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怀疑与学问

(2018-12-12 10:59:25)

18《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

《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因此,我想从议论文教学的结构人手,既注重课文的整体把握,又注重语言文字的教学,使两者得到统一,从而使传统教法与教学创新得以有机结合。

【教学目的】

一、学习“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思想;

二、理解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

三、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难点: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 温故知新 (议论文知识回顾)

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__________ ____

2.______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_____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_____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3.论点要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_____。           

5.论证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导入

本文选自《通俗论集》,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三、疏通课文

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江苏苏州人。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2.读准字音

程颐yí       张载zài       虚妄wàng     停滞zhì     凶险xin    视察chá    

qng信    máng 从    zhé 扣     流俗   守            

怀疑yí      shú       biàn     顾颉jié   

不攻gng自破              腐草为萤yíng

3.词语解释

四、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部分可分两层。

第三部分(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五、自主学习(一)

1、 第12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2、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明确:这句是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根据”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如果举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

3、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明确: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1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2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5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是否可以去掉第五段?两段的内容有何相异?

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6、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道理论证(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7、第6段课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论述了什么分论点?
1】承上启下。【2】归结了第345段课文分论点后,提出第6段课文的分论点:怀疑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自主学习(二)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步骤。

     分论点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有哪些?

  1】 事实论据:(1)国难危机时的口头消息;

                    2)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3)听说“腐草为萤”;

                    4)戴震善问的例子。

2】道理论据:

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疑”—张载

3)“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六、巩固练习

1、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1】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

2】怀疑精神是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学问的前提。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不绝对。凡是称得上学问家的,都具备怀疑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他也成不了学问家。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顺序不能调整。因为,这四个“常常……” 是“一切学问家流俗传说”“过去学者的学说“怀疑”到“修正”的认识发展过程,是符合逻辑的,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谨的特点。

3、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1】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2】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杜甫)

3】应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4】学贵精不贵博。 (戴震)             

七、归纳主题

这篇议论文论述了怎样做学问。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八、写作特色

1、中心论点鲜明突出,论证鞭辟入里,令人信服;

2、引用名言、列举事例论证论点,说服力强;

3、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

九、阅读感悟

千百年来,无数志士仁人和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净化自我、感悟人生、丰富知识、提高修养的至善秘籍。只要我们敢于怀疑这些圣贤和经典,只要我们去研究揣摩,就一定会获得巨大的喜悦和无穷的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