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穿井得一人》教学指导书

(2018-02-06 20:23:26)
分类: 七年级教学指导书

22.《穿井得一人》教学指导书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对、国。

2.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3.联系生活,防微杜渐。

教学重难点

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小学我们学了许多寓言故事,我们在图片中看到的故事叫龟兔赛跑,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了解到寓言的特点,一般比较短小,往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讲道理是目的,但作者并不直接讲道理,而是通过特定的故事情节把道理体现出来。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从故事入手感悟寓意。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诵读,释义

1)分角色朗读:叙述、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

2)朗读者说说三句的意思:

丁氏:吾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再朗读

(二)抓起因,明晓文脉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他们家为什幺挖井?溉汲、居。

(三)小结:丁家打了一口井,不必像以前那样专门有一个人去打水了,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

三、依文解言,判断案情

(一)合作探究:小组探究:宋国的国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人。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

①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知错能改。

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

④ 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二)依文解言:哪些关键词能体现他们的责任?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重点词:告、闻而道、对、国、使。

(三)学生提出其他疑难,师生合作解答。   

四、联系生活,防微杜渐

1.有人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世界了。现代环境下,利用灵活无序的网络传播,谣言传播变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说说你听的传闻,最后证实是谣言。

2.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怎样消除“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

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不轻信盲从,不以讹传讹。不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慧眼。

“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绝对正确!智者不会轻信传言,更不会传播谣言。但是,天下智者何其少!如果寄希望于智者,那是无济于事的。辟谣的重要法宝,是让事实说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