节教育


红杏枝头春意闹


可以双赢


学生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后,就让他们以读引读。以读引读的方法有多种。第一种是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对这些段落或句子发议论。第二种是学生寻找相关的文章。第三种是寻找问题,给学生作为小小研究课题去解决。在这样的以读引读中,课本被大大扩展了,课堂也被大大扩展了,学生的丰富的资源被开发了,体系开放了。


四、生本教育的课程观


小立课程  大作功夫


所谓小立课程,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


系统功能在起作用,大系统中,总有一个最小独立子系统,由这个最小独立系,可以得到或生成整个系统。


“当毛虫要说清楚它的每一步是怎么走的时候,它就寸步难行了。”------奥修


同是依靠实体感悟的部分,就尽可能不设置或少设置条文。“淡化形式,注重实质”------陈重穆先生


分析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首先,小学语文的阅读的基础知识,主要就是认字,做到“形音联系”。字是构成词句篇章的活件。汉字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词,识字就是意味着识词。词句篇章可以依托学生的生活积累去悟知。阅读使学生与人类文明的精华接触,获得多方面的积累,形成学生自己的思想。这对于学生的写作十分重要。有了在阅读中形成的思想,关键问题就是技术问题——会写字,因而,在大量认字之后,基础知识的新的“基础部分”就是写好字。 这样一来,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中最“硬”的部分,就是认字和写字。其他的基础知识,则依靠阅读和说话解决。小学数学也是这样。我们反数数、读数、写数作为小学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其他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法则,都是由学生在活动中自己认识、熟练甚至突破的。比如说,加法的法则,只要学生摆出3个点和5个点,就知道加起来等于8个点。减法是加法的另一中表现。而乘法是相同的加数连加,而除法则是被减数连续减去同一个减数。 这样一来,整个小学数学可以有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游戏和活动。


人类规范的、作为学生后继学习中的工具知识,如汉字。真正非得主要通过“教”的。其他基本上是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观察、感悟、获得。

知识的三层次:

表现形式

例证

教师角色与相应的教学要求

人类规范

如数数、写数

教师当教学者;相应知识的教学要求较带“硬性”

人类认识成果

如计算法则

教师当引导者;相应知识的教学要求较带“中性”

人类经验

如解决数学题的思维经验

教师当启悟者;相应知识的教学要求较带“软性”

 

“写文章不是生活中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叶圣陶


整体领悟与知识生命


从整体入手获得意义,是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我们课程与教材应当尊重这种规律。


课程的整合


小学语文写作整合的思考是:教导学生认好字,写好字;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进行自主的写作实践。其他环节则要么是不必要的,要么是可以精简的,要么是不必现在就教的。


关于“人生识字糊涂始”:再说课程整合


教给了学生认字,启发他阅读,就是做了不断深入的语文教学的最重要工作。


五、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做后学、先会后学


儿童的认识规律是先行后知的行知律;他们对人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


小学低年级学生进入写作阶段时,我们让他们进行顺应儿童心理的作文,整体输出,写自己最喜欢写的、印象最深刻的话语,这是就作文的“做”;而作文的“学”,即总结作文的规律,等等,则完全可以待之来日。


先学后教 不教而教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哈尔莫斯


教师起的作用:一是教师确定了内容和进度,这个内容和进度是在教师对人的培养的整个考虑下提出来的。二是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三是教师在其中贯彻了一个原则: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四是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我们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自己学。


以学定教与内核生成课程


在学生先学的同时,教师可以清楚地、冷静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并作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这同时也就教得更精粹,更切中学生的需要了。


先学后教不仅局限于一般地预习,更多的是通过活动去学习。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学转化为活动。


学生会选择他最感兴趣那个点作为内核,教师也就可以选择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点作为活动的内核。内核可以是一篇文章、一件事情,也可以是一个方面。


以学定教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将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整理,从而在学生已有充实的认识的基础上把所得系统化。教师在以学定教之中,注意学生学习的共同点,抓住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突出学习的重点,也将使学生的学习重点突出、系统鲜明。


“冥想”


讨论是学习的常规


写文章或者读文章,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有两个: 想说什么?说清楚没有?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翰愈


儿童完全可以讨论起来,关键在于我们给了他什么问题、问题的情境是否适合儿童。而有时为了适合儿童,我们可以把“问题的提出”也让学生做。


感悟: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间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感悟支配着学生的后继学习。感悟是所学的或所要遵守的规则赖以拥有生命力的基础或温床。感悟的东西是难以遗忘的。感悟的程度高,学习的效率就高,学习的把握就大。


说和做  缓说破------促进感悟  开发潜能


关于两极分化


并没有形成严重的两级分化:原因之一是,我们把学生的部分严格控制在第一层次,而且对这样的基本要求贯彻“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 。


生本教育的本质就是保护每个人的内在积极性。


“不一定今天的功课今天做。”


一般人努力完成工作,却很少成功,成功的人则喜欢自己所做的事,并且视它为一种游戏。------克莱恩


六、生本教育的评价与管理


评价技术与评价策略:督促、激励  内外评价一致的共振现象。


在学习中,还有什么比学生自己所认识到了的自身的行为与成就的美被周围世界所认同,更令他们感到欣慰的呢?


新错误观:错误难免论


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


STS综合科学教育实验课  科学(science) 技术(technology) 社会(society)


“尊重儿童个性,重视儿童个人的经验,以儿童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这是法国现代教育的指导思想。


教育教学管理


一是学校以上的管理机构要加强校本管理。二是学校应对教师实行人本管理。三是教师对学生应实行生本管理。


七、若干相关问题的思考


教师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本教育与学习化社会


 


下   


正确认识学生 深化教育改革


“思维胚胎发育式”的发展:整体------意义------自主------创新


1、教育对象具有自我实在性  2、教育对象具有整体性 3、教育对象具有具有复杂性4、教育对象具有创新性的本质


枯叶蝴蝶——关于学习天性


儿童的思考是十分积极、丰富和灵活的,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


学习化社会的序歌


“百位名人是我师”首先,告诉我们,今天教育正在超越学校门墙,获得全社会的重视。其次,它告诉我们,在学生中间隐蓄着十分巨大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再次, 这一教改活动是学科教学走向综合的行动研究。


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中,孩子是最为如饥似渴的学习者。------阿什利 蒙塔古


教育之道  启发潜能


学生们写出了什么,是否达到什么水平,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参与着、思考着、创造着。


论科学观念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地位


科学观念的培养是学以致用的关键;科学观念教育是现代社会对学科教育提出的要求;科学观念教育是提高学科教育水平的动力;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


我们把在数学教学中启迪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和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活动,称为思维教育。思维教育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思维教育是数学教学的潜在目的。其次,思维是数学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和中心环节。思维教育是从研究解题如何快些好些开始的。思维教育的重点是作用于思维场。


所谓启发式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始终提供合适的问题情境的教学。


知识有效结构的特征是:1、具有高度准确且着眼于联系的概念;2、具有大容量的知识功能单位;3、具有程序性而不仅仅是事实性的知识。


教育科学研究向自然科学借鉴些什么


借鉴自然科学论证的彻底精神,借鉴自然科学用微观或超微观研究确定宏观规律的方法,借鉴自然科学以间接研究取代直接研究的方法。


繁荣教育科学 促进教育创新


教育科学推动新的教育理想的构筑,教育科学是战胜非科学流俗的强大武器,教育科学正在成为积极改变现状的行为科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