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易家世小考
(2019-02-13 02:41:30)
标签:
《红楼梦》数理研究 |
分类: 数理红学研究资料 |
黄易家世小考
作者:杨国栋
黄易是清代乾嘉时期(1736—1820年)金石书画家、篆刻家,西泠八家
之一,他在书法、篆刻、金石碑版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
系统地梳理黄易的家世对于全面深入地考察黄易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形成过
程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对其艺术和学术成就等有更准确的评价。
黄易字大易,又字小松,号秋盦、秋影盦、散花滩人、莲宗弟子,亦称黄九。自命其室曰小蓬莱阁。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十九日,卒于嘉庆七年(1802年)二月二十三日。另,黄树谷《楷瘿斋遗稿》附:黄易嘉庆八年卒于官,梁廷灿《历代名人生卒年表》、吴海林
清代嘉庆年间抄本《楷瘿斋遗稿》中附有黄易之母梁瑛为黄易之父黄树谷所作《皇清处士私谥端孝先生先夫人楷瘿黄公行述》[1](图一),其中对黄氏的家世传承记载较为清晰。现据潘庭筠《山东兖州府运河同知钱塘黄君墓志铭》[2](图二)、钱大昕《赠奉政大夫黄松石先生墓志铭》[3]、翁方纲《黄秋盦传》[4]以及黄易的书信、诗文等有关材料相互参照,将其家世的有关信息进行综合的梳理。
先夫子讳树谷字松石号楷瘿别署黄山,先世由江夏迁杭,至七世祖鹤洲公讳裳,以文行重于乡。生子寓林公讳汝亨,举前明万历戊戌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参议,事具前史不备书。子东生公讳茂梧早殁,配顾太夫人讳若璞,以节母教子澹菴公讳燦早成令名,国朝省志以下皆载入贤母列传。是时文献传家,风雅一门。再传而至公衡公讳佑铨,是为先夫子之王父,公最钟爱先夫子,时先舅景林公讳兆泰,常远客。先夫子幼具至性,有远度,公衡公命以名曰树谷。[5]
据此可知,黄易原籍在江夏(今湖北武汉),其远祖在明万历年以前迁至浙江钱塘县(今浙江杭州)。家住钱塘湖墅,原在钱塘县的北门(武林门)外,今在杭州武林广场附近。据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记载:出武林门至北关皆称湖墅。经宋、元、明代的发展,到清代时已有“十里湖墅”之称。一说世居在钱塘马塍,姜夔“每听秋声忆故乡”之地。[6]东西马塍在溜水桥北,以河分界。并河而东,抵北关外,为东马塍。河之西,上泥桥、下泥桥至西隐桥为西马塍。
黄易出身于书香门第,也是贤孝世家,可谓:“文献传家,风雅一门”。自其八世祖黄裳(鹤洲)开始皆以文行重于乡里。其七世祖黄汝亨(寓林),学者称贞父先生,举明万历戊戌年(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参议,一说布政司参议,[7]名重儒林。著有《古奏议》、《廉吏传》、《寓庸子游记》、《寓林集》。六世祖茂梧(东生),邑贡生。六世祖母顾若璞(和知),是上林丞顾友白之女,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二十八岁守寡,抚育二子四孙成人,“省志以下皆列入贤母列传”。
黄易所出身的家族是一个船只设计和精于河防的世家,自其七世祖黄汝亨以至其父树谷皆精于造船与河防之事,所造船只皆见于志。他在《自度航》边跋(图三)中载:
先少参寓林公造湖舫,董文敏公题曰:‘浮梅槛’。东升公亦造船,名破浪。樊榭山人《湖船録》载其事。船今无,家藏‘破浪船子’一印尤存,仲文所刻也。筱饮解元营自度航,《明湖韵事》他年续録必传,余是印亦不朽矣。黄易。[9]
黄易的六世祖母顾若璞为儿子制造了一艘“读书船”泊于西湖中间,以便使儿子专心致志的读书,并有诗《秋日为两儿修读书船泊断桥作》记其事。
黄易后来就职于河东运河道,为官山东做到运河道同知,亦是承袭家学。潘庭筠《黄易墓志铭》载:“松石公尝著《河防私议》,君取其法,悉心讲求。”
黄易的父亲黄树谷字松石,号楷瘿斋,别署黄山,佛国山人,私谥端孝先生。生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十一月十九日,卒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九月二十七日,享年五十一,赠奉政大夫。[10]黄树谷与张照、金农、黄慎交好,张照故后,其零落遗稿多为树谷搜集编次。[11]他还博通经籍,善书画,尤以篆隶为精,张照“推为第一手”,[12]书法受张照影响较大,“张书间出其手,人莫能辨”。曾寓扬州商人吴轶容的庄园中,以书画为生。[13]据《扬州杂记》记载其“以比租墨税岁获千金,少亦数百金”。树谷以儒士自居,志在继承寓林先生及祖上学业,曾自作诗言其志:
寓林六代孙,惟余为嫡长。束发从远游,矢志在高尚。燕赵余悲歌,老成共酬唱。晚生百年后,孤怀千载上。但闻先泽存,梦寐亦神往。[14]
