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一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书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物理教学 |
石河子一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
报 告 书
课题名称:科学玩具探究及制作
班级:高一(9)班
课题组组长:
成员姓名:
指导教师:刘军
时间: 2016
石河子一中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 名称 |
科学玩具探究及制作 |
||||||||||||||||||||||||||||||||||||||||||
导师 |
刘军 |
班级 |
高一(16) |
时间 |
2016年2 |
||||||||||||||||||||||||||||||||||||||
课题 组长 |
罗海燕 |
课题 成员 |
孟想 岳兆楠 刘一健 赵卫倩 李梓涵 赵正杰李奕新 张璐瑶 陈小明 杨迪茵 王海胜 高若荷 |
||||||||||||||||||||||||||||||||||||||||
课题 简要 背景 说明 |
在我们的生活中,磁悬浮的身影处处可见:磁悬浮列车、磁悬浮轴承……不仅如此,磁悬浮还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超导磁悬浮等高端科技也在逐渐发展。 |
||||||||||||||||||||||||||||||||||||||||||
可行性分 析 |
|
||||||||||||||||||||||||||||||||||||||||||
课题 目的与意义 |
目的:培养对物理等学科的学习兴趣,并在相关研究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提供创造性思维。 意义:全面检验了同学们对物理力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给参加小组实验的同学以鼓舞,激励我们迎接今后更为艰难的学习生活。 |
||||||||||||||||||||||||||||||||||||||||||
主导 课程 |
物理 |
相关 课程 |
数学 |
||||||||||||||||||||||||||||||||||||||||
任务分工 |
以下可以涉及工作有: 负责打印(誊抄) 查找资料 联系组织访问 收集资料 网上查找 实验分析 实地考察 成果发言人 等等 |
|
|||||||||||||||||||||||||||||||||||||||||
|
|||||||||||||||||||||||||||||||||||||||||||
刘一健:负责打印 |
|||||||||||||||||||||||||||||||||||||||||||
|
|||||||||||||||||||||||||||||||||||||||||||
研
究
实
施
步
骤 |
|
||||||||||||||||||||||||||||||||||||||||||
所需条件 |
网络、木板、磁铁、细线、图书资料、数据记录本。 |
||||||||||||||||||||||||||||||||||||||||||
预期成果 |
制作出简单有趣的磁悬浮模型。 |
||||||||||||||||||||||||||||||||||||||||||
导师意见 |
合格 |
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学生填写)
课题名称 |
磁悬浮玩具 |
||||
第 |
活动时间 |
2016-2-7 |
|||
参加活动人员 |
孟想 岳兆楠 刘一健 赵卫倩 李梓涵 赵正杰 |
||||
活动内容 |
制定研究方案、查找资料 |
||||
活动目的 |
制定今后活动主要内容及日期安排、查找相关资料 |
||||
活动形式 |
小组讨论、成员分工,上网、翻阅书籍查找资料 |
||||
活动过程 |
1.
2.
3. |
||||
活动结果 |
完成预期目的 |
||||
记录:1.经过协商,确定了研究活动日程表。 2.成功完成了资料查找任务。 |
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学生填写)
课题名称 |
磁悬浮玩具 |
||||
第 |
活动时间 |
2016-2-10 |
|||
参加活动人员 |
孟想 岳兆楠 刘一健 赵卫倩 李梓涵 赵正杰 |
||||
活动内容 |
进行部分实验、记录数据 |
||||
活动目的 |
进行实验,探究课题内容。 |
||||
活动形式 |
组织实验,成员合作。 |
||||
活动过程 |
1.
2.
3.
