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从《红楼梦》的诗词曲赋看人物的性格命运

(2021-01-16 15:56:05)
标签:

转载

分类: 袁枚研究

从《红楼梦》的诗词曲赋看人物的性格命运

我国古典小说,自唐传奇开始,往往在故事情节需要渲染铺张或表示感慨咏叹之处,加几首诗词或一段赞赋骈文以增强效果,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都是这样。《红楼梦》也不例外,而且,《红楼梦》它真正的“文备众体”,除小说的主体文字本身也兼收了“众体”之所长外,其它如诗、词、曲、歌、谣、谚、赞、诔、偈语、辞赋、联额、书启、灯谜、酒令、骈文、拟古文等等,应有尽有。以诗而论,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歌行、骚体,有咏怀诗、咏物诗、怀古诗、即事诗、即景诗、谜语诗、打油诗,有限题的、限韵的、限诗体的、同题分咏的、分题和咏的,有应制体、联句体、拟古体,有拟初唐《春江花月夜》之格的,有仿中晚唐《长恨歌》、《击瓯歌》之体的,有师楚人《离骚》、《招魂》等作而大胆创新的……,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这是真正的“文备众体”,是其它小说中所未曾见的。

通过统计,《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数量是225篇(首、副、则 )。

:81  词:18                    赋:1     歌:3           

偈:4  谚:1                     赞文:1               

诔文:1                             灯谜诗:13      

诗谜:11  曲谜:1                 酒令:  16  

骈文:1   拟古文:1               牙牌令:7   

书启:3   预言;1                   对句:2     

对联:22  匾额:18

还有,我们读《红楼梦》,感觉《红楼梦》中的大多数诗词曲赋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没有看那一部份的情节。比如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看到的十二钗册子判词和曲子,揭示了重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倘若我们跳过不看,或者也像宝玉那样“看了不解”,觉得“无甚趣味”,那么,我们能知道的至多是宝玉做了一个荒唐的梦,甚至简直自己也有点像在梦中。而读第二十二回中的许多灯谜诗,如果只把它当成猜谜游戏而不理解它的寓意,那么,我们连这一回的回目“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的意思也将不懂。

分析了一下,《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大致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注明撰书来由,陈述立意本旨——约4篇。

石上一偈: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题金陵十二钗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深化主题思想,表达作者观点——约25篇。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是作者对他所厌恶的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是愤懑,痛骂与诅咒的歌。

好了歌注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

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在全书开头造成一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的险恶气氛,也是对荣宁二府兴衰机遇的一种概括和预示。

③塑造典型形象,隐喻人物命运——约130篇。    

十几套组诗分别歌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14首)

《红楼梦曲》(14首)

《春灯谜》(10首)

《咏白海棠》(6首)

《菊花诗》(12首)

《螃蟹咏》(3)

《牙牌令》(7首)

《咏红梅花》(4首)

《灯谜诗》(3首)

《怀古绝句》(10首)

《酒令》(3首)

《花名签酒令》(8首)

《柳絮词》(5首)

这些诗词有一个特点,即按头制帽诗即其人。我们感受到了曹雪芹的高明,诗词曲赋不但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各人之所作,切合人物的思想志趣、文化素养、性格特征、社会地位,关合身世、经历、命运和结局。

如香菱学诗,就是作者谈诗、写诗的体会。芸儿的书信,贾环的谜语,薛蟠的酒令,太符合人物各自身份和经历了。

④描绘典型环境,烘托故事氛围——约29篇。

80回中的对联22副,匾额18个。

宁府上房内间墙上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儒臭逼人的典型环境。

秦可卿房内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加上其中的器物,表现了秦氏卧房的奢华淫佚。

⑤展开故事情节,贯穿艺术结构——约有4

探春的《招宝玉结诗社贴》和贾芸的《送白海棠贴》,同时送到宝玉手里,引出秋爽斋偶结诗社的故事,揭开了大观园一系列诗社活动的序幕,并预伏着原著中探春和贾芸这两个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香菱的三首《吟月》诗,和她在黛玉指导下学习写诗的故事紧紧关联。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几首诗词曲赋,探讨一下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首词可以说是《红楼梦》的主题曲,它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红楼梦》的主题之一就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人的爱情悲剧。

