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2018-09-27 10:43:10)分类: 七年级教学指导书 |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的品读中,概括母亲的品质。
2、在对人物行为的解读中,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以及母亲的深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对人物行为的解读中,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以及母亲的深爱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儿活”的思考。
一、自学二:
品读课文,领悟主旨
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体会伟大的母爱。
自学提示:
答题格式:
二、教师补充: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
动作描写
“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
“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2、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语言描写
“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情描写
“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4、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语言描写
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心理描写
母亲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三、细读第一段:
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一句使用了什么叙述方式?
阅读第一段
3、品析“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这句话。
四、再读第三段:
1、为何要描写窗外落叶?
2、母亲为何“挡在窗前”?
3、“央求”可否换成“期待”?为什么?
五、阅读第七段:
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2、母亲所说的“好好活儿”和我所理解的“好好活儿”有何区别?
3、小结:菊花的摇曳多姿让“我”明白“好好儿活”的含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能像各色不同的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精彩。
板书:
坚强的
伟大的
无私的
愧疚
怀念
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