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组教研计划2019学年第二学期
(2020-03-06 16:11:44)分类: 心理教研 |
校本研训项目方案:心理学科在四力驱动下的高质量教学建设研修 |
一、研训指导思想 |
本学期心理教研组工作仍以区教师发展中心和学校教科室、教务处的整体工作为依据,维护师生心理健康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推进学校“品质教育·学在龙湾”品牌建设。助力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学校课程整合实施,积极培育学校精品拓展课程。“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目标要求。心理组教师要重新认识自我,唤醒“内生长力”,借助团队的力量,在成事中成人推进学校心理辅导建设,深化学习心理辅导课程,整体提升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
二、教研组成员分析: |
我校心理教研组是一支乐于沟通、互助、团结的队伍。现任教师一共有13位,其中一位请产假。团队里有教学较成熟的教师,如陈晓飞校长、王婵娟老师、占西西老师、宋露微老师等都是大咖。也有刚刚加入心理组,但有想法有热情的年轻教师,团队中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
二、研训目标和研训重点: |
研训目标: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引导组内教师共同研磨,以具体课例为载体,进一步落实备课、上课评价等新常规。让教师了解心理课流程,抓住心理课重难点,促进教学发展. (二)探索多渠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1、团体辅导。 利用每班的综合实践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3、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心理健康课实效,心理健康老师应重视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学会放松、与人谈心、学写日记等。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工作 积极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专题师资培训、活动课观摩、案例论文评选、经验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积极参加区里组织的教学评比活动,培育教学成果。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论文、“新常规·新设计”、精品课程等教学评比活动。通过主题评比,引领教研组开展有主题的教学研究。
|
三、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 |
主要内容: 1、教师方面 (1)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案例、理论的培训学习工作,做好教师对个性差异学生的调查辅导帮教工作。每学期开展4次以上教研组活动,包括上课、个案研讨等,并且做好活动记录。班主任老师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班级心理辅导课,并且有备课记录和课后反思。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举办的相关论文比赛,平时多注重资料的积累,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测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2)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在各学科中有机渗透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班主任要利用好班会时间开展心理辅导课,针对低年级研究主题“怎样和同学友好相处”(心中有他人);中年级“怎样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心中有集体);高年级“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信念教育、心中有祖国)和“青春健康教育”进行有针对性活动。并在平时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个别辅导。 (3)开展好持证(C证)教师为学生进行的心理咨询活动,做好个体咨询值班工作,做好个体咨询记录与案例分析,积累个案材料。 2、学生方面 (1)利用校广播和板报,向学生介绍人际交往、心理调适和情绪处理的小技巧,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2)通过心理健康课,向全校学生普及心理小知识,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3)开展“悄悄话信箱”,学生心理咨询继续服务。中午针对学生个体困惑或心理问题,实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解决学生心理障碍,形成和谐人格。安排值班教师实行坐诊制度,安排好个体咨询的时间和要求。 (4)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形成咨询资料归档和保密制度,为心理辅导活动提供依据。每次个体或团体辅导,老师都必须在咨询结束后,整理好相关资料,形成规范材料,及时入档。 3、家长方面 (1)班主任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帮助学生家长掌握正确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中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及时的保护和干预。 (2)继续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对个别家庭进行心理咨询,及时发现和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基本形式: 1.持有C证的心理教师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2、在学校里开展“悄悄话信箱”服务,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 3.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团队力量,多交流,进行案例的分析、实践的反思,资源共享。 4、参加区级教研活动,提升自我。 |
四、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 |
(一)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明确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与课外活动、教学评价、培优补差的要求与管理,使心理教学工作做到严而有序,有章可循。 3. 结合课改实践,组织说课活动,要求每位心理老师在活动中作有准备的发言。 (二)深入课堂研究,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质量提高不是简单的时间堆砌,而是教学双方智慧的结晶。本学期教研组将深入课堂进行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 1.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2.继续组织好“心理教研活动”。本学期,将开展专题定向研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结合学习体会,进行课堂教学的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三)注重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成长 健全论文(课例)、课题研究制度,引导教师 瞄准教科研中的亮点、热点、难点,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认真进行论文撰写、课例撰写以及课题方案设计,在校内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自身诊断力、选择力、行动力、评价力,
预期效果:通过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全校心理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从不太敢上课到能上好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