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希恕,治糖尿病方,白虎加人参汤加麦冬合栝楼牡蛎散

(2023-10-17 08:43:33)
标签:

中医

医学

胡希恕,治糖尿病方,白虎加人参汤加麦冬合栝楼牡蛎散


【胡希恕】白虎汤加药治糖尿病有效
白虎加人参汤 加麦冬 合 栝楼牡蛎散 治糖尿病有效 。
治糖尿病常用白虎加人参汤,这个方子相当好使。前面我们讲的中消,就是用这个方子治。
但是在《伤寒论》第 条中,就看不出来它有这个作用。
一般治糖尿病, 渴欲饮水 时这个方子最常用,这个方子里可以加味。
《温病条辨》里有增液白虎汤,其不用加龙骨、生地黄,可以加牡蛎。
我用白虎加人参汤时,常加栝楼根、牡蛎。栝楼根、牡蛎解渴的力量相当强。
我有时候也加麦冬,大量地加麦冬也可以。
糖尿病要是真正属于有热,有多饮多食多尿,这个方子十有八九是有效的,没有效的情况很少,这个方子你们可以试一试。

这个方子在治糖尿病方面是个主方


治糖尿病方:白虎加人参汤加麦冬合栝楼牡蛎散

知母18克,生石膏60克(先煎40分钟),炙甘草6克,粳米15克,人参10克,栝楼根12克,牡蛎12克(与生石膏一起先煎),麦冬60克。8味。水煎服。
上8味,1剂药煎二次,共得汤药350毫升许。上午9~10时服一次,下午3~4时服一次。

6剂,日服1剂。


栝楼牡蛎散(瓜蒌牡蛎散)
栝楼根(天花粉)、牡蛎(熬)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方寸匕,饮送下,一日三次。
生津止渴,引热下行。治百合病,热盛津伤证。口干渴,欲饮水,口苦,小便赤,大便干,咳嗽,面赤鼻燥,或胃脘疼痛,舌红,苔黄,脉数。现常用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胃炎等。
若大便干结较甚,加麻子仁、大黄通便;若津伤重者,可加石斛、麦冬生津止渴。
方中栝楼根苦寒清解肺胃之热,生津止渴;牡蛎咸寒引热下行,使热不致上炎而消烁津液,如此,则津液得生,虚热得清,口渴自解。
 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效逾常。

栝蒌牡蛎散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天花粉(栝蒌根)20~30g  牡蛎20~30g
  上为细末,每服3—6g,日服3次,米汤送下;或为汤剂,水煎徐徐服之。
    (功效)益阴潜阳,润燥止渴。
    (主治)
    主证:百合病,阴虚内热,虚阳上浮,口渴口干,脉微数。
    副证:神志恍惚,心烦等。
    (临证加减)
    1.本方加元参、龟板、石斛、生地治百合病阴虚甚者。
    2.本方加百合、知母、元参、太子参、生地治神经宜能症阴虚火旺者。
    3。本方改为汤剂煎煮者效佳于散剂。
    4。栝蒌牡蛎散的煎服法:提倡煮散。煮散一般口服3—4次,易吸收,可避免剂量大而刺激胃肠,又能保持体内一定量的药效浓度,节省药材,煮散药量少,一般为汤剂的1/3—1/6,4小时服1次,用法类似西医半衰期的应用法,可获良效。适用于煮散的方药:凡质地较松散的自主类药材如用解表、清热、健胃、泻下、祛风湿、理气、止咳、利水、理血等方剂皆宜。颗粒以2—4毫升米粒度最佳,成人每次20—30g为宜,每日2—3次,重病者酌增。冷水浸渍后武火煮沸,搅拌,文火微沸3—6分钟。应大力搅拌。仙东中医杂志,1983cs,:351
 (原文]  百合病,渴不差者,用後方主之。(7)
    栝萋牡蛎散方:
    栝萋根  牡蛎熬等分
    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20,日三服。
    (词语注解]  后方:指栝蒌牡蛎散。
    方寸匕:匕,状如今之羹匙。方寸匕,古代量药器具。一方寸匕之量,为体积正方一寸(汉制)之容量.重量则因药而异。
    (经义阐释]  本条承上条续论百合病渴不差的治法。“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虽经内服百合地黄汤,外用百合洗方而口渴仍不愈,说明热盛津伤较重,前条治法病重药轻,难以奏效,故在原内服方的基础上,再加栝蒌牡蛎散,以增清热生津之力。
    (方药评析)  方中栝蒌根(天花粉)生津止渴,能清肺胃之热;牡蛎咸寒质重,能潜降虚热,使之不上浮灼津。本方与前条方药相合,使津生热除,口渴自愈。
    (文献选录]  徐彬:渴不差,是虽百合汤洗而无益矣。明是内之阴气未复,阴气未复,由于阳亢也。故以栝蒌根清胸中之热,牡蛎清下焦之热,与上平阳以救阴同法,但此从其内治耳,故不用百合而作散.(《金匮要略论注》)
    张璐:若洗后渴不瘥,是中无津液,则以栝蒌、牡蛎主之。(《张氏医通。百合>>)
    尤怡:病变成渴,与百合洗方而不差者,热盛而津伤也。栝蒌根苦寒,生津止渴;牡蛎咸寒,引热下行,不使上烁也。(《金匮要略心典》)
  .(临床应用]  (1)治疗百合病:据报道,王××,女,13岁.1960年4月15日。在看解剖尸体时受惊吓,随后因要大便跌倒厕所内,经扶起抬到医院治疗。据代诉查无病,到家后颈项不能竖起,头向左右转动,不能说话,问其痛苦,亦不知答。曾用镇静剂二日无效,转来中医诊治.患者脉浮数,舌赤无苔,无其他病状,当即以“百合病”处理。用百合七枚,知母4.5g。服药一剂后,颈项已能竖十分之七,问她痛苦亦稍知道一些,左右转动也减少,但仍不能说话。再服一剂,颈项已能竖起,不向左右转动,自称口干燥大渴。改用栝蒌牡蛎散(栝蒌根、牡蛎各9g),服一剂痊愈。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胡希恕注:服桂枝汤不得法,而使大汗出后,表证虽罢,但由于津液大量亡失,胃中干燥,故大烦渴不解。脉洪大为热甚于里,知已传入阳明,宜白虎加入参汤主之。
 按:服桂枝汤而致大汗出者,亦可传为里热的阳明病,药虽对证,而用法不当,亦往往误事,医家病家均不可等闲视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碎,绵裹)一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胡希恕注:白虎汤解烦除热,加人参益气生津,故此治白虎汤证(详白虎汤方解)而津虚渴甚者。
【参考处方】知母18克,石膏60克,炙甘草6克,粳米15克,人参10克。

