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骂安禄山叛唐是暗骂曹锡远、曹振彦父子叛明
原创
皇极梅
一
《红楼梦》第二回骂曹操、安禄山是“十大恶者”,其实都是骂曹家!
骂曹操是明骂!骂安禄山只不过是暗骂!
按《红楼梦》中第一回所言“假借汉唐年纪添缀,又有何难?”
将汉朝曹操、唐朝安禄山添缀,明显的就是骂曹家。
骂曹操是骂曹家之祖,不论曹家是否是曹操后代!因为《红楼梦》中有祭宗祠,
每一个曹姓祠堂都应帖有歌颂曹操、曹彬等曹姓名人“功德”的对联。
骂安禄山叛唐,其实是骂曹锡远、曹振彦父子叛明!
二
《红楼梦》中第二回,骂安禄山为应劫而生的“大恶者”,是怒骂!
《红楼梦》中第五回,写“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是笑骂!
《红楼梦》中第十八回,借演与安禄山相关戏曲《长生殿》中《乞巧》,伏元妃之死是咒骂!
《红楼梦》中第五十一回,借《马嵬怀古》写“安史之乱”,是暗骂!
被人遗忘的注重内证的著名红学杰刘大杰先生说《红楼梦》中有四十多处与西安相关,其实
更重要的是与“安史之乱”相关,以及与“唐朝灭亡”相关,应该都可以称作为谩骂!
《红楼梦》作者采用“信息密集轰炸”方式,说杨贵妃的死年即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
比方说“笏满床”,说的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唐朝著名将领郭子仪六十大寿时的故事,有
史可查郭子仪生于公元697年,六十岁时就是天宝十五年即756年!
比方说《马嵬怀古》就是说的杨贵妃的死年即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
贾宝玉自比“野坟堆里枯杨树”,来源于杨贵妃埋于枯杨树之下,也是说的天宝十五年公元
756年!
《红楼梦》中也有“节度使”、“东平郡王”,这恰好都是安禄山的官爵,不骂也是骂!
《红楼梦》作者为什么要骂安禄山呢?关键是为了以安禄山叛唐骂曹锡远、曹振彦父子叛明!
三
脂砚斋说《红楼梦》“表里皆喻”!安禄山、安庆绪父子叛唐是喻体密码,本体明文就是曹
锡远、曹振彦父子叛明!何以见得《红楼梦》作者一定如此隐喻呢?
《红楼梦》中作者杜撰了一本书就是《古今人物通考》,暗示破译《红楼梦》密码,至少要将
书中所提到的古今人物加以考证。
安禄山还做过平卢节度使兼领安东都护,驻地就在辽阳。据史记载:从唐天宝元年(742
年)开始,平卢节度史兼领安东都护。唐朝安东都护府所在地在平卢(辽阳)辖沈州(沈
阳),与明朝辽东都司府所在地在辽阳辖沈阳中卫是一样的。
只要找到《红楼梦》所写贾家一定就是“世居沈阳”的曹家,而且曹锡远、曹振彦父子主动
叛明投清的铁证,那么用唐朝戌边辽阳、沈阳的将领安禄山、安庆绪父子叛唐,来隐喻明朝
戌边沈阳、辽阳的将士曹锡远、曹振彦父子叛明,就是极度贴切的隐喻?!
一>、《红楼梦》中贾家的祖籍是哪里?世居在哪里?著籍在哪里?
《红楼梦》中贾家的祖籍是安徽颍州(阜阳)一带,后代世居沈阳,交代得一清二楚,关键是
要会看。
《红楼梦》中贾家的祖籍是安徽颍州(阜阳)一带。《红楼梦》第一回写了“三生石”的故
事,那么《红楼梦》的结构必须按“往生---
今生---来生”来写,按“此系身前身后事,倩
谁记去作奇传”,作者必须将贾家的往生与身
前事结合起来写,将贾家的来生与身后事结合
起来写!不论是袁郊的《甘泽谣-圆观》,还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两篇“三生”故事,
都必须交代往生今生来生。只要分析贾家的往生
与来生是何家?就可从中找到贾家即曹家的
祖籍地。一定要理解贾家的前生与来生都是王成家,贾家身前事与身后事都事刘姥姥进大观
园故事。据《红楼梦》第六回交代,要写贾家千头万绪,却从千里外“小小之家”刘姥姥进
大观园开篇。
《红楼梦》写刘姥姥必是安徽颍州一带人有多条线索。
其一按大历史来写,《红楼梦》从骨子里是“崇刘贬曹(贾)”的,学的是《三国演义》的
写法。《三国演义》中刘备与曹操初次交会就在颍州。
其二作者雪芹的笔名,必来源于苏东坡的《东坡八首》。贾元春之死必是《红楼梦》“树倒
猢狲散”的逻辑终点,元妃死日”十二月十九日“,恰好是苏轼生日,其实是作者明说自己
是清朝的苏东坡
。苏轼在颍州做过知州。 苏轼《东坡八首》: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其三《红楼梦》中写了“宁国府”,第一百一十四回写了“安国公”,也写了王熙凤的丫
鬟“丰儿”,都与曹家之祖曹良臣有关。据《明史》中《曹良臣传》:
------“
曹良臣,安丰人。颍州寇贼起事,聚集乡里筑城堡自卫。 、、、、、、洪武三
年(1370),赐封为宣宁侯,、、、、、、赠予良臣为安国公,谥号忠壮,列祀功臣庙(在南
京)。”曹家应该是跟随曹良臣在颖州聚集乡里自卫的子弟兵。丰儿是说曹家是安丰之儿,