宝玉和黛玉,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貌合;

一个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一个整天为她牵肠挂肚——情投;

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才配;

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账话——意谐;

所以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红楼梦》第一回中还写了一个还泪神话,交代了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也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因缘,一个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一株绛珠草,一个则是赤瑕宫神瑛侍者,因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得换人形,就是林黛玉,她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西江月二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二词对宝玉名贬实褒,表面上用世俗观念来批判宝玉,而实际上却是对宝玉叛逆性格的赞扬。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要求个性解放。

在这里,我们看到贾宝玉是一个“新人”形象,他具有叛逆的性格,常常做着消极的反抗。

1)对环境反抗。

 父亲:正统、权威——惧怕

 贾雨村:世俗罪恶——痛恨

 贾珍、贾琏之流:贪婪腐朽——鄙弃

 2)对爱情大胆追求。有一句因黛玉而起,对紫鹃说的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如何?

3)对人特别是对女人的尊重,甚至表现为过分的女性崇拜。

4)宝玉的归宿——出走。

宝玉题《沁芳》泉水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水光澄碧,好像借来堤上杨柳的翠色;泉质芬芳,彷佛分得两岸花儿的香气。“绕堤”、“隔岸”,水在其中。“三篙”,从深度上说水,“一脉”,从溪形上说水。这一联句法特殊,是诗歌炼句修辞的一种技巧。

由此可见见宝玉并非纨绔子弟,他有才华,读书多,文思快。

“每日家旁学杂收的”(宝钗语)

紫菱洲歌(第七十九回)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迎春虽已搬出大观园,但尚未过门成亲,祸福甚难逆料,宝玉即发此悲叹,仿佛已有不祥的预感。可见,鲁迅说贾府中“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中国小说史略》)

脂批说:“先为‘对景悼颦儿’作引。”

正册判词之一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咏絮才——绝顶聪慧

林中挂——宝玉牵挂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葬花吟》似谶成真,如泣如诉,泪和血凝,融合黛玉的命运和个性:处境——寄人篱下;个性——多情善感、多嗔多怒、多愁多泪、孤高自许、质本洁来;命运——悄悄开放、悄悄消逝。不仅如此,它还寄寓着大观园群芳陷于污淖,有命无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黛玉——为爱而生,为爱而死,她用整个生涯唱出了一首缠绵哀艳的恋歌。

她是性灵诗人,具有超群的口才和诗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咏絮”,就是用谢道韫的典故,就指诗做得好,《咏菊》,《咏白海棠》,《秋窗风雨夕》《葬花词》都写得很好,其中《咏菊》得了作诗比赛第一名,《咏白海棠》入选2006年湖南卷古诗鉴赏题。黛玉写诗用了八种体裁,比如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歌行、词等等。25首,256句,1659个字。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咏白海棠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她是性灵中人——质本洁来,为灵魂歌唱。当然,她也有缺点,比如过分晦涩、疑忌、小心眼儿,纤弱,狭窄,这些是她人性中的弱点,这些缺点有客观因素,比如环境,她寄人篱下,在入选课本的进贾府一回中,我们读到她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就是她疑忌心理和性格的表现。有主观原因。作者赋予她尖刻,是叫她担负了讽刺人世的任务。“母蝗虫”(刘姥姥)嘲惜春之画才。“专挑人的不是”、“见一个打趣一个”(史湘云)嘴爱刻薄人,心里又细。用口去咒人间的一切卑劣庸俗,却不懂用心去衡量,随心撕裂了别人的脸面,也撕裂了别人和自己的关系。

正册判词之一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停机德——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

雪里埋——本是光耀头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这是对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薛宝钗的冷落处境的写照。

话说宝钗

宝钗是一种时代的代表人物

美貌,端庄,和平,多才,是男子理想受用的贤妻。更多的代表着现实生活与实际生活福利的一面。代表着正统,取得了被环境所控制喜悦的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时代最美满的女性,具有分裂宝玉感情的资格和羁绊。

宝钗是《红楼梦》所有人物中第一个生活艺术家,32回李纨、探春,宝钗三个人,受 王夫人之命,代管大观园。王夫人是她姨妈,在这种情况下,宝钗发表了两段长篇演说,说明大观园改革的必要性,特别是后面第二段,她提出什么,她让那些承包的婆子媳妇们拿出一点来,要照顾左邻右社,这样她们就不会搞破坏了,她们也就平衡了,你们也就安全了。这不就是社会稳定吗?

