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清代初期,在江苏太仓诞生了一个在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画派——“娄东画派”。这个画派以“四王”(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为核心,不仅在江苏地区流行得非常广泛,甚至影响到全国,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晚期,其影响力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当时,山东历城出现了一位
“山水几夺娄东、虞山之席”的知名画家——朱文震。他不仅善画山水,而且擅画没骨花卉,书法擅长“六书八分”,尤擅篆刻,作诗也颇有名气,堪称“诗书画印”全才。
朱文震是活跃在清代乾、嘉画坛上的知名人物,字青雷,号去羡,又号平陵外史、玄羡道人。生卒年不详。民国《续修历城县志》载其为“济南历城人……少孤贫,肆力翰墨”。其对书法篆刻的喜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独游曲阜时,遍观孔庙秦、汉碑刻,连续数月布毯坐卧于碑刻间。后临摹太学《石鼓》。又到京师,饱览古人书画,眼界遂宽,并从师于书画名家“紫琼岩主人”爱新觉罗·允禧,故自号“紫琼弟子”。爱新觉罗·允禧是康熙帝第二十一子,封慎郡王,谥靖(据红学家们考证,《红楼梦》中“北静王”的原型,即慎郡王允禧),字谦斋,号紫琼,亦作紫璚,号紫琼道人,又号垢庵,自署春浮居士。善书、画。礼贤下士,易祖栻。朱文震客邸间最久,曾在在《画中十哲歌》里赞扬允禧“紫琼三绝名素彰,天机敏妙腕力强”。
五年前,朱文震的一幅《盘山写景图》在天津现身,这幅水墨山水轴,佐证了朱文震与允禧师生兼知友的密切关系。允禧酷爱京东盘山的山山水水,几次登临游览,诗画咏记。曾为盘山“静寄山庄”写生《盘山十六景图》(乾隆为图题诗)。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允禧已故去两年之久,朱文震作《盘山写景图》,描绘的就是允禧所极钟爱的京东盘山,并在画幅右上空白处,缓笔行书记下一百余字的长题,记述昔日慎郡王在盘山的遗迹及所作诗句,并感叹
“……他年有葺盘囗者,或可以共采乎!”从中可以看出朱文震对慎郡王的情谊之深厚及补写此图的良苦用心。
清初,为巩固统治地位,康熙帝非常重视团结汉族的文化精英,朱文震曾以太学生充方略馆誊录。初任广西西隆州同知,有政声。后开四库全书馆。在慎郡王的推荐下,朱文震曾一度授詹事府主簿,充篆隶校对官。康熙对汉族的文化和艺术很有兴趣,自己也有很高的艺术修养,皇族成员很多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除上文所述慎郡王外,质庄亲王永瑢、成亲王永瑆等也名重一时。朱文震与他们也多有交流来往。
永瑢(1743-1790),高宗乾隆第六子,封质庄亲王,号九思主人。工诗、能书、善画。著《九思堂诗钞》。乾隆三十八年曾与朱文震、王宸等合作《异苔同岑图》。九思堂收藏朱文震治印多方,故宫博物院现藏其中一方“松下清斋摘露葵”石章。
成亲王,名爱新觉罗.永瑆(1752——1823)清高宗乾隆第十一子,封成亲王。号少厂,一号镜泉,因皇太后赐陆机《平复帖》,故又号诒晋斋主。工书,亦能写生,间作山水。嘉庆九年圣谕敕刻成亲王书《诒晋斋法书》。民国《续修历城县志》载“诒晋斋印章多出其(朱文震)手”。
朱文震与当时的名人高士也多有来往唱和,留下了许多佳作佳话。
《随园诗话》的作者袁枚,为“乾隆三大家”之一。朱文震“尝宿随园,为袁简斋枚镌小印二十余方。”(民国《续修历城县志》)人惊其神速,文震笑曰:“以铁画石,何所不赡?凡迟迟云者,皆故作身份耳。”
从中可见其篆刻技艺之精湛,为人之豁达率真。
朱文震因痴迷于篆刻艺术,喜搜集石印。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关于他的逸闻轶事八则,最有趣的是与高凤翰(号西园)乞索古印一则:“朱尝得汉‘
卓文君’一印,恰巧高西园亦藏‘司马相如’玉印,篆法精妙,不轻示人。青雷欲以‘文君’配为一对,心切如饥,密托卢雅雨致意;一日索观,西园离席半跪正色道:‘高凤翰一生结客,所有皆与朋友共,其不可共者,惟二物;此印及山妻耳。’客为之哄堂,青雷乃止。”
关于朱文震“肆力于六书八分”,史无详载,但其与扬州八怪过从甚密从另一则故事可得见一斑。这个故事民国续修《历城县志》记述得较为简单,却极生动有趣:“郑板桥燮在扬州,与程绵庄等画兰八叶为‘八友会’,误作九,曰‘有后来者耶?’文震适至,作《九畹兰》,记之以诗。”
而在郑板桥的《九畹兰花》图的长题中记述颇详:“乾隆二十一年二月三日,予作一桌会,八人同席,各携百钱,以为永日欢。座中三老人,五少年。白门程绵庄、七闽黄瘿瘿,与燮为三老人;徒李御萝邨,王文治梦楼,燕京于文浚石缚,全椒七兆燕棕亭,杭州张宾鹤仲谋,为五少年;午后济南朱文震青雷又至,遂为九人会。因画九畹兰花以纪其盛。诗曰:‘天上文星与酒星,一时欢聚竹西亭;何劳芍药夸金带,自是千秋九畹青。’座上以绵庄为最长,故奉上程先生携去。”从这则题款中,不仅可以看到郑板桥对朱文震参加聚会的兴奋和重视,更表明了他们之间的相知与友谊。
续修《历城县志》称“文震故工诗,其《红桥晚步》尤脍炙人口云。”其诗曰“西风开遍野棠花,垂柳丝丝数点鸦。多少画船归欲尽,夕阳偏恋玉钩斜。”读来琅琅上口,画意诗情,几近天然。
朱文震著述颇丰,计有《雪堂诗稿》《广印人传》《骨董琐记》《墨林今话》《画传编韵》等,至今多已难觅芳踪。幸其书法绘画作品传世较多,据笔者所知,山东省博物馆现藏有朱文震传世作品乾隆五十一年(1786)作《秋山行吟图》轴,济南市博物馆藏有朱文震的诗文、书法、绘画和砚石多件,各具特色,有兴趣者可亲往一睹。
附朱文震作品(均来自网络)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松下清斋摘露葵”石章,清,朱文震篆刻,通高3.1cm,印面边长3.3cm。
印青田石质,方形,素面侧款。印文篆体,朱文。边款隶书体阴刻“朱文震敬篆”。
此石章印文摘自唐代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句。“清斋”即“素食”,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名“露葵”,即冬葵。战国辞人宋玉亦有“烹露葵之羹”之句,王维晚年长斋,故用此典。此石章印文工整匀称,舒展有致,挺拔中有下垂感。此印是朱文震为永瑢所治九思堂众多藏印中的一方。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05.5×19.5厘米
钤印:朱文震印、青雷
题签:韩慎先题“朱青雷为袁简斋书联。夏山楼藏。”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朱文震铭“黄云紫电”砚,亦名“云砚”。
端石。纵16厘米,横13.4厘米,高29厘米,重1090克。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 [转载]历城清代书画篆刻名家——朱文震](//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丙子(1816年)作《盘山写景图》 山水 立轴
材质、形制:水墨纸本
尺寸:58×42cm
钤印:臣震
题识:丙子后重阳日济南布衣朱文震并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