以人名为地名在古代多的是。
其四刘姥姥所操方言必是“颍州方言”。刘姥姥所操方言 如黄子、俺、太爷、倭瓜、
毛毛虫等,以及与刘姥姥相关的姥姥、走水等方言词汇,都可在颍州方言词汇中找到。
《红楼梦》中贾家的世居是沈阳,著籍是襄平,也有多条线索。
其一是柳边。薛宝琴用十首怀古诗其实写了十个地方。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的落脚点就
是“不在梅边在柳边”。柳边可泛指沈阳、辽阳边城。《柳边纪略》是清康熙四十六年(公
元1707年)杨宾编写的一部全面叙写东北的地理学专著。作者自序称:“柳边者,插柳为边,犹
古之种榆为寨,而以之名其书者,以柳边为宁古塔境也。”沈阳、辽阳等辽东边城,都是插柳
为城。
其二是天佑。《红楼梦》中吴天佑家接待省亲即南巡有四次,与曹寅接待康熙南巡相符。贾
珍与吴天佑之名都应来源于曹家的曹珍与曹天佑。关键是曹家之所以将曹颙遗腹子取名“天
佑”,必与曹家在沈阳的世居之地,即后来的天命十年筑成的盛京城城门“天佑门”有
关。盛京城有八门,其中小南门就是“天佑门”。也必与曹家“著籍襄平”有关,清太祖在
东京辽阳也建有“天佑门”,至今还在。后来曹振彦在辽阳做官,居家或许就在“天佑
门”附近。曹寅有“树倒猢狲散”的谶言,《推背图》写唐朝灭亡,应是第九象”一树
李花都惨淡“,亡在杨行密“吴天佑四年”即公元907年丁卯年。 贾元春生于甲申年,死时四十
三岁,死于寅年卯月作卯年寅月算,无疑是死于丁卯年。唐朝亡于“吴天佑”年间,是《红
楼梦》第一回“假借汉唐年纪添缀”的具体体现。明朝也实际亡于努尔哈赤在东京、盛京
建“天佑门”的时候。作者有意将曹家的曹天佑改为吴天佑,其实是骂曹家也必亡于曹天
佑。
其三是嘉荫堂。《红楼梦》第七十一回、第七十五回都写了嘉荫堂,其实写的是乾隆四十六
年(1781年)以后在沈阳故宫所建嘉荫堂,以及四十八年乾隆东巡沈阳到过故宫嘉荫堂的
事。《红楼梦》肯定是在曹天佑 于“壬午
除夕(1762年)”死后才开始创作的。《红楼
梦》也写了很多发生在乾隆四十六年以后的事。柳絮飘舞的时候,发生了海啸,写就是乾隆
四十六年四月二十九日的“台湾海啸”。“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必来源于乾隆四十
六年才出版的《笑林广记》。《红楼梦》中第七十五回,写贾家于八月十五中秋在祭宗祠、
在嘉荫堂赏中秋,其实隐射的历史史实就是乾隆于乾隆四十八年九月到沈阳故宫秋祭祖先。
《红楼梦》前八十回不可能早于乾隆四十八年九月成书。贾家以沈阳故宫嘉荫堂为背景祭
祖,很清楚的表明曹家世居沈阳。
二>、曹锡远、曹振彦父子是主动叛明投清的。
从清廷所修谱志来看,史料具备高度可靠性。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七十四记载:“曹
锡远,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来归年份无考。”虽然曹锡远“来归”年份无考,但
曹锡远确属“来归”无疑。
在中国历朝历代,无论是汉文、满文史料,记载的“来归”都有十分确切的含义:“异地而
来归附“属”来归”。据史料记载,曹寅家”世居沈阳地方“,曹锡远又”宦沈阳“,”令
沈阳有声“,看来曹锡远“来归”与清军攻占沈阳有关。
在沈阳中卫成被清军于天命六年三月十三日攻占之前,据《满文老档》第十八册记载:
---“(天命六年三月)初四日,一汉人自沈阳城乘马来归,赐与多?阿哥豢养之”。
天命六年三月初四日,一汉人自沈阳乘马来归,即在沈阳城被清军攻占之前九天,太祖皇
帝努尔哈赤”赐与多?阿哥豢养之“,虽然记载不清,但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的”多?阿哥“,
应该是多尔衮无疑。《满文老档》记载天命六年三月初四日,”乘马来归“的汉人,很可
能就是曹锡远。
曹锡远如果不是在沈阳城被清军攻占前
,于天命六年三月初四日,自沈阳城乘马“来
归”,只有作为明朝世代戌守沈阳,掌握沈阳中卫城军备防务军机大事的曹家之人明军守城
军官曹锡远,主动叛明投清之后,才有可能受到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的亲自接见,并赐与多尔
衮阿哥豢养之。曹锡远只有在主动叛明投清之后,才能成为多尔衮身边的“包衣家奴”。很
可曹锡远主动叛明投清,为后金进攻沈阳提供了重要且关键的军事情报,不是这样,怎么会
有可能在后金的京畿要地都成盛京沈阳做官?且还令沈阳有声?曹锡远能做多尔衮身边
的“家奴”且能在京畿要地做官,曹振彦能做多尔衮的身边的“干将”,曹玺夫人能做康熙
身边的“乳母”、曹寅能做康熙身边的“侍卫”,反思这一切归根到底都应源于曹锡远
的“主动叛明投清”!
综上所述:《红楼梦》骂安禄山、安庆绪父子叛唐,是暗骂曹锡远、曹振彦父子叛明。这
个隐喻极为贴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