上5味,以冷水600毫升浸泡1小时,煎开锅后15~20分钟,取汤150毫升温服,再续水煎一次温服。即一剂药煎二次,上午9~10时服一次,下午3~4时服一次。发烧时随时服。

5.7 瓜蒌牡蛎散
百合病,渴不差者,瓜蒌牡蛎散主之
底下的这个比较渴,病情就重了,不是说洗一洗就能好的,不是戒一戒盐豉就可以好的了。这个就用瓜蒌牡蛎散。
这个瓜蒌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天花粉啊,瓜蒌根。瓜蒌根这个药,它是苦寒的,它的去热力量相当强,它治消渴嘛,同时也能够滋阴解热的这么一种药,但是它苦,它的去热的力量非常的强,解渴的力量也强。
牡蛎是咸寒,也解热,而且多少有点儿强壮的药效。这两个药合起来,对于这种虚热的渴,这种阴虚是最好不过了,先去热,也滋阴嘛。
咱们治肝病里头的嗓子干啊,比较渴啊,常加用它们,柴胡桂姜汤里就有这两个药,所以柴胡桂姜汤怎么解热的,就里头有这两个药在。所以有许多的无名低烧,老不好,大概是这种关系,所以吃了柴胡桂姜汤就好。
瓜蒌牡蛎散这个方子虽然小,但非常好。我治糖尿病啊,也往里头搁这两东西,用白虎汤加这两东西,加麦冬,也挺好使。这个你们可以试验。放这个,糖尿病里头最多,我治糖尿病用瓜蒌根、牡蛎就是根据这个来的。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两,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二两,甘草(炙)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讲解:伤寒五六日,为由表传半表半里之时,已发过汗,而表未解,古人有一种“先汗后下”的陋习,汗之不解便泻下,使邪热内陷,不仅见胸胁满之半表半里症状,里亦微有所结,但非如阳明病、结胸病一样结实特甚。汗后泻下,丧失津液,加之气逆上冲,水气不降,故小便不利,里有微结而渴,胃中无停饮而不呕,气上冲而但头汗出,心烦与往来寒热均为柴胡证,“此为未解”,言既有表证未解,又有柴胡证未解。
本证有柴胡证,故用小柴胡汤为底方,因胃不虚而不用人参、大枣,因不呕而不用半夏、生姜,口渴故用栝楼根、牡蛎,二药相配有润下通便作用。栝楼根即天花粉,临床祛痰宽胸用全栝楼,祛热解渴则用栝楼根。桂枝甘草汤合干姜解未尽之表邪,降上冲之逆气。本方临床应用注意两点:大便微结者可用本方,大便正常服本方可致微溏;本方用于治疗无名低热,如肝炎发热,可解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