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2020-04-09 17:54:15)
标签:

转载

分类: 数理红学研究资料
    醇亲王府(北府)位于什刹海后海北沿。初为清初大学士明珠及其其子纳兰成德宅第。乾隆五十四年封其十一子永瑆为成亲王,并将明珠府赐永瑆。随即按王府规制改建。此府传至毓橚时,被赐予醇亲王奕譞。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区太平湖东里(今中央音乐学院)。因光绪帝生于此府,成为潜邸,故光绪继位后醇王必须迁出。为区别,醇亲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称南府,后海北沿的新王府称北府。
    醇亲王府(北府)现分为宋庆龄故居(原王府花园),国家宗教事务局(原醇亲王府),北京市第二聋人学校(原摄政王府马号)。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王府坐北朝南。分东部和西部。西部为王府花园。宋庆龄故居,由醇亲王府西花园改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宋庆龄故居,是展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的旅游景点。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为大学士明珠的府邸花园,乾隆年间为和珅别院,嘉庆年间为成亲王永瑆王府花园,后为光绪父亲醇亲王奕譞府邸花园,清末又为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王府花园,即摄政王府花园。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宋庆龄生平展   
    新中国成立前夕,王府花园已经荒芜凋敝。后周恩来总理受党和政府委托,筹建宋庆龄同志在北京的住宅,于1961年将这座王府花园整饬,并在原有建筑迤西接建了一座两层小楼,筑成了一座优雅安适的庭院。1963年至1981年,宋庆龄在此生活工作了18年,直至逝世。1981年10月中央决定把此处住所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并由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东边假山上的箑亭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太湖石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灵璧石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西山南侧,接福石。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西山上,瑰宝亭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西山脚下,岁岁平安太湖石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主楼,宋庆龄生活原状陈列。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故居的主楼,是在原王府花园东厢院落的地界改建,建于1962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外观仿古,与内部景致和谐一体。庭院当中,可见清碧的湖水将主楼和草坪紧紧环抱。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主楼西接的原王府花园西厢院落,建筑分前厅“濠梁乐趣”(照片中右侧),故居大客厅;后厅“畅襟斋”(照片中左侧),故居大餐厅;侧厅“听鹂轩”;东厅“观花室”(照片中前方)。西厢与新建主楼相连。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西府海棠。院内两株醇亲王府原栽的上百年的古树,每年四月十日前后开花。
宋庆龄曾用其果实制作海棠酱。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海棠树,畅襟斋,剑石。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灵璧石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五百年的古槐树。西面的枝干昂首向天,东面则匍匐于地,形似欲飞的凤凰。
宋庆龄为其取名为“凤凰国槐”。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凤凰国槐在主楼之南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凤凰国槐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这里既保留着王府花园的布局和风格,又融入西方别墅特点,是一处中西合璧的园林。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濠梁乐趣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建于1962年的故居主楼,几百年前建造的原王府花园西厢前厅“濠梁乐趣”。
    历史似有暗合的渊源。1912年8月孙中山到北京时,曾特地到这个王气冲天的王府会晤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末代摄政王,溥仪的父亲。51年后,1963年春天,70岁的孙夫人宋庆龄迁入这个院落。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明珠之子清代第一词人纳兰容若曾在此吟诗填词,园中现留有其亲自种植的两棵古树。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南楼,楼北是南湖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超手回廊衔接南楼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王府花园西厢东厅“观花室”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有记载,在1925年正月的一个漫天飞雪、人鸟寂静的上午,孙中山突然造访醇王府孙中山对被人斥为窝囊废、书呆子的庸碌王爷夸赞表扬了一番。他认为载沣在辛亥革命中辞去摄政王,是爱国的,有政治远见的行为;载沣能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摆在前头,而把家族利益放在一边,是难能可贵的。他又表示,深知载沣从戊戌政变中就看透了袁世凯,本来要决心除掉袁贼,只是因局势演变复杂,掣肘限制太多,力难从心。并且孙中山对载沣在“逊位”后态度冷静,不问政治,不参加复辟活动,予以充分肯定。宾主尽欢,孙中山先生还送给载沣一张亲笔题字的照片。在分手之时,两人本约好下一次载沣回访孙中山。但不幸的是,一个多月以后,传来了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消息,全府上下陷入了悲痛之中。载沣将那张珍贵的合影照片供在书房里,围上素色白花,焚香蒸秉烛,虔诚地祷念早逝的一代伟人……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园内湖水称南湖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南湖水引自什刹海。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超手回廊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醇亲王府(摄政王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现挂牌国家宗教事务局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
    醇亲王府东部是王府本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体建筑,自南而北,街门5间。进入外院后有二门,此门才是王府正门,面阔5间。此后为正殿银安殿,面阔五间,东路建筑主要是家祠和佛堂及一些从属建筑。东墙外院落为王府马号。西路有两组院落并列,是醇王府的活动中心。主要建筑为宝翰堂,即大书房。其后的院落,正厅名九思堂,是太纪居处,再后名思谦堂,是王妃住所。另有儿辈读书的小书房任真堂及其它从属建筑。醇亲王府(北府)是北京市保存最完好的王府之一。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醇亲王府,前身是清初大学士明珠的宅第,作为王府建制,建成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光绪十四年(1888年)进行大规模修缮。这里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出生地。溥仪即位后,其父载沣被封为监国摄政王,因而又称摄政王府。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英姿勃发的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摄政王末代皇帝溥仪生父,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为醇贤亲王奕譞之第五子,光绪的弟弟。光绪十六年(1890)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因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他于18岁这年(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军机大臣。1908年11月14日和15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在20小时内先后死去,溥仪即位称帝,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1911),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只是这位开明的摄政王回光返照式的努力已经无法挽救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没有主张对革命进行武力反抗,选择了皇帝“逊位”,和平地交出政权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1912年9月,孙中山曾访载沣,慰勉他和平交权之举。
    清帝逊位后,末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生活很低调。他从不参与复辟活动,只求维持对皇室的优待条件和保持现状不蔓不枝足矣。对溥仪潜往东北,建立伪满洲国,载沣持反对态度,坚决不去东北。载沣在王府贻养天年。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年2月3日,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安详地病逝于北京醇王府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醇亲王府由建筑区和花园区两部分组成。建筑区位于东侧,有正门、正殿、后寝、后罩楼以及两侧的配殿、配楼;西侧为王府花园(现宋庆龄故居),回廊曲折,亭、台、阁、榭点缀其间。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摄政王府马号,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地址:西城区后海北沿43号,位于王府的东侧。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摄政王府马号,坐北朝南,有东西二个院落。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东院有北房、南房和西房。西院有北房、南房、西房。院内仍保存有石马槽。原挂牌北京第二聋哑学校。牌子已无,不知此处是否另做他用。

