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中石油新股一上市股价直冲48元。时间已经过去了11年股价,还只是当年的一个零头-8元。当时这个不理性的价格是怎么来的
一九八七年有一次疯狂不及但类似上述的股价成交,是名人温莎公爵夫人的遗物。一位纽约的古董商,当时以三十倍于估价的价钱把一条公爵夫人的项链买下来。一九九五年十一月,该商人在香港的亚洲艺术博览会中,欲以当年成交的半价出售,却无问津者。他告诉拍卖机构当时他以为「执到宝」,但这项链他卖了八年也卖不出去。以市场利率计算,八年后的今天,其成本大约上升一倍。以原价之一半求售,是成本的四分之一,但也卖不出去,真的是血本无归也。
为什么大家当时愿意溢价这么多倍,买入呢?里面也不乏是专家级的投资?
市场成交价,是基于三个成分的组合:其一是物品(股票)本身所值,其二是企业(商品、拍卖物)当时处在热点,其三是市场的气氛,使好些人疯狂起来,离了线,在出价时失了分寸。
48元的中石油,尽管它的盈利是亚洲第一,尽管是共和国的长子,尽管它垄断了中国石油大部分油田开采权。市场一热,头脑一热,买贵了还是一样亏本。
比特币可能比中石油更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