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7日数学组:《圆的认识》课例研讨

分类: 其他教研活动 |
沙城三小研训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
2015.11.17 |
地 |
六(1)班 |
授课老师/主持人 |
邱珠弟 |
|
学 |
数学 |
参加对象 |
数学组 |
记录人 |
张艳燕 |
|
研训课题 /主题 |
课例研讨:六上《圆的认识》 |
|||||
活动过程记录 |
||||||
一、与会老师签到 二、邱珠弟老师执教,各老师观课并记录观察量表。 三、执教者课后简单说课。 四、评课意见。
王凤英: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所以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我们知道,学生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是零起点,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是“零起点”, 张艳燕:圆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概念教学我们很多老师仍然采用以前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老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少,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认识概念的少。邱老师这节课改变了我们传统模式的概念教学,充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学习、探究出圆心、直径、半径等概念;让学生一边认识新知,一边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即学即用。但在探究同圆或等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和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圆的半径确定圆的大小时,学生自主探究时间不够,老师有些赶时间,没有加深学生的感知认识。根据范老师教学设计把圆的画法放在这节课上,时间有些不够,可以调整到下一课时。如果要进行圆的画法教学,我觉得:1、介绍画圆工具——圆规;2、出示画圆的画法;3教师示范画圆;4、学生尝试着画圆;5、给定圆心、给定半径、直径画圆练习。 陈伊伦: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邱老师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当堂的现实反映,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并加以灵活地运用,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邱教师充分调动学生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并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夏慧华:张老师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注意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但评价学生方式单一,评价不及时,课堂上应兼顾大面积学习情况。 李国新:教师通过“学习单”要求,展示学生画图的作品。通过评述画圆的作品,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于是,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睿智地引导到“定点”、“定长”,在画圆的过程中,经过师生交流,明确了半径、直径的意义;并组织学生联系自己画圆的体验,留心观察,画圆时注意什么?简洁而有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
||||||
活动反思 |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时时注意让学生通过直观去体验,去感悟。我们觉得邱老师这节课这一点做得比较成功。比如,教学“直径、半径有无数条”这样的特征,学生想象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就采用多媒体课件加以直观的演示,从而非常直观地凸显了这一知识点。再比如,教师在教学“同圆内每条直径都相等”时,屏幕上的直径依次旋转至同一条直径重合,相信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也不再一一列举。整节课,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效果非常好。 另外,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等等方面教师都比较注重,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
|||||
参加 人员 签到 |
李国新
夏慧华 |
http://s2/mw690/005ZYQNvgy6XWEloi6551&690
http://s1/mw690/005ZYQNvgy6XWElrvtS3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