[转载]宋庆龄故居——原醇亲王府北府花园
摄政王府马号
    醇亲王府一共有两代醇亲王。第一代醇亲王奕缳,他是清朝道光皇帝的第七子,于咸丰十一年九月被封为醇亲王,醇亲王府由此而来。第二代醇亲王载沣,是第一代醇亲王的儿子,光绪皇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宣统朝任摄政王。醇亲王府在清末有显赫的地位。一手遮天的慈禧太后对醇亲王府也礼让三分,将自己的亲妹妹许配给第一代醇亲王奕缳。清末最后的两个皇帝都出自醇亲王府,可见醇亲王府在清末的重要地位。

    北京的三座潜龙邸:

   在中国古代,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按照清朝规定,皇帝从王府内继承帝位,登基前居住的王府要上升为宫殿或者索性闲置,而不能再由家人居住,称为潜龙邸。北京共有三座潜龙邸,分别是位于安定门内的雍和宫——雍正皇帝登基前居住的雍亲王府,也是乾隆皇帝出生地;位于新文化街西口鲍家街的醇亲王南府——光绪皇帝载湉的出生地,也是他弟弟,后来的清末摄政王,末代皇帝溥仪生父,爱新觉罗·载沣的出生地;位于后海北岸的醇亲王北府——宣统皇帝溥仪的出生地

 醇亲王府龙脉旺盛,曾两度潜龙、一朝摄政、三修府邸。称醇亲王府的建筑先后有三座,因前后两代醇亲王各有一个儿子被选中成为历史上的光绪、宣统皇帝,而作为皇帝的出生地,潜龙邸是连皇帝生父都不能居住的,但选址中南海内的溥仪父亲的新府尚未建成,清朝就覆亡了。

 

     本集照片摄于2013年9月20日,介绍文字汇编自网络。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