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钟书:《红楼梦》中“还泪”之说有渊源

(2019-01-22 05:23:02)
标签:

《红楼梦》数理研究

分类: 数理红学研究资料
钱钟书:《红楼梦》中“还泪”之说有渊源

王人恩 《文学评论》 2007年第2期 
  
  
   
  《红楼梦》开篇即用“假语村言”讲了一个“深有趣味”的“欠泪”、“还泪”的故事。癞僧向跛道讲道: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这个故事虽然“说来好笑”,但“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的确“深有趣味”。曹雪芹惯用“假语村言”、“狡狯笔法”,是否绛珠仙草(黛玉)和神瑛侍者(宝玉)的“欠泪”、“还泪”的故事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呢? 
  钱先生在论王僧孺《与何炯书》时旁征博引地分析了各式各样的哭泣流泪的不同方式和不同目的,如“哀泪”、“谄泪”、“相似泪”、“售奸泪”、“市爱泪”等,其中特别对林黛玉的“偿泪债”作了论证: 
  卖哭之用,不输“卖笑”,而行泪贿赠泪仪之事,或且多于汤卿谋之“储泪”、林黛玉之“偿泪债”也。孟郊《悼幼子》:“负我十年恩,欠你千行泪”,又柳永《忆帝京》:“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词章中言涕泪有逋债,如《红楼梦》第一回、第五回等所谓“还泪”、“欠泪的”,似始见此。这里所引的几行文字包括了丰富的内涵:一、点明“欠泪”之说在中唐时期已为文人所习用,举出孟郊老年丧子而悲痛不已,写诗抒写夫子哀伤之情,言幼子之天辜负了老父的十年养育之恩,致使自己欠下悲思的千行老泪。当然,中唐诗人白居易《伤唐衢二首》其一有哭悼诗友的诗句:“终去坟前哭,还君一掬泪”,同样有“还泪”之说,但白居易只不过是打算“终去”而现在还无法去唐衢坟前“还君一掬泪”。既言“还泪”,“欠泪”不言自明,此“即孔疏所谓‘互文相足”,故钱先生不引《伤唐衢》诗。孟郊、白居易所言“还泪”都不过是“欠”亲人、友人的男儿之泪,而非男女相恋的情泪。而钱先生所举柳永《忆帝京》词句正是两情间的情泪。苏东坡《雨中花慢》同样如此:“算应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二、通过追根溯源,钱先生点明《红楼梦》所写“欠泪”、“还泪”的故事渊源有自,它“深有趣味”,然而决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视之为“胡言”。这也正好揭明了曹雪芹的学识渊博。三、钱先生把第一回的“还泪”、“欠泪的”故事与第五回的十二支曲中的《枉凝眉》和《收尾·飞鸟各投林》相提并论,颇具宏观眼光。因为《枉凝眉》可谓是十二支曲中的主题曲,它以优美绝伦的语言高度概括出了宝、黛的爱情悲剧,尤其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诸句,写出了林黛玉泪尽而逝的悲剧命运,与第一回的“欠泪”、“还泪”故事十分合榫;而《收尾·飞鸟各投林》所说“欠泪的,泪已尽”正是对“还泪”、“欠泪的”美妙故事的总结。四、钱先生的指点告诉读者,“欠泪”、“还泪”之说虽早见于唐宋人的词章之中,成为熟典惯语,然而将其编织成一个美妙动人、与作品主题水乳交融又不可或缺的神话故事,乃在《红楼梦》中首次出现。由此即可懂得曹雪芹的确是旷世奇才,而《红楼梦》的确是“今古未有之奇文”(脂批)。借用甲戌本脂批云“知眼泪还债者大都作者一人耳。余亦知此意,但不能说得出”,而在钱钟书先生这里都是不言而言,不辩自明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