元妃省亲指点宝玉改“绿玉”为“绿腊”;

贾母爱热闹,她专点《西游记》之类闹戏;

史湘云要请客,她便替为设计,并从自家店里拿来了螃蟹;

金钏儿跳井而死,她安慰王夫人;

查抄大观园,虽不查她,她也乘机搬出。

从不做妨碍人的事,不说刺激人的话 ,对人事的警觉性很高。      

在婚姻上,她 把握着现实,有计划的适应社会法则,代表着当时一般家庭妇女的理智。黛玉恋爱做诗,宝钗做人。

她过分矜持 很少感情激动。

宝钗的象征物是石头,在金钏之死的问题上,表现出了冷酷无情,在柳湘莲出走的那些问题上,也表现出冷漠。

一块是有生命的石头(宝玉),一块是没有生命的石头,她住在蘅芜苑,蘅芜苑就是恨无缘。

她处处要求自己符合封建淑女的规范,很少感情冲动,有一次偶然扑两只蝴蝶,担心被人发现故意遮掩。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中,她抽到的酒签是“艳冠群芳”附注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姓薛(雪),常服用“ 冷香丸”,暗合她性格之冷。

她对现实有极执着的企图——成为宝二奶奶,“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70回《咏柳絮》

她获得了婚姻的胜利,却被活埋在时代里面。

尽管“金玉良缘”使薛宝钗获得了宝玉的婚姻,却没有得到宝玉的爱情,她仍是一个悲剧角色,镌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是引导她走向悲剧结局的恶魔。 黛玉被抛到时代外面去了,她却被活埋在时代里面。

黛玉、宝钗之比较

林黛玉,薛宝钗,谁优?谁劣?论诗学,一个是家学深厚,一个是见识广博;论个性,一个是率真执着,一个是缜密豁达;论相貌,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真是难分高下。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里最出众的两位女性,曹雪芹赋予她们许多人所不及的敏捷才思,两位都是做诗的好手,诗作堪称一流。就诗作而言,林黛玉处处显得比薛宝钗更胜一筹。

②黛玉在爱情的问题上,她比宝钗要强得多。她是主动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她惟恐失去宝玉。而宝钗恰恰相反,宝钗作为一个少女,在一个很难接触到其他男性的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她

喜欢宝玉是非常正常的。而她就像她住的蘅芜苑的大石头那样,暗示她总是在处处掩饰自己,

而这种掩饰反而起了副作用。 ——在生命意识上,在爱情观上,在人生的价值观上,宝钗不如黛玉。

③宝钗有一些冷酷无情,她不仅是对别人冷酷无情,也对自己冷酷无情,自觉自愿地把自己作为一个牺牲品,放在了祭坛上。所以在道德评判上来说,钗不如黛。

④从生活评判看,薛宝钗身上那些可以被大家接受的欣赏的东西,比如说她身体比黛玉健康,她比较善于搞好人际关系等等,就比黛玉有优势。

⑤作为艺术评判,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个少女的艺术形象,它在塑造上,难分高下,都是非常成功,非常经得起咀嚼的艺术形象。曹雪芹在黛玉和宝钗身上,都倾注了爱心,既没有把她们写成完人,也没有过于夸大她们的缺点。她们身上都有许多可爱的地方,也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果说能够把她们两人的优点相加,缺点都去掉,那么就成了完人了。

正册判词之八

画: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首判词,说的是王熙凤杰出的才能,可悲的结局。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聪明累——受聪明之连累、聪明自误。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机关——心机、阴谋权术。

性空灵——使凤姐难以瞑目的事,最有可能是指她到死都牵挂着她的女儿贾巧姐的命运

奔腾——灾祸临头时,各自急急找生路的样子。

4.意悬悬——时刻劳神,放不下心的精神状态。

贾门女霸的结局:

