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以儒通医自学成才
(2023-10-27 04:15:03)
标签:
中医医学 |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以儒通医自学成才,王肯堂、张景岳、傅青主、张路玉、徐灵胎等,近代有张锡纯、恽铁樵、岳美中
古代中医成才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家传师授”,一条是“由儒从医”。李士材业医既没有家传,也没有拜师,而是在仕途不利,父亡母病的情况下以儒通医自学成才的。北宋著名的思想家范仲淹就是以儒通医的典范,曾有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名言。明清期间除了李士材之外,以儒通医自学成才者更是大有人在,如王肯堂、张景岳、傅青主、张路玉、徐灵胎等,近代亦有张锡纯、恽铁樵、岳美中等都是自学成才的一代名医。因为中医药学在本质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而儒者又具有很好的传统文化修养及其分析思辨能力,所谓医儒相通,所以更加容易领会掌握中医药学的精粹,成为名医,民间乃有“秀才学医,笼中捉鸡”的说法。
张路玉世藉生平及其《医通》 (《春常在室医验录》金庆江整理) 张璐(1617~1701年),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祖藉昆山,移居长洲。
张璐(1617-1699)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江南长州人(今江苏苏州)。作品有《伤寒缵论》《伤寒绪论》《伤寒兼证析义》《张氏医通》《千金方衍义》《本经逢原》《诊宗三昧》等。
张璐与喻昌、吴谦齐名,被称为我国清初三大医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