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听课评课 |
《难忘的“第一次”》作后讲评课评课稿
沙城三小
今天有幸聆听了蒋央丽老师的一节作后讲评课,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有关习作讲评课的做法。整堂课组织有序,内容丰富充实,效果理想,足以看出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一点学习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篇文章,三分写,七分改。”学生的习作初稿,就象一块粗糙的玉石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必须经过反复地精心修改,才能成为一篇上乘之作。
佳作导航,抛砖引玉
课伊始,蒋老师请几位写得较好的同学来读自己的开头,佳作赏析,这个方法既肯定了习作优秀的学生,又带动了需要努力的学生。学生读完后,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好在哪里?六年级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欣赏能力,各抒己见。通过品读,赞美,全班学生能感受其文章开头的美好、乐趣……,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师出示一些问题开头,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自由发言,边修改边让学生简要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把主要问题梳理出来。从而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生动、真实感人。
方法指导,自主修改
在前面这些环节的引导和层层铺垫后,蒋老师趁热打铁,设计了作业单。学生自行对照各项指标对作文进行修改,在评改的过程中,不仅巩固和强化了写作知识的迁移,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以后的思考会更深入,也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欣赏、品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修改作文及自己写作的能力。
三、多样评价,鼓舞信心
六年级的学生虽有一定的习作基础,但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的写作缺乏信心。蒋老师采用鼓励学生信心的方法。首先教师本身的语言就很有激励性。如蒋老师夸学生有一双慧眼,是了起的不起的啄木鸟医生,这些语言能激励到学生。其次,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师生评价等展现优秀习作的小作者习作中的精彩片断,这些环节的设计让每个孩子都受到激励,并且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会对写作更有信心。在修改作文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切磋,各抒己见,既独立又合作的学习思考,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品评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由于作品的不断被认同,会对其写作形成良性的刺激,从而激发起更浓厚的写作兴趣;而对于作文水平差及日常懒于动笔的同学,则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和鞭策,促使其产生向好意识、竞争意识。这样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体感觉,这节课上的很实,扶放得当,交给了学生修改习作的“金钥匙”。很值得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