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脾虚治则,与胃为表里,与心肺相生,与肝肾相克
(2023-10-19 06:49:40)
标签:
中医 |
秦伯未,中医学家。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司中气:气虚为倦怠无力,懒言,嗜卧,行动气短。气滞为脘腹胀满。
2.主运化:中阳不运,为食后艰化,胀满。
3.性升:清阳不振为眩晕。中气下陷为脱肛,小腹胀坠。
4.恶湿:湿阻为目胞肿,腹胀,泄泻,黄疸。湿停成水,渍于肌肤为浮肿,下注为脚气。
5.统血:为大便血,妇科崩漏。
6.主肌肉:为消瘦,胭肉脱。
7.主四肢:为沉困无力。
8.开窍于口舌:湿阻为口淡,口腻,舌胖,舌苔厚。湿热内蕴为口甘,口臭,口舌生疮生疳。
9.其华在唇:脾虚为唇白。脾热为唇绛,唇裂。
10.后天之本为食呆不化,泄泻不止。(小儿营养不足,体弱多病,称为后天失调;久病不能进食,称为后天绝)
11.经络循行部位:常见者,为髀痛。
12.与胃为表里:脾不为胃行其津液,为大便难。
13.与心肺相生:为火不生土,先有心阳虚,而后出现脾虚证。土不生金,先有脾弱,而后出现肺虚证。
14.与肝肾相克:为木克土,先有肝气,而后出现脾不健运证。土克水,先有脾实,而后出现肾虚证。
[按]《内经》上说“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又“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这是治疗脾病用药的原则。脾主中气,体阴而用阳,阳气不运,最易湿阻,治法以温阳、益气及调中、化湿为主。1.温阳:如干姜。2.益气:即补中,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扁豆、红枣。3.调中:如木香、藿梗、苏梗、砂仁、檀香。4.化湿:如苍术、厚朴、草果、半夏、陈皮、佛手、茯苓、苡仁。
其他脾的症状,可适当地在这基础上加入主治药物,如:1.泄泻:炮姜、肉果。2.水肿:大腹皮、冬瓜皮、泽泻,车前、生姜皮。3.黄疸:茵陈。4.脚气:木瓜、槟榔。5.便血、崩漏:阿胶、地榆、侧柏叶、灶心土。6.脱肛:升麻、柴胡。(即升提)
《伤寒论》第79条栀子厚朴汤
各家解说《伤寒论》条文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栀子 厚朴 枳实
大塚敬节《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
【解说】本条承接前条,省略日数,论述攻下后残留之邪气从胸中侵及腹中,诉心烦、腹满,以致不能安卧,起身则烦苦,不能保持镇定、安定的状态。此为栀子厚朴汤的主证。该方的腹满,不是实满,而是虚满,所以不能使用承气汤类攻下。将小承气汤以栀子取代大黄而成本方。如果祛除胸腹之余邪,便心烦腹满可治得以安卧。
【临床的眼】一妇人,人工流产后,诉腹满而不安,使用此方得到了显著效果。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下后心烦,证与上同,而加腹满,则邪入较深矣,成氏所谓邪气壅于心腹之间者是也。故去香豉之升散,而加枳、朴之降泄。若但满而不烦,而邪入更深,又当去栀子之轻清,而加大黄之沉下矣。此栀子厚朴汤所以重于栀豉而轻于承气也。
79版《伤寒论选读》
【提要】伤寒下后心烦腹满的证治。
【释义】伤寒下后,热留胸膈,故心烦。下后邪乘,气壅于腹,故腹满。胸腹壅滞,则卧起不安。本证腹满,并无实邪阻滞,故虽胀满,但不硬痛,与阳明腑实证不同。又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不同,彼为脾虚气滞,虽腹胀满,但无心中烦热。此为无形邪热内扰,气机壅滞,故既满且烦。按:未经泻下之心烦腹满,下之可愈。下后心烦腹满,则需详审病情。如下后,心烦仍在,腹满而痛,脉实苔黄者,为实邪未尽,可再行攻下。若下后,二便自调或溏泻,虽心烦而无热象,虽腹满而喜温喜按,脉缓无力,舌淡苔白,是下后里虚,慎不可再下。本证亦为下后心烦腹满,病机已如上述,应反复比较。
【治法】清热除烦,宽中消满。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这一条论述虚烦兼腹满的证治。伤寒误下以后,热邪内人,上到胸中,故见心烦,甚则卧起不安;下到胃脘,胃气不利,故见腹满。这种腹满和阳明胃家实不同,只是热与气结而壅于胸腹之间。如果有实邪的话,就应该出现腹痛便秘。治以栀子厚朴汤清热宣郁,利气消满。栀子厚朴汤由栀子、厚朴、枳实组成,实际就是小承气汤去大黄加栀子。因其腹满仅是气滞而无腑实,故不用大黄泻下;因其表邪已化热人里,迫及脘腹,故不用豆豉之宣透。方用栀子清热除烦,枳实、厚朴利气消满。我到湖北潜江县看过一位董姓妇女,37 岁,主症就是心烦懊侬,越到晚上越厉害,必须跑到空旷之地看一看,心里才觉得好些。同时,还有脘腹气胀,如有物堵塞,脉弦数而舌尖红,舌根部苔黄,小便色黄,大便尚可。我辨为胸膈心胃火郁,胃气不和,就开了栀子厚朴汤。她服了以后就好了,也没发生吐。
汤本求真《皇汉医学》
[求真按]山田正珍曰:此虚烦兼腹满者,故去栀子豉汤内之香豉加厚朴,枳实以主之。心烦,即虚烦。卧起不安者,即不得眠也。其致腹满者,下后内虚,气涩不通也。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同为虚胀,是以虽满,不坚实也,此其所以不用大黄、芒硝也。
求真按:山田氏说甚佳。但卧起不安,因腹满而卧起皆不安,非不得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