在寓林一百二十年后搜罗黄氏遗书,片言只字必“质衣买归”,并将祖上“寓林讲堂”废圯之地兴“广仁义学”,供同里好书之士读书之用。黄树谷早岁即负诗名,著《格物考》、《百衲琴清华》、《河防私议》、《楷瘿斋集》,浙江省图书馆藏有嘉庆抄本《楷瘿斋遗稿》。黄树谷以孝义名闻乡里,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雍正丙午(1726年)其父兆泰公客死于保定,次年二月树谷即跣足冒雨千里负骸归里,一时传为佳话,钱塘诸志皆有记载。钱大昕《黄松石墓志铭》这样记曰:
父殁于保定旅邸,先生自里门衰絰泝江渡河,至枣林,遇大水泛溢行旅断绝,跣足行泥淖中,沙石所触,血常濡踝。至河间,觅舟不可得。附蟹舟行,遭大风几覆溺者再,始达保定,访瘗棺所在,水啮露前,和起之,已朽。乃号泣,函骨以归。冒雨买三尺竹自扶,跣行七昼夜抵德州,始得附舟南返。绘涉水负骸图以志痛。[15]
黄树谷的第一个妻子名陈蕙,字若兰,其身世不太明确,只知道其父是国学生,可能在本府做过武职的小官。陈氏卒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四月二日,年仅十八,无子女。[16]
黄易的母亲梁瑛,生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卒于乾隆六十年(1795)闰二月五日,享年八十九,亦有孝名,“事两世姑能得其欢。”死后诰封太宜人。她是黄树谷的继妻,在雍正丙午(1726年)归黄家(或在前一年)。梁瑛是著名的女诗人,曾经集唐代诗人咏梅诗句名《字字香》,不留集句痕迹。其父梁师燧(孙若),是儒生梁栋(崧生)的儿子。也很有诗名。
黄小松兄弟四人,排行老三。长兄黄庭,字梦珠号宝田,国学生,生卒年不详。曾在楚北一带为人作幕僚,由于受连累被贬,戍轮台,客死于塞外。[17]他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小名阿初,乾隆十七年(1752年)夭折;另一个名元鼎(渭符)。黄庭也很有诗名,著《蔗余集》《录萍集》。朱文藻曾曰:“宝田先生居武林门外散花滩,余慕先生诗名三十年于兹矣。”[18]次兄黄经,号葵田,未满十八岁早亡,卒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九月
黄易一生共娶妻两房。元配陈氏,封宜人,身世不详,当无子女。侧室项氏,身世也不详,生二男二女,以子贵封孺人。黄易的长子名元长,曾在南河为主簿,娶钱塘名儒潘庭筠之女为妻。潘庭筠字兰公、兰垞,号德园,乾隆戊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进士,官至陕西道御史,善画并著有《稼书堂集》。次子元礼,儒生,娶福山县典史王元浩之女。长女黄润(芳六),嫁给了济宁李氏之子,兵部职方司郎中李大峻(此山),亦有贤孝名。黄易曾跋《岱麓访碑图册》(图四)曰:
嘉庆二年(1797)正月七日,余携女夫李此山游岱。自邹鲁达泰郡,淑气虽舒,盘道尤雪不及登山。遂至历下,与江秬香遍览诸胜。二月至泰山登绝顶,遍拓碑刻夙愿始偿。遇圣地自留粉本,成图二十有四,并记所得金石以志古缘。七月二十七日钱塘黄易。
据潘庭筠《黄易墓志铭》记载:“女二,长适济宁兵部职方司郎中李大峻。次幼未字。”既然黄易去世时幼女未嫁,那么他游岱麓时所携一定是长婿,也就是说其婿李大峻便是李此山。又《秋盦遗稿》前有黄易之女黄润嘉庆七年题识,款署:“归陇西女黄润芳六氏百拜识。”既然黄易刚死时黄润已嫁,亦可知其必为长女。黄润自署归陇西女并非其嫁到陇西,实指嫁给李姓,因为陇西是李姓的发源地。李汝谦《秋盦遗稿》跋:
(黄易)乾嘉间官运河同知驻济宁,与先太高祖朝议公善因以联姻者也。[20]
根据李汝谦的记述,黄润生男六人皆有功名。黄易还有孙男一人名珍,未知何子所出,待考。
[1]
[2][7]潘庭筠撰文、魏成宪书丹《山东兖州府运河同知黄易墓志铭》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魏谦升跋黄易《山水六开册》全文抄录。(《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卷11),文物出版社2000年。
[3]
[4][6]翁方纲:《黄秋盦传》、《复初斋文集》卷十三,《续修四库全书》1455册47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9]
[13]李斗撰,汪北平、涂雨公点校《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1960年4月。
[14]黄树谷:《寓林讲堂检先世遗墨敬题四首•之二》、汪观选《揩瘿斋遗稿》嘉庆十一年戴光曾抄本,现藏浙江省图书馆。
[17][18]黄庭自题《录萍集略》、阮元:《两浙輶轩录》卷三十二,《续修四库全书》1683册109页。
[19]
[20]李汝谦:《秋盦遗稿》跋、续修四库全书1466册,2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