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大班区域游戏设计亮点

(2016-04-20 12:29:52)
分类: 园本活动

幼儿园大班区域游戏设计亮点

演讲者:王深申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游戏的主体是幼儿,良好物质环境,提供丰富的区域游戏材料,能促进幼儿活动的主动性,轻松、自主的活动区为孩子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机会,也为孩子的相互交往提供了良好环境,孩子们不自觉被有趣的自选区域活动所吸引,成为了活动区的真正主人。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
  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等,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美工区、建构区、表演区、科学区等,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
  (一)自由性,即每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
  (二)自主性,即按照自身发展水平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
  (三)个性化,即不同的活动区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四)指导的间接性,即依靠环境、材料为媒介,以语言为媒介。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
  (一)区域活动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提供有效途径
  区域活动多数是属于自选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地按照自己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使幼儿更多地体验成功感和愉快感,这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区域活动可以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使他们在一种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区域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和教育目标的要求设置的。如为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可组织幼儿郊游、参观农贸市场、游动物园等活动,然后在建构区增设各种小动物,角色扮演区增加“小市场”等。  

(三)区域活动是幼儿分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的主要场所,能促使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
  幼儿园课程形式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各有其应用价值和意义。儿童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由游戏中学习、个人学习、与同伴一起学习等。

四、幼儿园区域创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是否能在正确理解活动的基础上将教育观念融于教育技巧,真正发挥教育的价值,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材料玩具是幼儿活动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活动区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和玩具的提供。在此,我们老师应做到:
  (一)材料玩具多样化:教师应当在各个活动区内提供足够的材料和玩具,使幼儿在其中快乐地操作、探索和扮演。材料的种类应当适合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经验。如在益智区中提供的拼图玩具,其难度和复杂度应该有区别,在操作区中提供大小不等的串珠活动等,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其中找到适合其能力和经验的材料。材料既可以是成型的,也可以是未成型的,以激发幼儿创造力。材料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满足幼儿独自探索和与人交往的不同要求。
  (二)材料玩具摆放清楚明确:多样化的玩具和材料应当有系统地分类放在开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类摆放,如筐、篮子、盘子等。同时也要用文字或图案来表示物品存放的位置。通过上述方式即帮助幼儿轻松顺利地取拿和收拾物品,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便于教师管理。

五、说说班级“美食区”材料的投放与调整

《纲要》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课程指南》中也重点提出:丰富的学习资源就存在于社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家乡特色的教育资源应当被幼儿园充分利用起来,从而拓展幼儿生活与学习的空间。我们根据周边环境,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在为幼儿提供一些必备的基础材料的同时,注意尽量和孩子们制作一些家乡特色文化的区域,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活动,努力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而区域游戏质量的关键就是游戏材料。那什么游戏材料才是适合孩子的,也是孩子喜欢,从而提升孩子学习动力的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得到了一点小小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和大家共同来探讨。

(一) 游戏材料的投放和调整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

案例实录:
  一天上午,在开展区域游戏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在“美食区”做披萨。于是我便竖起大拇指鼓励孩子说:“哎哟,你们真了不起,你们店还能做披萨啊!”“我们想专门开披萨店。”小A皱皱眉头说:“没有办法,来吃饭的都喜欢吃披萨!”于是在几位能力比较强的孩子的号召下,孩子们一起动手,把原来的美食区进行了“改造”,单独做出一家披萨店,就这样,在孩子们的通力合作下,一家受人欢迎的“披萨店”就诞生了。

活动主题以及游戏材料并不是一尘不变的,它也并不一定要一步到位,可以根据教育的目的进行补充或更换,也可以随着游戏的进行而不断丰富变化。如: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讨论出要在我们的披萨里添加材料,这样孩子不会局限于烤烙馍;摆货摊物品进行分类并贴上标签,既认了字还对物品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总之,任何角落提供的游戏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操作水平,而且要能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这样区域游戏才能真正成为他们喜爱的天地以及学习的最佳场所。
(二)游戏材料要注意高低结构相结合

