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质量分析

分类: 社思组 |
工作单位:温州市第二十五中学
活动主题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质量分析 |
||||||||||||||||||||||
活动时间 |
11月19日 |
活动地点 |
四楼办公室 |
||||||||||||||||||||
负责人 |
林显华 |
||||||||||||||||||||||
活动内容 及 进 |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质量分析 林显华 一、试卷分析
试卷卷面分析: 试卷题型与中考要求一致。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试卷重点突出,题目语言简洁直白,没有语言障碍,一目了然。试卷以课本为基本的命题素材,立足课本,落实双基,文字材料阅读理解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方面: 从学情中反映学生们整体上历史知识面狭窄,所以每节课根据学情精心备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但因时间关系,往往有些环节课堂有进行不完的情况,特别是自主建网,这一环节需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结综合能力,由于学生这方面能力有限,课堂进行难度很大。 三、学情方面: 优点:多数学生基本适应历史这门新学科的学习,课堂上能够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多数学生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课时特训和作业本练习。 不足:本次试题内容整体难度不大,多数考查内容在考前的复习范畴之内,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掌握得很不好。主要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太差。其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也是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四、从试卷看出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本知识薄弱。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 2、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至出现不应该有的错误。 3、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述能力不强。在材料解析题中表现尤为突出。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背景资料的了解程度、阅读史料的基本能力、材料知识与课本内容的有机结合等。 典型错题情况分析例如: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12题答题情况 1.平均得分:6.26,满分10分 2.评分标准: 第(1)小题中写出“好朋友互相帮忙和关心、好朋友相互陪伴见证成长”两个角度给4分,如果只写出一个角度得2分;第(2)小题要写出“没有正确对待友谊和竞争的关系”,意思相近也可给分,意思相反不得分;第(3)小题写出“用心去关心对方;尊重对方;寻找正确方式解决冲突;宽容朋友给自己造成的伤害”四点中的两点即可,意思相近也可以给分。 3.答题情况: 第(1)小题问题不大,大部分学生能够回答完整,第(2)(3)小题大部分学生没有根据知识点去写,只是照抄材料,或者用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非常的不完整且随意,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今后在教学中要落实知识点的识记背诵,还要规范学生答题规范,尽可能用长句、书面语、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13题答题情况 1.平均得分:5.29,满分8分 2.评分标准: 第(1)小题中写出郝静在网友中不可取的地方,并写出对应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第(2)小题要写出“要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等四点中的两点即可,意思相近也可以给分。 3.答题情况: 第(1)小题存在问题是学生写出了问题却没写出对应的影响,说明学生审题不清。第(2)小题大部分学生没有根据知识点去写,只是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写出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非常的不完整且随意,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今后在教学中要落实知识点的识记背诵,还要规范学生答题规范,尽可能用长句、书面语。 (3)有的学生看不懂材料和问题,无从下手 五、今后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生学习基本功的训练:错别字和不规范书法:学生回答问题中大量存在错误字和看不清文字,最基本的字都保证不了。正确的记忆导向和历史学科常识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用学科常识准确的回答问题。准确表述的训练,它涉及到学科间的渗透,是老师在平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中,必须注重的问题。 2、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必须要切合学生状况等实际,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材观,确实做到因材施教,立足基础,发展能力,尤其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目标的把握等方面,一定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基本能力的培养,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六、采取的补救措施: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常考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重点排查、抓好落实工作 2、抓纪律,纪律不好,会影响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期中考试后,我会加强纪律监管力度,向课堂要质量。 3、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7、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门课程。学生普遍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高,成为影响历史成绩的一大因素。 六、建议: 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无论什么类型的考试测评,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 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包括文字和图表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并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注意发挥社会、道法学科的教育功能。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社会、道法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乐园。 4、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交给学生开启历史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