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铎,青紫饮,足心痈,穿枚疽,此方初起、已溃俱效。足心发毒者,名穿枚疽,由于肾虚,以补肾为要
标签:
中医 |
洞天奥旨
-
足背发附足跟疽、足心发
-
足背发者,发于冲阳、陷谷、内庭之间,乃足阳明胃经之穴也。论胃经乃多气多血之府,疽生胃经,似乎少轻。然冲阳、陷谷、内庭,乃足阳明经穴发仞之始,其气血尚未旺也,况穴又在足之下,而尚未升于身之上,府为气血之多,而经穴中之气血,未可以多言也。故此处生疽。不可以多气多血论,而任用败毒攻火之药也。初发之时,令人发热作呕,痛痒麻木,俱宜照前论治之。大约于补之中,以行其散之功则得耳。又云:足背者,即足跗也。足跟生疽,又名兔啮,属足太阳申脉,阴阳二睏见“困”,艰难;窘迫。发源之所,皆由脏腑积热也。又足心发毒者,名穿枚疽,由于肾虚,以补肾为要。
青紫饮 巫彭真君传。治足背生痈疽。疼痛高突。
牛膝三钱, 青蒿三钱, 紫花地丁一两, 玄参五钱, 蔷薇根五钱, 当归五钱, 炙甘草二钱, 茯苓二钱,8味, 水三碗,煎一碗,空腹,连服数剂必消。此方初起、已溃俱效。 -
青紫饮 巫彭真君传。治足背生痈疽。疼痛高突。此方初起、已溃俱效。
-
川牛膝15克,青蒿15克,紫花地丁50克,元参25克,蔷薇根25克,当归25克,炙甘草10克,茯苓10克,8味,水3碗,煮取1碗,空腹,连服数剂。
申脉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隐静脉;布有腓肠肌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现代常用于治疗踝关节扭伤、内耳眩晕、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病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