高结构材料的规范,材料的精细,目标的明确,孩子可以在操作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运行结果。在角色活动过程中,我们要的不是孩子操作程序,以及操作后得到的结果,而是让孩子通过对材料操作的无数变化,尝试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而低结构材料才好满足这一要求。所以,在区角投入的材料组合,要注意要求高结构与低结构的组合。可以是购买现成的材料,也应该有是孩子或者老师自制的活动材料;既要放置成品,也要放置半成品。例如一些废弃的棉花、啤酒瓶、废旧纸巾芯、鞋盒、纸杯、奶粉罐、牛奶瓶等,现在已经成为幼儿最喜欢的操作材料,所以我们特地向家长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将收集来的材料放置在相应的区角内,我们经常发现这些不吸引人注意的废旧材料,被孩子们做成具有幼儿特色,艺术美感的成品。

(三)游戏材料的投放和调整要符合儿童审美特点的需要

  活动区角是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一个游戏环境,其设置是结合艺术设计以及教育,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充满童趣的游戏场所,孩子们在其中可以充分发挥其学习兴趣及其创造性。陈鹤琴先生曾说:“爱美是儿童的天性,通过这天性,可以培养儿童的情感,陶冶儿童的性情。”因此,在放置游戏器材的时候,作为一名老师,孩子的引导者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各个特点以及喜好,游戏材料能否利于带动孩子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在角色游戏中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知识,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当材料符合孩子们的喜好和需求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使用材料,在使用各种材料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材料也要随着孩子经验的丰富做出相应的变化,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以及探索欲望。如果孩子并不喜欢提供的材料,他们就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这样孩子的积极性会大大地降低。基于此,我们在开展游戏前,会先集中孩子们进行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收集孩子们的意见,充分利用空间的角落,挖掘空间的潜力。我们为孩子创设了图书吧,丰富热闹的“美食区”,仁爱医院,建构区,写意区等,这些形成了一个个造型美观、色彩和谐、童趣味浓且便于孩子开展活动的“小社会”。在这些角色扮演中,我们会根据孩子们的审美特点给他们提供他们所喜欢的丰富多样的材料,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会不断地变化和完善,使幼儿能更加投入到区角游戏中去,让区角游戏开展地更出色。

主题名称

投放的材料

披萨小屋

肉片、土豆丝、蛋黄、红椒、牛柳、生日帽、烤箱、披萨底盘、艺术柜、锅、铲子、蒸笼等

饮料店

茶杯、饮料、调羹、碗、围裙等

美食站

自制蔬菜、鱼肉、包子、饺子、价目表、菜谱等

案例实录:“美食区”的演变过程:
  材料提供:碗、盘子、调羹、简易食品等。
  操作情况分析:我们的“美食区”刚开张时,孩子们兴趣很高,不久,生意就慢慢地清淡下来了,很少有小朋友愿意去光顾。经过老师们的商讨之后,我们认为可能是提供给孩子的活动区角环境、材料都过于简单,没有很大的新意,也吸引不了孩子的目光。于是我们便向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的美食区生意变得更好呢?我们的美食区还缺些什么?”这样一来,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表自己对美食区的见解,并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去改进的好意见。例如:需要增补材料(如:围裙、价目表、水饺、馄饨、蒸笼、花瓶、桌布、调料、筷子等)。

经过调整后情况分析:我们调整的重点放在提升创设美食区的优美环境。在小吃店里的桌子铺上了孩子喜爱的桌布、在桌上还放上了各种具有创意的花瓶,这样能让孩子们特别的喜欢且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用纸等材料精心制作的包子、饺子、放置点心的蒸笼、用纸等材料做的披萨馍等。做出来的形象逼真的饺子,让孩子们爱不释手。这一来,大家都一个接着一个进入了美食区,店里都忙得不亦乐乎,其乐融融。

(四)投放与调整的游戏材料要符合教育价值渗透的需要

我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使得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学习以及创造的同时,并不能忽略了一些隐性的教育价值的渗透。他们充分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既要充分满足他们的动手、动脑、想象,也要让他们学习环保意识以及其他意识的教育。比如:我们在“自制披萨”的过程中,就需要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胆创造,去尝试不同的操作方法。又比如:在“美食区”中,我们提供给孩子蒸笼、锅、铲子、桌布、抹布。这样让孩子们可以自己去尝试动手做一些在生活中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分包子、擦桌子等。在实践游戏的过程中,我们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为他们创设了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提升孩子们的各项能力。

