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上受,清肺养肺;湿从下受,利小便之水,使湿热之气尽从膀胱下泄,顺导汤。风湿相抟,身体烦疼,双
(2024-02-25 20:44:05)
标签:
中医 |
风从上受,湿从下受,风湿齐受
风从上受,
素问,太阴阳明论篇。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风邪上受首先犯肺
《黄帝内经》:风邪上受,首先犯肺,做好四点远离风邪,清肺养肺。
我们都知道,中医对于病因的区分,大致分为“内邪、外邪、不内外邪”三者。其中的“外邪”,又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又被称为“外感六淫”。
湿从下受
辨证奇闻 卷十 脚气
人两跗忽然红肿,因而发热,两胫俱浮,作疼作痛,人以为伤寒之病,谁知是脚气之症乎?夫伤寒症中原有脚气之门,然而脚气非伤寒也。脚气感染湿热,先从下受;伤寒感冒风寒,先从上受,故伤寒乃阳症,而脚气乃阴病也。夫湿热下感,宜从下治,若用风药散之,湿邪反致上犯,以风药多阳升之药也。阳升阴邪,一至犯心即死,非阴变阳之谓也。所以治脚气之病,断不可以伤寒法治之,宜下消其湿热,湿从下行,身热自解。方用消跗散:茯苓一两 茵陈一钱 防己一钱 炒栀子一钱 薏仁一两 泽泻三钱 木瓜一钱,水煎服。一剂小便利,二剂身热解,再用二剂而脚肿消,再服二剂全愈。
消跗散,治脚气,脚肿痛。脚气阴病,湿热下感,宜从下治。茯苓50克,茵陈5克(后下),防己5克,炒栀子5克,薏仁50克,泽泻15克,木瓜5克。7味。水煎服。共6剂。茵陈水一般需要煮15分钟到20分钟左右。
此方利小便之水,使湿热之气尽从膀胱下泄,总有邪气,无不尽散,不必又去散邪也。夫膀胱者,太阳之经也,风邪初入,多在膀胱,膀胱大利,邪又何居?况脚气原无风邪,不过膀胱气壅,下不行而上发热。今治下而下通,上何不通之有?上下气通,身热自解,一用风药,则引阴湿而入于阳分,反成不可治之症矣。散邪之药,断断不可用也。是以脚气之病,即生于冬月,尚不可用散邪之药,矧春、夏、秋之令哉!
此症用顺导汤亦佳。茯苓 泽泻各五钱 肉桂三分 木瓜一钱 龙胆草一钱 车前子三钱,水煎服。
顺导汤。治脚气,脚肿痛。脚气阴病,湿热下感,宜从下治。茯苓 泽泻各25克,肉桂2克,木瓜5克,龙胆草5克,车前子15克(包煎)。6味,水煎服。6剂。
双解风湿汤,风湿相抟,身体烦疼,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茯苓、苡仁50克,柴胡10克,防风、炙甘草各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