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2017-05-17 20:27:46)
分类: 七年级教学指导书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象征的手法,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抓住关键字词,品味诗歌情感;通过不同版本的比读,辩证理解“选择”的艰难。

3.合作讨论,个性解读诗歌内涵,尝试在写诗中提炼感悟。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个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散文《散步》,又印象么?一家人在田野走着走着,遇到了什么难题?他们最终做了什么选择?

诗人弗罗斯特也像我们展示了两条路的选择问题,今日,就让我们学习《未选择的路》,看看在这首外国诗歌中,又将面临一番怎样的选择?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本诗,读完谈谈你的初读感受。

2.题目是“未选择的路”,那么,这路是指自然之路么?从哪儿看出?

用自然界中具体的、常见的道路来表现人生这一抽象的、复杂的概念,这种手法我们叫做象征。齐读象征概念。(屏显:象征:指借用某一景物或形象的某些特征,来表现另一事物或形象的艺术手法。)

 

三、精读细品

    诗歌中写了两条路,作者选择了其中一条。但注意,诗歌的题目叫“未选择的路”。这是为什么?

1.我们先来看看诗人选择前的心情。

①自由朗读诗歌第一节,找找哪些动词能体现作者的心情?

     【相机朗读指导】

②同学们在生活中,做选择时有相似的心情么?

总:我们在做小选择时,在面临非错即对的单一选择时尚且如此困难,更何况是面临人生这一没有真正对错的巨大选项呢?无怪乎作者会如此纠结、犹豫了。

 

2.诗人终于做出了选择,那么,诗人选择了一条怎样的路呢?

(荒草萋萋、十分幽寂:荒凉、充满危险;诱人、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具有挑战性、值得探索。)

②这是一首外国诗,老师在读此诗时,发现了本节的另一个译本。请同学比较下,这两个译本有什么不同,各侧重强调的是什么?

③你觉得从内容上来讲,哪个版本更适合本诗?

(生答,言之有理即可)

我们在读诗歌时,尤其是外国诗歌时,可以关注不同的译本,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理解。而我们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而不迷信于课本。

3.作者做出了选择,那么,对于未选择之路,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啊,延绵无尽头,恐怕,难以:对未选择之路的留恋和不舍)

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这种态度?

(生答,言之有理即可)

试想:老师是极爱玫瑰之人,我喜欢各色各样的玫瑰,可以说对玫瑰是如痴如醉啊。有一日,我的眼前有两只玫瑰,一只白的,一只红的。你觉得老师做了选择后会怎样想呢?

(生答)

是啊,做了一个选择,对另一个未知的选择,我们也总会念念不忘呢,多么渴望同时拥有两个选择,然而,这却并不可能,这不得不能说是一种遗憾啊。著名当代女作家张爱玲就曾说过这经典的红白玫瑰之选,我们一起看看。(屏显:张爱玲选段)

说说,诗人为何以此为题?

(未选择的更让人遗憾留恋,更值得人去深思。)

 

4.时隔多年,回首往事,作者又怎么想呢?齐读诗歌最后一节,思考:作者在叹息什么呢?

(同桌讨论,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人生必须面临选择的无奈(人生必须有所取舍的无奈);人生中做出了一种选择就不能体验另一种选择的无奈(人生有限,追求无限的矛盾);)

 

四、合作朗读

小组合作,挑选喜欢的一节,进行朗读设计,读出情感。

 

五、拓展练手

我们之所以读书,往往是因为诗歌能引起我们很多共鸣。学会读诗,学会品诗,若能品读后写一到两句诗歌可就更妙了。那么,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悟呢?尝试将你的感悟写成一两句诗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