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热情鼓励下,可以形成:孩子们在玩中乐、玩中想、玩中学模式,充分满足孩子的好学、好动、好模仿、好想象的欲望,使得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他们的身心可以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六、说说我们的仁爱医院

我们的仁爱医院中有听诊器、盐水袋、药等材料,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医院环境中,通过逼真的医院设施满足幼儿做小医生的渴望。

案例实录:

今天,小A小B小C都去了医院。小A担任的是医生,小B扮演病人去看医生,小A有模有样地为小B把起了脉,表情很搞笑,然后又用听诊器放在小B胸前听了听,皱了邹眉头说:“你感冒了,有点发烧,需要打一针,我给你开点药,你打了针之后回去吃药。”小B说:“好的,谢谢医生。”小A:“不用谢。”这时我看到小A拿了一张纸给小B,纸上画得乱七八糟,我就上前问:“这是什么呀?”小A说:“这是我给病人开的药单。”原来是这样,医生都是要开药单的。小B走了之后,小A收拾着自己桌上的东西,挺有医生的样子。小B来到小C处,小C担任的是护士,专门为病人打针输液。小C说:“我现在要给你打针,你可不要哭哦!”小B说:“我才不会哭呢!”小C给小B打针时,发现没有针筒,她去拿了一支笔,正准备向小B打针时我走过去说了一句:“你用什么给她打针呢?”小C马上停住了,说:“老师,棉花没了,我拿笔给她压一下,我在给他打针。”我说:“笔头那么尖,等会儿伤着他了怎么办呢?我们可不可以换一个东西当棉花呢?比如说用纸巾代替一下,你觉得怎么样?”她马上把笔放一边,然后用纸巾在小B手上压了一下。我又微笑着走开了。小B打完针之后拿着药单来到了药房去抓药,由于护士服就只有一件,所以孩子们分配起来的护士很忙,既要负责为病人挂盐水还要担任药剂师抓药,她拿着单子看了看,拿了几瓶药给小B。看来小朋友们都还是比较了解基本需要的东西。他们讨论着,钱可以做,但是棉签、针怎么办呢?这时,我说:“哪些小朋友家里有棉签?明天就可以带来”小朋友们都说自己家里有。针最好还是就用手指代替不伤人。我吩咐他们回去准备所需要的东西,第二天带到幼儿园来。

案例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都比较清楚自己的职责,该做些什么。但是,他们的安全意识不够。还有就是持续性不是很好,来了一个病人之后医生坚守岗位,护士就去别的区域了,没有坚守自己的岗位。护士听到美食区的叫卖,就跑去买了披萨回医院吃。但是令我意外的是,孩子们对医院的常规模式还是比较了解的。通过观察,我不得不反思:1、教师在引导幼儿进入一个游戏的时候应该想到什么才是让他们感兴趣的,题材够不够新颖,幼儿是否会有兴趣。2、教师要让幼儿自由探索,自主游戏才能让幼儿得到更好的锻炼,但是还得以安全为主。
  在游戏中,通过小A小B小C三个小朋友,看得出他们生活经验较为丰富,每个小朋友都比较清楚自己的角色,并自己去探索自己担任的角色该做些什么,需要些什么,并且自己想办法做一些材料,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

儿童爱玩就是他们的天性,我们可以创造他们所喜欢的环境,顺其自然地使他们在游戏中成长的,开展区域游戏是最符合儿童身心特点及发展的需要,儿童通过区域游戏不仅可以获得快乐,同时也在区域游戏中增长知识和经验,在区域游戏中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们也很有启发。他认为“游戏活动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由此得出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最近发展区里的活动,能为每个孩子提供发展潜力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超越自己原有的水平,获得新的发展,区域活动如果开展好了,就是一种于以发展幼儿多种能力学习方式。如果组织得不好,就是一种无目的放任自由的游戏活动。要开展好区域活动,让它真正为幼儿学习和发展服务,那教师就要把工作做实,做细,还要持之以恒。

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尽可能创设最佳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自己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他们的潜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把促进孩子的发展作为我们追求的真谛!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情感,对孩子们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