4. |
||||
活动结果 |
达到预期目的 |
||||
记录:1.各组员尽其所能带来所需实验物品。 2.进行实验时,成员各司其职,各环节完成良好。 |
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学生填写)
课题名称 |
磁悬浮玩具 |
||||
第 |
活动时间 |
2016-2-17 |
|||
参加活动人员 |
孟想 岳兆楠 刘一健 赵卫倩 李梓涵 赵正杰 |
||||
活动内容 |
实验调查、分析探究、交流整合 |
||||
活动目的 |
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影响磁悬浮的几个重要因素,增强对桥梁的理解,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
||||
活动形式 |
分工:各小组成员积极完成各自任务。 合作:将各小组成员任务成果联合,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
||||
活动过程 |
进行部分实验、数据分析、汇总整理、幻灯片制作、交流结题 |
||||
活动结果 |
各成员成功完成个人任务,合作任务也顺利完成,实验探究目的达成。 |
||||
记录:完成所有实验,记录所有实验结果 |
石河子一中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报告
科学玩具探究
一、磁悬浮现象。
当两块磁铁同名端靠近时,它们互相排斥;异名端靠近时,它们就互相吸引。如果下面一块磁铁N极向上,上面一块磁铁N极向下,那么上面的小磁铁就被向上推开,这就是永久磁铁的磁悬浮。
例如有一种地球仪,在一个架子的中间悬空着圆圆的球体,没有贯通这个球体的轴,用手拨弄它,却能够转动,这就是用磁悬浮原理制成的。
二、磁悬浮的应用。
磁悬浮有很多应用。据报道,美国一家创新型再生能源科技公司,在风力发电机中采用带有永磁材料的叶片,使它们由于磁体的排斥力而在悬浮状态下旋转,利用磁悬浮原理,避免了电机的机械阻力和摩擦阻力,使风力发电机的风能利用率大大提高,从而降低了风力发电的成本。2005年年底《人民日报》也报道了中国科学院等几家单位,共同研制成了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发电输出功率可提高20%以上。
能够立生磁场的不仅有永久磁铁,还有电磁铁。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人类开始探索研制磁悬浮列车。
三、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的吸引力或排斥力来减小摩擦阻力的列车。由于轨道的磁力,列车行进时悬浮在空中,不接触轨道,因此没有与轨道的摩擦阻力,只有空气的阻力。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能够达到500km/h以上,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噪声,人一们希望它是将来除飞机之外的另一种快速交通工具。
利用吸引力提起物体,利用排斥力托起物体,两种力都能够使物体处于悬浮状态。目前,世界上的磁悬浮列车主要就是推斥式和吸力式这两种“悬浮”形式。利用磁的吸引力使车辆浮起来的磁悬浮列车,用的是T形导轨,车辆的两侧下部向导轨的两边环抱,导轨底部安有钢板,在车辆的下部装有金属线圈,当电流从线圈中流过时,能产生磁场,这就是电磁铁。钢板在上,电磁铁在下,电磁铁的强大磁力吸引车辆向上,吸引力与车辆重力平衡时,车辆就悬浮在导轨的上方。
推斥式的轨道是U形的。当列车向前运动时,车辆下面的电磁铁就使埋在轨道内的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使轨道内线圈也变成了电磁铁,而且它与车辆下的电磁铁产生相斥的磁力,把车辆推离轨道。
几个国家研制的磁悬浮列车有多种形式。德国于1971年研制成常导电磁铁吸引式磁悬浮试验车;英国于1984年建成低速磁力悬浮式铁路;日本于1987年制成了超导体磁悬浮列车,最高速度为420km/h。目前,美国正在研制用超导方式行驶的地下真空磁悬浮超音速列车,设计最高速度为2.25xl04km/h,只需要21min便可横穿美国大陆。
四.制作磁悬浮玩具:(见课题研究过程记录)
五.总结。
通过这次学习和对科学玩具的一些探究、模型的制作,增长了我们对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也加强了我们对日常事物的认识。
报告人:孟想 岳兆楠 刘一健 赵卫倩 李梓涵 赵正杰李奕新 张璐瑶 陈小明 杨迪茵 王海胜 高若荷
媒体资料:活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