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帕金森:头颤动,治在肝。九成中医大夫都是西医思维,中医如何强大?

(2024-03-30 15:11:00)
标签:

中医

帕金森:头颤动,治在肝。九成中医大夫都是西医思维,中医如何强大?


帕金森:头颤动,治在肝

于邦峰

2021-10-26 ·

帕金森:头颤动,治在肝
吾行医二十年,临证中遇到头颤动患者,治疗常用治肝之法,每每取得良好效果。吾曾治一患者,病已几载,望其体形体丰满健康,头部左右颤动,面色潮红。查其证有头晕、心悸、气短,性情急躁而易怒,舌红苔白,饮食、二便正常。诊其脉两关脉弦滑,以左关尤甚。

此患者经多方求医治疗,然用药罔效。吾根据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综合其体、形、色、脉等体征,进行辨证论治,又根据《内经》病机十九条中说:“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理论,用镇肝熄风、定痉之法治之而收效。

药用:生白芍  石决明 钩藤 全蝎 僵蚕 当归 生地 天麻 龟版

水煎服。一剂之后,未见显效,二、三剂服完,患者头颤动减轻,内热、头晕已止,心悸.气短已消失,舌红转有津,脉弦稍柔,证明阴液已复。效不更方,继服二剂,头不颤动,风已熄,诸证全愈,高兴而归。

生白芍10  石决明10 钩藤10 全蝎3 僵蚕10 当归 生地10 天麻10 龟版10


药方: 石决明10g(先煎) 天麻6g 钩藤10g 白芍10g 僵蚕10g 全蝎3g


吾认为头部颤动,动属风象。
用石决明、牛膝、龟版、当归、生地等滋阴潜阳养血以熄内风;
用白竹、钩藤以平肝;
用全蝎、天麻、僵蚕增其熄风定痉之力。
用药五剂,阴复阳潜,肝风平熄,头颤动得止,诸证悉除。

医师按:用平肝息风法治疗头,手臂颤动效果非常好。但是临床上,不能生搬硬套,
 比如患者舌红少苔而颤抖,脉弦细,那就需要加重滋阴药才能更好的息风;
 如果患者舌红,但是厚腻,甚至黄腻,脉虽然浮,但是按之滑,这个时候滋腻的白芍,熟地,龟板要减少,反而需要加重焦三仙,陈皮,枳壳的量,脾健才能息风,否则用上方则更加厉害,我用此方治疗了一个高陵的患者,五副药,肢体颤抖好转,后来因为患者喜欢饮茶和咖啡,疾病复发;

阳虚也会生风,伤寒论厥阴病即使如此,阳虚则上浮,阳动阴亏,则生风嘛,所以沙漠容易龙卷风,因为它又热又干。
其实除了此方, 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半夏白术天麻汤,乌梅丸都可以治疗颤证,甚至四逆散,大承气汤都可以治疗颤证,看病位在哪,就用那个处方,如果脉轻取无力,桂枝人参新加汤也是可以治疗颤证的,可惜几百万中医,没有几个人会用千古奇书《伤寒论》的,有几个叽叽喳喳的大家,喜欢用伤寒论方,就被吹成大家了;伤寒论教的是法,不是方。就像邓铁涛老先生用大量黄芪治疗肌无力,后生们便遇到此类患者,不论脉如何,全部加黄芪,可悲可叹;胡希恕老先生是一位真中医,他治疗哮喘,咳嗽经常用小柴胡汤加减,弟子不明白为何不加杏仁,五味子。
 在半边半里,用不到。
 遇到咳嗽加杏仁,遇到痰湿就加半夏,遇到腰痛就加杜仲,遇到不育加菟丝子,遇到月经后期加益母草全部是陋习,西医思维。
 整个中国,9成中医大夫都是这个思维,中医如何强大?
 针灸也是一样,胃胀足三里,胃下垂,子宫脱垂百会关元,用脾腧,胃俞也是可以治疗的;胃胀属于肝郁的,足三里肯定不好用,甚至会反复,用太冲、阳陵泉效果反而很好;
 子宫脱垂属于胃气不降,导致脾气不升的,加枳实,半夏效果就很好,如何区别?脉不同啊,用补中益气汤,脉弱,加枳实,半夏,因为脉滑而按之无力,属于虚实夹杂,怎么一味地补益呢?总之一句话,中医没有捷径,只有学好脉诊,才能精确病位,精准处方和药量。



刘渡舟 治头痛眩晕,或抽掣而痛,两侧为重 平肝潜阳法

肝体阴而用阳,若肝体不足,肝用有余,肝阳升动莫制,气血上逆,直冒巅顶,神明被扰,则头痛眩晕,或抽掣而痛,两侧为重,伴见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胁痛,失眠多梦,舌红苔薄黄, 脉弦有力等。
治宜平肝潜阳,刘老常用天麻钩藤饮治之:
天麻9g  钩藤12g  石决明18g
山栀9g  黄芩9g  川牛膝12g
夜交藤9g  朱茯神9g  杜仲9g
桑寄生9g  益母草9g

刘老有时亦用加味三石汤:
灵磁石12g  代赭石9g
石决明9g (可用珍珠母代替)
菊花9g  夏枯草9g  枸杞子9g
生地9g  川芎6g  天麻5g

用药加减:舌苔白滑者去生地;苔黄咽干者加黄芩;失眠者加酸枣仁;两足发飘者加牛膝、桑寄生。
若病程迁延日久,肝阴不足,阴不潜阳,阳亢于上。
症见:头目眩晕,或者头目胀痛,满面潮红,耳鸣,目涩,口渴,心烦少寐,下肢无力,脉弦滑或洪大,舌红少苔等。

刘老则用滋阴潜阳汤治之:
石决明30g  珍珠母30g  生牡蛎15g
生龙骨15g  龟板10g  白芍10g
生地10g  丹皮10g  玄参10g
牛膝10g  益母草15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