①获罪离家,与宝玉同淹留于狱神庙

②在大观园执帚扫雪。

③被丈夫休弃,“哭向金陵”娘家。

④回首惨痛,短命而死。

总之,凤姐的惨痛结局是自食恶果,并不是什么人世祸福难定。

王熙凤的魔力与魅力

王熙凤是一个在书里书外都备受关注的人物。

在书里头——贾母: 凤辣子。

兴儿:“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周瑞家的:“男人万不及一的”, “待下人  未免太严些个”。

贾珍:“从小儿顽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越发历练老成了。 

书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女曹操”“胭脂虎”——母老虎

王昆仑先生《红楼梦人物论》之《论凤姐》 :“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我们用三个域人体器官有关的词概括她:“机心”、“辣手”、“刚口”。

“机心” —— 机关算尽。

首先表现在聚钱敛财。 李纨说:“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克扣月钱、放债生息,不但是把下人的月钱拿来克扣,她连老太太的、太太的都敢挪用,都先扣住不发,而且即使是十两、八两,她也把它攒到一起放出去。所以李纨说“她专会分斤拨两、算计”是一点没有冤枉她。

其次是处理人际关系。在处事应对当中,凤姐常常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常常是这样的,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

“辣手”——杀伐决断。  (第13)贾珍:“大妹妹从小就有杀伐决断。” 它既包含着一种不讲情面、不避锋芒的一种凌厉之风,同时它又挟持着一种不择手段、不留后路的肃杀之气。

“协理宁国府” :她一开始就看定了宁国府的五大弊端,对症下药,加以整顿:首先是分班管事,职责分明;其次精细考查,不容混冒;第三赏罚分明,树立诚信。于是头绪清楚成效立见。

还有“毒设相思局” “尤二姐事件” “弄权铁槛寺”无不显示着她的杀伐决断。

“刚口”——口才极好。 “奶奶好刚口。奶奶要一说书,真连我们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了。”(五十四回 )口才好,连说书艺人都甘拜下风,足见王熙凤的口才不凡。冷子兴:“言谈极爽利”。 

联诗的起句“一夜北风紧”,虽浅不俗。 一出场:“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同一件事,别人说和凤姐说,效果完全不一样。

同一个主体,同是凤姐,对待不同的人,她就有不同的语言。

语言幽默、谐趣 。“王熙凤戏彩斑衣”:“一家子也是过正月半,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滴搭搭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嗳哟哟,真好热闹!”

贾母的饮食,贾母每天轮流着根据水牌来吃,都想绝了。王熙凤说:“老祖宗就是嫌人肉酸,如果不嫌人肉酸,早就把我都吃了呢。”

夫人要讨鸳鸯,贾母气得浑身乱颤,谁都怪了,不仅怪邢夫人,还怪王夫人,怪宝玉,连凤姐都怪了,空气很紧张。在这种情况底下,谁都不敢吱声,只有凤姐开口了,她说:“我倒不派老太太的不是,老太太倒寻上我了。”大家很奇怪,怎么老太太还有不是呢?她说:“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得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如果我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

对于凤姐其人,作者固然有非常深刻、犀利的批判,和洞幽烛隐地揭露,却也有一种不可遏制的赞赏,赞赏她的才能,叹息她的命运。

《红楼梦》的作者,一面无情地揭发凤姐的一切罪行,并不遗余力地刻画出她独断独行、不恤人言、不顾结果的“毅力”。但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剖析这位强者内心多少矛盾与软弱之处。她自称不信鬼神,可是贾瑞、张金哥夫妇、鲍二家的、尤二姐都是怎么死的能不能忘掉?她文化水平太低了,不懂一般闺阁中琴棋诗画的消遣,在衣食享受权利争取之外,并无精神生活可言。作为一般人,她是缺憾的;作为女人,她是悲哀的。她漂亮,但她没有温存;她出众,但她只有欲而没有爱;她了不起,但她没有女人的气息、秉性与情怀。没有哪一个男人真正爱她,她没有真正的爱情。 “一从二令三人木”,她的命运如此。当“哭向金陵事更哀”之时,她是否会向天悲泣:重新真正做一回女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