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心理科学实验以及教育实践,探讨《红楼梦》作者出生时期
(2025-02-21 12:23:09)
标签:
《红楼梦》数理研究 |
分类: 数理红学研究原创 |
从现代心理科学实验以及教育实践,探讨《红楼梦》作者出生时期
2、儿童时空概念形成于七岁之后。
3、早恋现象一般最早发生在高小以及初中十一到十三岁青少年时期。
《红楼梦》涉及到作者,对江宁织造曹家被抄家前的“扬州旧梦”记忆的重拾与复述问题,从现代心理学规律而言,这对作者的出生年月是有时间年龄限制的。以曹家于雍正六年即1728年初被抄家为时间基准,结合成人幼儿期失忆现象、儿童时空概念形成、早恋现象的最早发生等时间规律,对于探讨《红楼梦》作者出生时期,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参考价值。
一、从成人幼儿期失忆的时间规律来看,成年人对三四岁之前的记忆是缺失的,以及对七岁之前的记忆不确定,表明《红楼梦》作者在曹家被抄家的雍正六年即1728年初之前,若是曹家人要想将记忆重拾并准确的复述出来,必定不能小于七岁。周汝昌先生论证《红楼梦》作者生于雍正二年即1724年四月二十六日,这样作者到1728年初曹家被抄家之前只有三岁半,不到四岁,按照心理学幼儿期失忆规律,正好作者对这一时期的记忆是缺失的,因而作者要想将四岁之前的记忆重拾并准确的复述出来,是不符合现代心理学规律的,从根本上而言没有半点可能性。从幼儿期失忆的时间规律来看,作者要想将抄家前的事情准确的重拾并复述出来,必须达到七岁,依此计算,《红楼梦》作者必须是康熙时出生的人。
二、从儿童时空概念形成的时间规律来看,人们时空概念的形成必须要到七岁之后。从教育实践来看,小学一二级孩子有不少对“向左转”与“向右转”,时常分不清白,经常转错。周汝昌先生所论证的作者在抄家之前不到四岁,对大观园非常复杂的空间结构,重拾并准确的复述出来,根本上是违背时空概念形成规律的,是不可能的。《红楼梦》作者要想将大观园非常复杂的空间结构,重拾并准确的复述出来,在曹家被抄家之前作者必须达到七岁,即《红楼梦》作者必须是康熙时出生的人。
三、从早恋现象最早发生的时间规律来看,早恋现象一般不可能发生在高小五、六级学龄之前。《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三角恋爱”,无疑属早恋现象。按周汝昌先生“红楼纪年”,《红楼梦》中人物入住“大观园”的时间在“红楼纪年十三年”,此时贾宝玉十三岁、林黛玉十二岁、薛宝钗十五岁,以贾宝玉十三岁为时间基准,《红楼梦》中所发生的“大观园”中的早恋现象,是非常符合现代心理学早恋发生的最早时间规律的。退一步来说,《红楼梦》中最早的记载林黛玉进入贾府的时间是六岁,这时贾宝玉有七岁,即在曹家被抄家之前有七岁,即《红楼梦》作者必须是康熙时出生的人。
总而言之,以曹家于雍正六年即1728年初被抄家为时间基准,结合成人幼儿期失忆现象、儿童时空概念形成、早恋现象的最早发生等时间规律,《红楼梦》作者必须是康熙时期出生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与参考价值。精准的来说,曹家抄家前有早恋现象发生,不可能发生在只有七岁的人身上,《红楼梦》非常如实客观的记载了贾宝玉抄家时有十三岁,是极其符合心理学认知以及情感发生规律的。《红楼梦》作者若是曹家人,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夏的曹颙的遗腹子是有可能的,不可能是生于此年后的曹家人。《红楼梦》作者若非曹家人,从甄宝玉比贾宝玉小一岁来看,《红楼梦》作者应该是康熙五十五年及以前出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