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家教、天才特训——第13讲、言传身教(上)

标签:
天才特训自主家教教育健康情感 |
分类: 天才特训 |
自主家教、天才特训——第13讲、言传身教(上)
椭圆形大门上,弧形的写着“天才特训营”五个大字。走进客厅,正面墙上写着的“天才特训营”五个大字熠熠生辉,教授在谈笑风生的讲,大家在聚精会神地听着。
教授说:父母粗鲁,孩子就不可能文静。
女士说:哦!就是,还真是这样的。
教授接着说:父母常感到自己不幸,就会下意识地由自己想到孩子,想到了自己不幸的命运,由于心理投射的作用,父母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孩子的思维,把自己的不幸感觉投射到孩子的身上;于是,就在自己的心理上把孩子的不幸和困难,包括错误都放大,借以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
男青年说:真是这样的吗?
教授说:别人你可能没法体验,你细细的感觉一下自我,就能知道这种投射作用了。
男青年看看女青年说:哦!也就是。
女青年说:让你感觉一下自我,自我是你,而不是我,那看我干什么呢?
男青年假装不解的说:自我怎么能是你而不是我呢?
女青年说:我是说,自我是你而不是我,你别看我,要看自己。
男青年笑着说:那自我究竟是你,还是我呢?我是应该看我,还是应该看自己呢?
女青年说:哎呀!你跟我玩儿绕口令呢!你就是我,我就是自己。
男青年又故意不解地说:你怎么能是我呢?
女青年边笑边用小拳头敲打着男青年说:哎呀!年轻人,你就往里面绕我吧!你就是自己,不是我,行了吧!(边说边用手指着对方与自己,引逗着大家笑个不停)
老师说:你们说,他俩刚才这一段对话能说明什么呢?尽管是在开玩笑。
男士说: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你我不分。
男青年笑着说:或者想分也分不清。(女青年笑着轻轻地打了男青年一拳头)
教授也笑着说:所以,当父母对自己不满意时,就要打骂自己的孩子;父母打骂孩子是对自己的惩罚,因为他恨自己教子无方,因为他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他打在孩子的身上,却痛在自己的心上。
女士说:真是这样的,别说是打孩子了,每次骂完——我一般就是最多骂一句,过后——就是当时,就非常的心疼,我看看孩子,人家反而好像是没事儿人似的。
男士说:真是这样的,为人父母的都会有这种亲身体验。
孕妇说:父母既无知又无能啊!
教授说:更严重的是,这种无知、无能的做法,在无意中被孩子模仿。他恨父母对他用这种粗暴的方法进行责罚,可当他有了孩子后,有意无意的也在对自己的孩子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惩罚。这种恶性循环的信息传递非常可怕。
男士说:还真是这样的。
孕妇说:原来是这样啊!就是挺可怕的,看来我提前来接受亲子训练是非常对的。
女士说:你的做法,你的选择都是很明智的。(同时给她竖起了大拇指)
教授说:也许每次分手,孩子还没有哭哭啼啼,父母就先酿造了这样的气氛,使孩子不由的掉下了伤心的眼泪。
女青年说: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授说:这正是父母心头没有阳光,才让孩子的心头阴云难消;正是父母的消极心态,加重了对孩子的伤害。
女士说:哦!还真就是这样的。
教授说:曾有一位老人,一进门就给我下跪,并说:“我家的天塌了!我养了那么大的姑娘,骂我‘草你妈!你妈屄!’还拿搓板打的我脸也烂了,手指也肿了。我草她妈的!她妈那个屄的!”据老人的姑娘说,她有一次夜里晚回来了半个小时,被她爸罚跪半个晚上,她爸还不时的拿棍子在她头上敲打。还有一次,她爸发现她和男孩在一起,逼着她脱光衣服检查,还让她光着身子爬在凳子上,用皮裤带在背上、屁股上抽打。
男青年好奇的说:当时她多大?
女青年气愤的说:多大也是人啊!也要尊重人格呀!
老师说:更何况她当时已经是18岁的大姑娘了。
教授说:你说这是谁的过错?
男士说:子不孝,父之过吗!
孕妇说:我这还是双重任务呢!老大也马上就能上学了,会跑的,还没出世的,人家他爸都不管,都是我的事儿,人家就只管挣钱,变成了挣钱机器。
教授说: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心理发育、大脑生长的最关键时期,也是潜意识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性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父母要特别注重这个时期孩子的培育,千万不要走入误区。
孕妇说:可是,走入误区的父母也实在是太多了呀!
老师说:所以,我们才有必要创办这个天才特训营啊!
老师说:我们不仅要开展面授,还要开展网络远程特训呢!
教授说:所谓天才就是先天之才,我们不仅要保护,还要扶持。
孕妇说:那我具体该怎么做呢?我是说对那个大孩子。
老师笑着说:你可够负担重的,也够有本事的——怀着一个来接受胎教;同时还要学习对老大的学前教育。
女青年说:这才是真正的一举两得呢!等这个小的出生后,学前教育不就已经很有经验了吗!
孕妇说:可是这个老大已经迫在眉睫了呀!我们好像是什么也不懂。
教授说:要尊循学前儿童心神发展的特点,把情感教育、习惯教育和优化个性教育作为家庭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不要过分地强调知识、认字,甚至实行双语教育,孩子这时期主要的活动应该是游戏。不要把学前儿童当成小学生来教育,形成学前教育过早的小学化管理。
孕妇说:可现在的家长都这么做,我们怕不这么做到时候比别的孩子差怎么办?
女士说:您的儿子不是也很早认识了好多汉字吗?
教授说:我儿子认字是比较早。那时,我在机关工作,有一点空就看报纸,上下班推着幼儿小车接送他,小车前面有一块供他爬的小铁板桌子,我把报纸就放在上面。谁知,放者无意,看者却有心啊!
男士说:好多父母都用类似的童车推过孩子,但前面不一定放的是报纸,也许放的是小吃呢!
男青年说:这就是差别吗!习惯的差别。
女士说:别打岔,听教授往下说。
教授继续说:有一天,我推着儿子一进大门,妻子看着儿子惊喜似的拍着手笑着说……
老师说:李全儿,你看,你看你儿子在干什么呢!
教授说:我低头一看,儿子正双手拿着报纸,特别认真地看着,小嘴还不停地在一张一合地动着,明显的是在模仿大人看报纸。我摸了摸儿子的光头,把他抱起来。我和妻的两张大嘴同时吻在儿子的两个小脸蛋上。
孕妇说:多亲啊!
男士说:你看,我说这人才是天生的吗!,他从小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别人家的孩子像这么小,都是拿吃的,人家拿报纸,有文化,从小就有文化。
女士说:你大人就拿吃的,也给他放吃的,给他创造的就是那样的环境呀!孩子还有选择吗?
女青年说:这可能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
男士笑着说:这叫老子烧砖儿不离窑门。(大家笑)
女士也笑着说:你这是什么比喻嘛!有点儿文化好不好,那这个比喻教授多不合适呀!
男士也笑着说:没文化,咱就这点儿文化,都用在这儿了。小时后,父母让我念书,我偏要放猪。(众人又笑了)
男青年说:言归正传,听教授讲。
全春心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